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2009-07-02 05:19高秀莲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21期
关键词:脑缺血新生儿护理

高秀莲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本组患儿治愈30例,好转1例,放弃治疗1例,平均治疗时间12 d。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 新生儿;脑缺氧;脑缺血;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及新生儿脑损伤[1]。HIE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围生期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由于HIE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还没有一种肯定的特效疗法,仍是以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护理是综合治疗的关键性环节。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HIE患儿的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本科于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HIE患儿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本组患儿共32例,男21例,女11例;出生后24 h以内发病20例,24~72 h 8例,72 h以上4例;早产儿3例,足月儿29例;出生时体质量<2 500 g 4例,2 500 g~4 000 g 27例,>4 000 g 1例;宫内缺氧7例,出生时轻度窒息10例,重度窒息15例。

1.2 临床表现 兴奋、易激惹、抽搐、淡漠、嗜睡、体温不升、昏迷、肌张力增强或减弱,拥抱反射亢进或消失,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合并吸入综合征5例,颅内出血12例,新生儿硬肿病6例。

2 结果

本组患儿治愈30例,好转1例,放弃治疗1例,平均治疗时间12 d。

3 护理体会

3.1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损伤的关键。动态监测血气变化,及时给氧,保持血氧分压(PaO2)在6.65~9.31 kPa(50~70 mm Hg)以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5.32 kPa(40 mm Hg)以下。一般足月儿氧流量为0.5~1.0 L/min,氧浓度30%~40%,对于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氧流量以0.3~0.5L/min,氧浓度25%~30%为宜。患儿易发生呕吐或痰堵而加重缺氧,故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必要时吸痰,动作切忌粗暴。新生儿反应低下,无力咳痰,有时表现为突然面色青紫,呼吸节律不整,即提示有痰堵,尤其是早产儿。护理上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坚持高质量的气道通气护理。

3.2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严密监护患儿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抽搐症状及药物效果。

3.3 限制液体入量和控制脑水肿 新生儿心肺发育不完善,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特别是在应用血管活性药时,要精确控制输液量和速度。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输液血管是否通畅、有无局部液体外渗、输液反应等。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神志、呼吸、前囟张力、瞳孔的改变,出现颅内高压症状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尽可能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3.4 保暖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暖,维持体温在36℃~37℃,此点对早产儿尤其重要,急救时将患儿置于辐射热源下进行,做好肤温监测,病情平稳后置入暖箱保暖[2]。在暖箱中复温时,注意不能操之过急,避免升温过快过高导致肺出血,一般每小时提高箱温1℃,复温后腹部局部皮肤温度维持在36℃~37℃即可达到保温的效果。适度复温可使机体耗氧及代谢率降低,蒸发热量减少。一切治疗及护理操作均在箱内集中进行,尽量减少打开箱门的次数,维持箱温的稳定。经过正常复温,6例硬肿病患儿硬肿消退,3例体温不升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3.5 合理喂养 患儿出生后12 h内,无吸吮反射或有哺乳呛咳者应禁食。由静脉补充营养,病情好转后喂奶;如有呛吐,立即停止并拍背,吸出呼吸道内奶液。早产儿应少量多次喂养,对吸吮力弱或不能进食者给予滴管喂养或静脉补充高营养。

3.6 及时发现控制惊厥 HIE常引起抽搐,抽搐可增加脑组织氧耗,加重脑缺氧及脑损伤,应密切注意有无抽搐先兆,如尖叫、兴奋、易激惹、斜视、四肢肌张力增高等。本组先后20次发现抽搐先兆,及时给予抗惊厥处理,从而避免了抽搐发作。患儿一旦发生抽搐,除抗惊厥治疗外,还应保持侧卧位,避免声光刺激,操作轻柔。

3.7 合并颅内出血的护理 患儿要绝对静卧抬高头部,减少噪音,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护理和治疗集中进行,动作做到轻、稳、准。

3.8 合并吸入综合征的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 h翻身、拍背1次,痰多者给予雾化吸入、吸痰及体位引流。

3.9 基础护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预防交叉感染。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定时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擦拭保温箱内外,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严禁探视,加强口腔护理,保持脐部、臀部等部位皮肤的清洁干燥,这些措施均有利于HIE患儿的恢复。

3.10 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本组病例有11例进行高压氧治疗,10 d为一疗程,1次/d,50~80 min/次,治疗压力0.13~0.15 MPa。

3.10.1 进舱前护理 每次治疗前对氧舱设备做全面、系统的检查,如阀门、仪表、氧源入前了解患儿病情,有禁忌证者不宜进舱治疗。在治疗前30 min喂奶,进舱前更换纯棉衣服及尿布,固定好体位,患儿头侧向一边,应面向操作者。

3.10.2 治疗过程的护理 升压速度不宜过快,掌握好加压速度;氧气输出压力不得>0.15MPa,吸氧期间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发现异常缓慢减压出舱,并报告医生;减压时间必须遵医嘱执行,减压速度严格控制在0.002~0.005MPa/min。

3.11 安慰家属 耐心细致解答病情,介绍有关医学基础知识,降低家属的心理焦虑程度,使其为患儿提供更高的社会支持,促进患儿早日康复[3]。

在综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过程中,护理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

[2] 赵湘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抢救及护理.护理研究,2004,18(6B):1079.

[3] 劳美琼.高危新生儿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2,16(11):643.

猜你喜欢
脑缺血新生儿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蒙药嘎日迪-13治疗脑缺血模型大鼠脑损伤的研究*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七氟烷预处理后对大鼠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颈动脉重度狭窄脑缺血支架术后CT灌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