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
摘要:对于新建企业来说,成本核算体系构建较为重要,也较为困难。如何建立适宜企业生产管理的成本核算体系,是财务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成本核算;构建成本核算体系;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核算体系人员配置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15802お
1企业成本核算概述
成本核算是指在生产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并按规定的方法计算成本的过程。成本核算必须达到的目的可以概括为:正确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正确分摊应由单位产品负担的各项费用。成本核算数据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盈亏。同时,准确及时的成本核算数据,是分析产品及市场的赢利能力、改进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如果基础数据存在问题,必将影响企业经营决策。
对于任何一个新建企业来说,构建适合于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核算体系是整个企业管理中较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只有通过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构建,严格加以实施,不断改进,才能达到成本核算的目的,其数据才能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分析及决策的基础。
2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内容
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的基础是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已经建立或具备有相关类似管理职能的组织,包括生产经营管理(包含生产制造、销售)、技术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包括库存管理、运输管理)等。
成本核算体系包括两大方面内容:生产费用核算、产品成本计算。
生产费用核算主要由财务部门完成。要求财务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技能,财务人员必须按会计准则的要求正确核算生产费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费用划分、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的规定。财务部门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环节建立成本费用明细账,把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组织定义为“基本生产车间”,对应成本科目是“基本生产成本”;把为产品生产提供服务的组织定义为“辅助生产车间”,对应的成本科目是“辅助生产成本”。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组织有多个,那么在“基本生产成本”下还要分别按组织来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辅助生产。
产品成本计算由财务部门主控,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完成。其核心是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内容主要包含:成本核算对象的确认,成本项目的确认,成本费用的分配以及在产品的计价方法。
3企业构建成本核算体系的步骤
(1)首先要分析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是什么;其工艺过程是怎样的;是否有步骤的半成品,从而确定企业成本核算对象,进而确定成本核算的方法。
这要求财务人员会同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只有认真分析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及其生产工艺过程,才能合理确定企业成本核算的对象,而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又决定着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①品种法。企业生产为单步骤工艺,大量生产的情况下,应选用品种法。此外,对于那些属于大批大量、多步骤生产类型的的企业,在成本管理上不要求按生产步骤计算成本,也可以选用品种法。品种法下,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产品品种,应按产品品种设置成本计算表,成本计算表中应列示按企业核算或管理要求设置的成本项目,分别对这些成本项目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最后将成本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中进行分配(分配的方法可选用约当产量法、或者在材料成本占成本比重较大的情况下可按材料成本比例进行分配),来计算完工产品成本。②分批法。企业生产为按照定单要求进行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类型,或企业进行新产品试制的情况下,应选用分批法。分批法下,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产品批次,要求企业按产品批次开设成本计算表成本表,计算表中应列示按企业核算或管理要求设置的成本项目,分别对这些成本项目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月末未完工的,则归集及分配的成本费用都属于在产品成本,月末完工的,则都属于完工产品成本。当然,企业有时也会遇到跨月陆续完工、陆续交付产品的请跨,对于已完工部分的产品,企业可以暂按计划成本(在产品设计时预算的成本)或比照同类产品最近月份的实际成本进行成本结转,以及时确定产品销售当期的销售成本,待全部产品生产完工后,再合并计算全部产品成本。
③分步法。分步法是企业多步骤、大批大量生产的情况下,应采用的核算方法。其核算对象是产品品种成本及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在企业既对外出售产品,又同时出售半成品的情况下;或者企业管理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情况下,应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这样可以直接计算出半成品成本。对于各个步骤耗用的半成品成本,其在成本计算单中反映的方式,笔者认为在目前电脑办公较为普及的情况下,企业可采用“分项结转法”,借用“excel”强大的计算功能,建立与“半成品明细账”并行的按半成品成本项目明细反映的“半成品成本明细构成账”,可以较为方便地确认半成品成本,明晰地反映所消耗半成品的成本构成。
在企业产品类别较多,生产工艺各有不同,同时还提供服务的情况下,企业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可能是以上三个方法的综合运用。具体怎么组合运用需要结合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和要求进行,其目的都是为了准确计算产品成本,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分析基础数据。
(2)其次是分析为生产产品或服务需要消耗什么材料、能耗,以及分析设备、人员配置的情况,从而确定企业成本核算的项目。
企业的成本项目也就是成本构成内容,在大项上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在这里,笔者认为企业可根据自身成本管理的需要,对于产品成本构成中的项目再进行细分来进行核算。比如:直接材料的细分,可以按构成产品的各类材料项目,根据其对产品成本影响的程度分为若干材料项目。通过对细分的材料成本进行核算,再通过对这些核算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找到材料成本控制的要点是投料量还是采购价格,如果是投料量,那么企业需要加强工艺技术改进、生产管理;如果是采购价格,企业则需要加强材料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这些都是为了便于企业对材料成本进行控制决策分析。
对于制造费用中也可以细分出生产管理人员工资、水电费、折旧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等明细项目,通过对这些细分的成本项目的核算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对产品成本影响较大的费用因素是哪些,哪些是企业可以通过费用控制、生产管理来进行控制的。
企业在进行成本项目细分时,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原则。对于那些在产品成本比重中较小的、对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项目就不必进行细分,可以和其他项目合并进行核算。但在企业成立之初,成本项目还是应该尽量细致一些,这样可以取得较为丰富、详实的核算数据。今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也可以对一些成本项目进行合并或分离。
材料消耗主要从产品配料表、投料记录中进行分析,分析哪些是主要材料、哪些为辅助材料。
能耗及设备配置可以从生产记录、设备台帐中进行分析,分析哪些属于基本生产设备,哪些属于辅助生产设备。此外对于有多个基本生产组织、辅助生产组织的,还要细分到这些组织名下。对于能耗,最好能分别按使用的组织进行水、电、气表的配置,以便于能耗费用的分配,这样的分配依据更加真实。
人员主要从其劳动服务的对象来考虑,在分工较为明晰的情况下,应将人员细分到基本生产、生产管理人员、辅助生产人员等。对于一人多岗的情况,则要考虑根据其在每个岗位上工作的时间来确定其工时、分配其人工费用。
(3)成本核算体系人员的配置,是成本核算体系得以实施的保障。
人员配置在成本核算体系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成本核算体系运行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是财务专业人员的配置,企业应配备专业人员尤其是成本管理方面的人员来进行成本核算工作。在此笔者认为主管成本核算的财务人员也必须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最好是直接安排到生产车间实习,当然在实习过程中应着重于了解企业产品、生产工艺、设备及人员配置的情况。这样才能较好的推动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及时发现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其次是统计核算人员,这也要求具备财务知识,并必须经过财务人员进行成本管理、计算知识的培训,同时要熟悉生产环节、生产工艺。而统计人员应该是受财务直接领导,但扎根于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的,这样能够保证统计数据的及时、准确,对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反馈给财务成本核算主管人员。
最后是表单记录的填写人员,这些人员要求了解表单填写要求,能认真地填写记录。
当然,在企业规模或人员有限制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可兼任统计核算人员,而生产工人也可培训后进行表单记录的填写。
(4)财务人员应会同相关人员设计与体系相适应的各类记录表、统计表、计算表等原始表单。
原始表单作为成本核算的基础,其填写的准确、及时、清晰的程度决定了成本核算数据的质量。因此企业财务部门一定要将表单填写的要求及目的告知各个统计人员、填写表单的人员,应通过培训的形式组织这些人员来学习。此外,在体系运行之初,财务人员应实时跟踪这些表单填写的情况,根据填写人员的反映、以及表单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运用的情况,及时调整表单的内容及格式。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财务人员在成本核算体系中肩负组织、策划及监督及具体核算工作的职能,这要求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坚持原则,严于律己,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积极同相关人员沟通,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以保证成本核算体系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