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法初探

2009-07-02 03:55周海洪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互动式图形交流

周海洪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如何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动脑思维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在问题情景中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的思考,既可以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参与意识。

首先要创设情境,活跃思维。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讲初二几何“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向同学们亮出1根1米长的竹竿问:“同学们,能在不用刻度的情况下,迅速将这根竹竿五等分吗?”这样一来,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究活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引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

二、动眼观察

对中学生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能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往往总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每一位学生观察的角度、方向各不相同,所获得的结论也就不相同。因而在观察过后,不能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不同方面来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知道观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使他们在下一次进行观察,能有效地提高观察效率,获得成功。

三、动手实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生学习数学,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做一做、拼一拼、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例如利用易得的包装盒,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图形在“展开与折叠”过程中的变化,亲自发现结果的来龙去脉和准确性,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逐步消除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阻隔。

同时,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课,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实际情况中的数学问题,发展为构建数学模型,了解数学研究方法,能提高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动情体验

生动而又有活力的课堂一定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就能获得各种体验,心理会得到安全感与满足感,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与愿望。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课堂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充分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师备课时就已经悄然存在了,因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想清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好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的最佳方案。最佳方案形成时,教师会有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是这个内容和方法感动了自己。课上与学生交流感动过自己的内容时,教师愉悦的状态、采用的最佳方法一定能够感染学生。

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敬业中学

猜你喜欢
互动式图形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分图形
找图形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图形配对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