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因素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2009-07-02 05:19李晓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21期
关键词:预防冠心病因素

李晓燕

[摘要] 目的 分析冠心病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175例冠心病患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患者重点进行基础知识、饮食、心理、运动、药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 提高了患者医疗保健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了疾病复发频率,促进了患者康复,同时也增加了护士责任心,密切了护患关系。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预防措施是一项很重要的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复发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冠心病;因素;预防

冠心病的病因还未完全弄清,目前多认为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有关。在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其次是肥胖、糖尿病及精神神经因素;还有一些不能改变的因素,如家族遗传史、年龄、性别(男性)等。从上述因素看,冠心病的发病同饮食营养因素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注重合理营养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在本院住院175例冠心病患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以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1日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7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25例,女50例,年龄40~80岁,平均60岁。患者疾病状态分析 175例冠心病患者中,有心绞痛病史的115例,占65.7%;伴有高血压的共有89例,占50.9%;伴有肥胖(体重>标准体重20%)的有86例,占49.1%;伴有糖尿病的30例,占17.1%。这一分析表明,冠心病患者发作前并非健康人,一定程度上对其保健状态应当比正常人更为重视。通过问卷调查,下面对冠心病有关的问题做一分析。

2 原因分析

2.1 体质因素

2.1.1 年龄 冠心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般为40岁以后增多,每增加10岁,其患病率约递增1倍。40岁、50岁、60岁三个10年的比例大致为1:2:4。但冠心病并不是老年人必然发生的疾病,许多70岁以上的老人冠状动脉十分平滑,无任何病变或病变轻微。相反,有的人竟然在4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所以不能认为冠心病是衰老的必然征象,而是可以预防的。

2.1.2 性别 冠心病患者男女性别之间有显著差别,男女比例为2.5:1。女性出现冠心病临床表现一般较男性晚10年,男女的性别差别主要在50岁以前。女性在绝经后发病率迅速增加,可能与更年期后失去女性激素的保护有关。吸烟对冠心病的相关作用,男性比女性明显。

2.1.3 家族史 父母患冠心病的子女比父母无冠心病的子女发病率高4倍,如双亲中一人患冠心病,其子女的发病率仅为双亲均正常者的2倍。

2.1.4 个性 有研究证明,A型性格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高。压抑受气的情绪和过度紧张的工作对冠心病的发作有不良影响。

2.2 生活方式

2.2.1 吸烟 吸烟对心血管有不良影响,与高血压、高血脂并称为冠心病的三大高危因素。香烟中含有3000多种有害物质,香烟中一氧化碳进入血液与氧气争夺血红蛋白,与之形成大量的碳氧血红蛋白,从而使氧合血红蛋白减少,导致心肌缺氧,动脉内皮损伤,使血管内皮的渗透性增强。根据WHO 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2.2.2 运动 肥胖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的程度和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相关,即使只有轻度超重,冠心病的危险性也会增加。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肥胖,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但已患有冠心病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在寒冷中运动,以免诱发病情加重。

2.2.3 饮食 饮食与冠心病的发生率也有密切关系,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经常食用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等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性食物,必然使血脂增高,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饮酒与冠心病的关系也较为密切。大量饮酒可增加心脏的负担,酒精又会直接损害心肌,还可使血中的甘油三脂增高,促进冠心病的形成。但少量饮酒,特别是饮用少量葡萄酒,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凝血,而起到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并不推荐用饮酒作为预防冠心病的措施。

2.3 疾病因素

2.3.1 高血压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易患因素,我国的冠心患者约70%以上合并有高血压。

2.3.2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血中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增高,它是动脉硬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

高胆固醇血症者较正常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大多数高胆固醇血症是后天形成的,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饮食是主要原因。控制血脂的根本措施在于节制高脂饮食,控制体重,增加运动。

高三酰甘油血症者常合并有肥胖、糖尿病。一般经降脂治疗一个月内可恢复正常,但根本措施是降低体质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3.3 糖尿病 调查显示,约38%的糖尿病合并有冠心病,冠心病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亦为其他患者的5倍。糖尿病较严重时,由于糖化作用,还可使血小板功能异常,易于聚集,也促进了冠心病的发展。因此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3.4 肥胖症 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大于24者称为肥胖症。向心性肥胖即俗称的“大腹便便”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由于肥胖,全身需氧量相对增多,促使心脏输出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其次,肥胖者体力活动较少,冠状动脉形成斑块后不易形成侧支循环,另外肥胖者体内合成三酰甘油、胆固醇都比较高。因此,肥胖是诱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3 预防措施

要实施好预防措施就一定要患者自觉执行一些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指个人为维持或促进健康、达到自我满足、自我实现而采取的行为[1]。有研究[2,3]证实,一些不健康行为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及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反复发作有关。如果对这些不健康行为加以控制,建立健康行为,就能够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改善,并促进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状况[4]。

3.1 合理调整饮食 一般认为,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同时补充维生素C、B、E等,限制食盐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3.2 加强体力活动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和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比长期坐位工作和缺乏体力活动的入的冠心病发病率低些,同时体育锻炼对控制危险因素(减低血脂、降低高血压、减轻体质量),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循环也有良好的作用。

3.3 控制吸烟 吸烟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有人报告,在35~54岁死于冠心病的人群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多4~5倍,吸烟量多者危险性更大,可高达4~5倍,戒烟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冠心病的死亡率显著减少,而且戒烟时间越长效果越大。这足以说明吸烟的危险性和戒烟的重要性。

3.4 治疗有关疾病 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与冠心病有关的疾病,尽可能消除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防止冠心病是十分重要的。

心绞痛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与纠正一切能诱发或加重心绞痛的因素,设法改进冠状循环与神经精神功能状态及解除与防止心绞痛发作,为此预防心绞痛发作应采取以下措施:①由于心绞痛是一个慢性而需要长期注意的病,因此患者要适当地了解疾病的性质,以便正确对待。要消除不必要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培养乐观情绪;②工作应妥善安排,防止过度脑力紧张和重体力劳动。应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初发或发作忽然变为频繁而加重者,应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短期休息和疗养。轻体力劳动或散步对于一般患者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过快或突然用力的动作,如追赶公共汽车或在大风或在雪地上快步或长时间行走。在任何情况下有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③与一般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一样,饮食方面须限制富含动物脂肪与胆固醇的食物,肥胖者应使体质量逐渐减轻,避免一餐过饱。茶与少量咖啡,如不致引起明显的兴奋或失眠,可以饮用。小量非烈性的酒也属无害,或许可帮助起扩张血管及镇静的作用。心绞痛患者应尽量不吸烟;④高血压、贫血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都能增加心脏负担而使心绞痛加重,应予积极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可诱发或加重心绞痛,需尽量设法纠正。心肌梗死的根本预防措施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在已发生心绞痛或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前所述各项对动脉粥样硬化与心绞痛的防治措施,对预防心肌梗死可有一定的作用。

4 讨论

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因此,应鼓励冠心病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戒烟、低脂饮食、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保证足够休息和睡眠、避免精神紧张。患者能否接受有关生活方式调整的建议是问题的关键,这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长时间广范围合作,通过专业性护理,掌握患者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使患者主动配合,才能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规范冠心病护理健康教育,帮助患者系统了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获得了一个科学、协调、有效的高质量护理服务,提高了诊疗和康复效果,同时增进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赖和支持[5]。通过冠心病患者相关的保健知识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复发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Pender N.Health promotin in nursing practice.2nd ed.Norwalk,Conn:Appleton & Lange, 2003,10(23):3338.

[2] 刘静,赵冬,姚崇华,等.19841993年北京城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的比较.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28(4):308311.

[3]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协作组.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变化趋势.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29(2):7479.

[4] 陈启华,叶国鸿,罗发强,等.冠心病二级预防康复的实施与长期指导.中国康复,2005,16(4):215217.

[5] 包家明,华小芬,李剑援. 中美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比较与思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19(10):34.

猜你喜欢
预防冠心病因素
冠心病一直没有症状,是不是治愈了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
有冠心病家庭史的青年更应戒烟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