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处下不争”论略上

2009-07-01 02:42官婷婷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26期
关键词:老子

官婷婷

摘要:老子“处下不争”的思想在管理学中应当引起重视。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中,如何既与国际接轨,又能针对国人特点进行管理,成为具有挑战性的课题。道家的“处下不争”实际上能够起到更好地“处上”与“争”,“处下不争”是一种积极的管理策略,可以作为管理者实施管理的一般原则。

关键词:老子;处下不争;处上与争

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214-02

汉代班固在梳理诸子百家的渊源时曾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子南面之术也”。这里的“君子南面之术”,当主要是涉及道家学说在管理学方面的意义。其实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家,《老子》一书都蕴藏着无可限量的智慧。

现代管理学起源于西方,正像西方人重理性、重分析一样,其管理学也处处闪耀着理性而冷峻的光芒,而对人性及其人际关系的探讨与关切,却显得匮乏与不足。于是在处处充满人情气息的中国引入流行于西方的管理方式后,就频频遭到失败。这说明,管理学面向的是人,而人总是一定文化影响下的具有独特心理特点和个性的人,这时候,管理的个性便也要凸显了。管理大师曾仕强先生说:“管理的对象很多,但终究离不开人,所以是人本的。管理要求人性化,在全世界对‘人性研究最为深入,探讨最为潜心的中国哲学领域里,寻找出中国人的经营理念,应该是十分恰当而可行的。”[1]既然管理的终极对象是人,而人时时处处处在“关系”当中,如何处理人事关系,便成了管理的关注核心。本文要探讨的重点,便是老子关于处理人事关系的基本方略——“处下不争”。

《老子》第68章中指出:“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即是说,善于做将帅的人,不逞强力武勇;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被人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会与敌人正面硬拼;善于用人的人,态度谦下。[2] “为之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谦虚”。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作为一个管理者,谦虚是必不可少的品质。管理者的位置当然是“处上”的,但越是这样,他的心态与行为就越要“处下”,做到平易近人,尊重他人,理解并关心他人,在成功面前不归功于个人而归功于集体。试想,这样的领导怎能不被属下广为爱戴,怎能不被属下由衷地尊重,属下在工作时,怎能不心情舒畅而竭尽全力呢?事实上,领导善于处下而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联想总裁杨元庆每天上班都第一个到办公地点,然后站在门口跟每个到来的员工打招呼,如果有人回应:“您早,杨总”,杨元庆就会立刻谦恭地纠正道,“不,请叫我元庆”。正是这样的谦虚处下的精神,杨元庆先生引领联想全体员工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其实,不唯中国是这样,谦虚处下乃是一种普遍的领导艺术。比如,美国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虽然每次都满怀热情去演讲,但活动结束后,都不忘征求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下次改进。比尔·盖茨能够成为全球首富,他的聪明才智固然非常重要,但这与他个人的谦虚亦是分不开的。善于“处下”已经成为世界上很多企业的制度性做法,例如,在德国、日本一些著名公司里,高级管理人员不设专用办公室而与普通员工一起办公等。我国台湾省的医疗服务普遍非常好,其重要的因素之一正是在医院当中,虽有职务之别,但因为上级与下属合作默契,打成一片,使得工作效率极高,既有利于医务服务技术的提升,也使得医患关系友好融洽。

相反的,如果领导者总是在公司中作威作福,不可一世,不听取下属的意见,不能容忍别人左右自己的意见,功则全揽,过则责人。这样的领导可能会取得短暂的成功,但时间一长一定会让他们的部属感到厌恶并设法跳槽的。于是企业必然慢慢衰退,以至销声匿迹。

应当指出的是,当我们从管理的角度来理解老子的“处下不争”时,这“处下”与“不争”都是针对领导者对部属而言的,也就是针对处在上位的人与处在下位的人的关系而言的。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中,或者处上,或者持中,或者处下,但不论怎样,思想上,行动上善“处下”的人,他的所得,他的功绩都不仅不会被剥夺,反而会加增。“处下”正是“不争”,善于处下,正是善于“处上”,善于“不争”,正是善于“争”。有人认为,老子是彻底否定“争”的,当我们用心研读《老子》就会发现,老子其实从未否认“争”的存在与目的性。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来,“不争”只是道家取胜的一种方略。老子是从管理者能否让被管理者诚服以致“王天下”的视角来论述这一问题的。在其著作第66章中老子指出:“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说,江海处于一切小河的下游,位势低下,所以能接纳百川,能成为一切小河流所归往的总汇。

所以,要想管理民众,就必须用自己的言辞向民众表示谦下;要想领导民众,必须把自己摆在民众的后面,对民众态度谦恭,事事退后。最高统治者虽然高高在上,但民众不感到有负担;虽然身居民众之前,但民众不认为对自己有所伤害。因此,天下人都乐于推戴他而不会厌恶他。这都是因为他善于处下,不与人争,结果普天下没有人能争得过他。[3]如今我们处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时代,新时代的竞争,尽管呈出诸多特点,但其竞争的核心仍是人才的竞争。谦逊处之下,不与之争,才能得到人才,才能发挥人才的作用,这可以说是一个企业永立不败之地的法宝。企业家不以实力示傲于人,而是时时保持谦逊的态度,以处下而求得争先,这正是道家所强调的“不争而善胜”的辩证精神所在。

总结起来,我们看到,老子的“处下”、“不争”,其实也是其“无为”哲学的具体做法。《淮南子·诠言训》里说,聪明人不凭借自己的职位行事,勇敢的人不利用职务施行暴虐,仁惠的人不拿官位推行恩惠,这就可以说是无为了。实行无为,就能得到道的真谛。道是万物的本质,它是通向无敌的根本道路。[4]由“无为”、“不争”而实现的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美好图景,是老子为我们勾画的未来理想世界。在老子看来,这必然要遵循“道”才能实现。因此,对社会经济的管理也必须是以“道”的规律为指导的管理。反之,如果管理中违背这一规律而对社会经济进行盲目干预,就必然会破坏这种社会经济的和谐性,更不可能达到管理的目的。[5]老子的“无为”、“不争”的管理之道,正是为“为”与“争”敞开了大门。老子的管理思想在中国,用于治国,有过著名的“文景之治”;在当今,用于企业经营管理,有举不胜举的中外事例。认真开掘老子的管理思想,从中汲取智慧,当是把我们不断引向有为的坦途。

猜你喜欢
老子
“老子”因何成了第一人称
安居乐业
柔可克刚
漫画
漫画
漫画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智者老子
寻找老子【三】
大愚者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