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2009-07-01 02:42
新媒体研究 2009年23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课程体系院校

夏 晶

[摘要]对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的建设进行研究与讨论。

[关键词]信息安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210181-01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渗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信息化在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防止各种信息泄密、黑客攻击等行为的信息安全人才的短缺就是严峻的挑战之一。如何培养信息安全人才是高等院校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近几年我国信息安全已初步形成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信息安全方面的专业人才,但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还存在着极大的人才缺口,因此,充分利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在高职院校开设“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培养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型人才,对构建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体系。尽快培养一大批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信息安全人才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

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允许在电子信息大类中开设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专业代号:590208)。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少。目前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绝大多数是重点本科院校,比如: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他们培养的是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有计算机专业,但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却寥寥无几,为数不多的已经开设了的高职院校也在还处于摸索阶段,人才培养的规格和一些具体做法都是各个院校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的,没有统一的指导性意见。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很多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没有体现信息安全学科本身的特点,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有些院校采用的是“时尚拼凑法”,即目前流行什么,什么时髦,就上什么课程,不讲科学性、合理性;还有一些院校采用的是“本科精减型”,即把本科、甚至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拿来,删减掉一些课程,拿来给高职用;也有院校采用的是“量体裁衣型”,根据本校条件实际条件量体裁衣,有什么样的师资,就开设什么样的课,有什么样的实验室,就进行什么样的实践教学。这些设置方法都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信息安全人才。

(三)教材的建设滞后。由于信息安全专业是新兴专业,目前市场上信息安全的教材都是本科的教材,并且种类也不丰富,而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发展更晚,能用的教材几乎没有。因此迫切需要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教材。

(四)实验条件相对落后。信息安全学科既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注重实践性,许多安全技术与手段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因此需要大量的实验设备,一个信息安全实验室往往在百万以上,由于财力有限,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信息安全实验室。

二、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与方法

(一)人才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信息安全产品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等企业。从事的岗位主要有:售前工程师、售后工程师、安全管理员等,要能完成信息安全产品实施规划、安装、维护等任务。因此人才培养要以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能力来进行培养。学校要主动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最好要有企业专家直接参与课程设置,同时要积极引进企业的师资力量。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我国准备在“十一五”期间,建立并完善以高等学历教育为主,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各种认证培养为辅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开办信息安全专业的大专院校应达到80所左右,到2020年,力争开办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大专院校达到200所左右。高职高专院校完全应该根据社会需求,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开设信息安全专业,暂时不具备条件的院校可以有选择地开设信息安全类课程,开设网络安全基础与防火墙、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加密与PKI技术等选修课。

(三)改进教学过程与手段。在课程的实施上,要求每个课程环节必须达到规定目标,素质、知识及能力三层次不能脱节。根据不同的课程主线,授课方式要求多样化。操作系统类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引领学生在课程中学会应用;网络基础类课程要求采取讲授和实操结合的授课方式,要求精讲多练。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课时总量必须要达到总课时的50%以上。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注重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位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多种形式的交互式授课,引入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

(四)积极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在目前市面缺少适合高职教材的现状下,应该积极着手编写教材。可以先以教师的讲义为主,经过几次使用、修改后,可以校内印刷使用,在时机成熟后可以出版上市。另外,出版社也应该积极的与院校合作,多出版一些高职的信息安全教材。

(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建设信息安全系统的关键是人才,培养信息安全人才的关键是师资。一方面,应鼓励教师走出去,积极参国内外企业、高校的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到计算机公司、软件企业、信息安全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企业了解业界发展趋势,紧跟信息安全领域主流技术,提高教师的专业视野和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要把专家请进来,开设师资培训班,开展多种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管理能力与水平,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人才队伍。

三、结束语

信息安全是一个新兴专业,也是一个热门专业,要保证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有很多方面需要考虑,只有在专业建设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才能确保专业健康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迎春,高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2]欧阳国军、赵艳玲,高职院校信息安全实训室设计与技术分析[J].福建电脑,2008(11).

[3]刘任熊、李畅,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4]崔光耀,未来五年信息安全的发展格局[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5(11).

[5]王昭顺,“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6(10).

[6]王云鹏,高职高专信管专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7).

[7]彭自然、喻昕、胡伏湘,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作者简介:

夏晶,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安全、网络设备。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课程体系院校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信息安全不止单纯的技术问题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