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来强
反思性教学,就是指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效得失,并不断优化后续的教学行为。不难看出,反思性教学既有“教学的反思”,又有“反思的教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反思性教学虽然不全等同于教学反思,但它必须首先强调教学反思,因为反思性教学是建立在教学反思基础上的教学行为。没有教学反思也就没有反思性教学,没有对教学做出静态反思,不可能有反思后积极整改的更趋合理的教学实践。
1、注重学习,深度反思的前提
首先,不正确认识到“反思性教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师不可能积极投入,深度反思也就无从谈起。确定正确认识,增强开展反思的自觉性,学习必不可少。其次,教师的反思行动,需要理论作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必然是肤浅的。有效反思、深度反思必须以学习为前提。
通过深入的学习,让科学理论和正确观念内化为教师的思想,教师教学思想的合理水平得到提升和发展。这些理论、观念又指导着反思与探索,教师的教学能力、反思能力逐步提高。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学习积累,教师对反思一定不积极,反思行为只停留在简单回顾和肤浅检讨上,革新观念谈不上,专业水平也难提升。反思只能是惘然与形式,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2、课堂实践,深度反思的行为基础
“反思性教学”的2大目标是“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要实现这2个目标,教师的教学反思需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效果目标达到了没有”“如何改进”等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学习、改善教学,就能学习“教”得更好;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反思,改进教学策略、方法、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指导、自我评价,实现自我发展。而这一切离开课堂教学实践都无从谈起。教学反思的指向非常明确、集中,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特别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的问题。
以上做法就是让教师的此类反思活动都基于课堂教学,开展“自觉反思”“创新反思”。通过这样的反思一定会将“改进课堂、提升教师”的反思目标落到实处。
3、互动研讨,深度反思的强劲推力
集体研讨对促进反思具有重要作用。参与课堂实践,并能有机会倾听同伴、专家评说,可以弥补个人反思的缺憾。所以,“同伴互助”成为反思性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成为教学反思的有效方式。确实虽然“教学反思”是基于教师个人智慧和行动的,但同伴的点拨往往能指点迷津;同伴间的争论往往让参与者受益匪浅;专家的点评也总会让参与者茅塞顿开。不难看出,教师的深度反思离不开互动研讨。
首先,十分重视互听课的开设,人人参与。每组必须按照“三定”要求实施:定人开设公开教学,全组听;定主持人组织评说课堂教学:定时间由组长向教导处专门平台汇报组内反思情况以记录。这种人人参与的互听课活动,十分有效地让每位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学会深度反思。还有,针对教学实践情况,由教科室定期牵头开展“教师沙龙”活动,这也是创新做法,教师交流一段时间以来教学的得与失,探讨教育实践的问题与困惑,共商措施,共话成长。各类高质量的教师反思每月均能汇编成集。
4、教师成长,深度反思的必然目标
反思教学是一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极具创造性的深度反思,必然促进教师成长,李镇西、魏书生这些名家无不从反思中走出来。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都告诉人们,反思性教学的初衷和归宿,一定有着促进教师成长这一条。教师反思的过程,正是审视自我以求达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从而实现专业发展。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必由之路,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教学反思也就成为教师由经验型向专业化转变的有效手段。
指导教师的反思活动,始终不忘促进教师成长这一要义,并且已让教师形成这样的共识。例如为激励教师,为他们搭建众多交流平台,教师的每日反思,都会记录下来编印成《溪流集》供全校教师交流:每学期将教师的学期反思论文编入《鼓浪集》;教师的公开教学实践案例编入《赶潮集》;教师的研究成果还会编入《探航——板小年度教育纪实》,适宜的还会编入校报《拾贝》以供家长参看。这大大激励了教师,为他们搭建广阔的交流平台,使他们反思积极性大大提高,深入而有效,有深度反思活动及成果层出不穷。上一年度,学校汇编成集参与全校交流的教师个人反思千余篇,教师获奖论文近百篇,发表论文20余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学校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引领开展深度反思。教师也要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和“革新”反思的品质。也只有这样的反思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