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为何没有割地的条款

2009-06-30 01:01史海威王荣优
军事文摘 2009年4期
关键词:俄国矛盾民众

史海威 王荣优

19世纪起,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清朝的逐渐衰弱,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与瓜分。从《南京条约》到《天津条约》,再到《马关条约》,列强从未放弃过对领土的蚕食,肆意割走了中国的大片领土。然而,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等11国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的《辛丑条约》却没有任何涉及割地的内容。为什么会如此?是列强大发慈悲吗?绝非如此。是中国民众的坚决抵抗吗?也不全面。

我们先从中国人民的抵抗谈起。1900年6月6日,英、法、德、日、意、俄、奥、比八国军舰指挥官在英舰“百人长”号上举行军事会议,决定采取一致行动,组成联军,侵犯中国。

俄国《新边疆》报的记者德米特里·杨维茨基,作为一名战地记者,于1900年在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写下了战地日记——《八国联军目击记》,书中对廊坊之战有着详细的描述:“在廊坊,西摩尔远征军首次与中国官兵打了一场硬仗。上午8时战斗开始,先骑兵。中国的马队在后方步兵和炮兵的支援下,迅速逼向车站,但一遇到俄国的水兵排射,又迅速退回。马队并没有惊慌失措,他们绕过邻近的一个小村庄包抄过来,从右边进攻陆战队。但突然又碰上了德军,德军向马队开火,骑兵受阻后撤。随后,中国的步兵开了火,义和团也冲了上来,但遭到俄国水兵和德国军队的扫射。中国人的子弹都打得过远,联军的后备队吃了苦头,前锋损失不大。中午1时,战斗结束。这天晚上,西摩尔率领的联军开始总撤退。”

廊坊之战仅是这场残酷战争的一个小小场景。同时,在大沽炮台,在天津城南的八里台,在海河东岸的老龙头火车站,在河西紫竹林租界,天津民众和清军爱国官兵们舍生忘死,与侵略者浴血奋战,总兵罗荣光及聂士诚将军等人英勇殉国。此外,山东、河北各地民众都参加到天津的战斗中来,阻止西摩尔率领的联军进犯北京。据史料记载,河北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束鹿县旧城民众徒手与侵略军相搏,牺牲40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坚决抵抗,损失惨重。在东三省,北起黑龙江畔,南至渤海之滨,到处都掀起了抗击沙俄侵略军的战斗。瑷珲之战、北大岭之战,清军将领拼死抵敌,前赴后继。中国军民在八国联军的枪林弹雨之下没有畏惧,没有屈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侵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民众反侵略的巨大潜力和不可侮的民族精神。

可以说,中国民众的英勇抵抗使侵略者陷入到了汪洋大海之中。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他们也开始从瓜分的梦幻中走出来。联军的统帅们不得不改变对中国时局的认识,发表了所谓的《大沽宣言》,其目的之一就是企图消除中国民众对“瓜分”的疑虑。侵略头子瓦德西在写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英国外务大臣、法国议员以及奥国报纸都称:“义和团之事即可取以为鉴,‘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长期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也说:“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将协同一致来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推行瓜分政策应当受到谴责”,而采用改朝换代或更换皇帝的办法“比瓜分更加没有希望,惟一实际的办法是保持清王朝的现势和现状”。以上列强对中国的种种认识,在八国联军侵略之前是极少的。这次侵略过程中所遭受到的抵抗严重出乎意料,这迫使他们不得不真正考虑改变对中国的侵略政策。

如果说,中国民众的忘死抵抗打破了列强的美梦,是改变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因,那么列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则是没有瓜分中国的外因,直接促成了列强接受一个“完整”中国的现状。

列强本来各怀鬼胎,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彼此争夺。占领北京以后,他们之间的矛盾就显现出来并空前激化。其主要矛盾有俄日矛盾、英俄矛盾、英法矛盾、美国和其它列强之间的矛盾,其中英、俄、美、日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沙俄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利用八国联军侵华之机,俄国出兵侵占了东北三省。此举不仅触怒了日本,也损害了英美的侵略利益。日俄矛盾尤为突出,为了报复俄国,日本随即派兵进入朝鲜,以示对抗,同时积极寻找反俄同盟。英国对于俄国在华势力的空前膨胀也感到极为不安,阻止俄国独霸中国东北是其远东政策的一个重点。但英国正忙于非洲的殖民战争(英布战争),无暇直接对抗俄国,为此,英国支持日本对抗俄国,在外交上日益与日本接近。

此外,列强对在华代理人的人选上也意见不合,围绕李鸿章和谈判代表资格的问题争论不休。各国的矛盾日益加剧,斗争更加激烈:甚至发生了大规模的士兵互斗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主义各国急于找出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早日同清政府议和。美国作为“门户开放”政策的谋划者,向来的态度就是反对列强瓜分中国,主张维持原状,以利用其强大的经济优势逐步排挤其它列强,达到最后垄断中国市场的目的。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之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便再次向各国发出了“门户开放”照会,重申上述原则。英国虽企图垄断长江流域,但为了反对俄国独占中国东北和法国侵占云南,也只能有条件地接受了此原则。日本为了打击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争取美国的支持,便在“门户开放”政策不影响其侵略朝鲜计划的条件下承认了这一原则。俄国方面,因其武装占领中国东北成为众矢之的,为缓解与其它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极力主张调整对华政策。尽管接受“门户开放”意味着放弃在中国东北已获得的特权,但最终还是有保留地接受了。这样。由美国倡导的以维持中国领土完整为前提的“门户开放”政策终于成了各国共同对华的基本纲领。同年10月,英国与德国达成保持中国领土完整的原则协议,并照会奥法意日俄美六国政府,各国政府均表示没有异议。同时,由于慈禧对列强极力示好,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在挑选代理人的问题上,列强态度也渐趋一致,决定“保全”慈禧,与清廷开议。《辛丑条约》割不割地的基本方案就这样初步达成了!

综上所述,列强并非没有瓜分中国的野心,而清政府的腐朽也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但由于全国军民所表现出的抗击侵略之伟力,以及列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迫使他们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由瓜分中国的政策改变为“以华制华”的政策。

列强虽然没有最终瓜分中国,但要求清政府赔款四亿五千万两,每个中国人负担一两的羞辱成了中国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伤疤,以至于孙中山每每读到这一页都想哭。列强虽然没有最终瓜分中国,但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却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列强在华的代理人,这与列强直接统治又有多少区别?李鸿章为了《辛丑条约》的签订两次大口吐血,并因此而速死,死后还不能瞑目,他是不是觉得自己的辛苦努力不值得?

猜你喜欢
俄国矛盾民众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爬绳子上船(环球360°)
七颗钻石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
谁造成了不明真相
圣诞礼物
哥德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