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阶段特征与对策

2009-06-30 01:01杨义芹
理论与现代化 2009年3期
关键词:三农对策

杨义芹

摘要:“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当前“三农”问题呈现出若干变化。我国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要求,顺应“三农”发展的阶段性变化,采取应对之策。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三农”;阶段性特征;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09)03-0121-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一次聚焦“三农”问题,这是自2004以来第六次关注“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的情况下出台的。《意见》指出:“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本文着重分析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三农”发展面临的重大阶段性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一、当前“三农”问题呈现出的若干阶段性变化

从1978年开始实行农村改革至今,已经过去了30年,在此期间我国“三农”的发展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当前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面临新的重大阶段性变化,正在呈现一系列以转型发展为标志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显著加快,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的要求明显增强

近年来,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显著加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微观层面。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开始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二是在产业层面,农业分工进一步深化,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农业发展和结构升级的引领、支撑作用迅速凸显。三是在规模经营方面,农业发展的集群化和连片化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型,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性日趋突出,加快农业组织创新的要求显著增强

现行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过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导致了农户家庭经营“小而全”、“小而散”的局面,由此造成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不适应性正在迅速凸显。如不利于对土地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利用,不利于实现农业的优质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经营,甚至容易推动农产品成本的提高。因此,加快农业组织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在迅速增强。

(三)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要性明显增加。主要农产品市场出现大涨大落的风险显著加大

近年来,粮食、生猪、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对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的高度重视。主要原因是,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首先,结构性矛盾迅速凸显,在农产品供求平衡中的重要性显著增强;其次,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的压力加大,中长期内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很可能维持偏紧状态;再次,实现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难度正在显著加大,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出现大涨大落的风险也在明显增加。因此,我国农产品供求和价格的影响因素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正在显著增强,进入价格波动幅度放大或波动频率增加的阶段,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也很容易出现大涨大落的现象。

(四)农村企业分化重组的进程不断加快,实现转型发展的要求迅速增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经济主要增长点。但是,近年来乡镇企业的运行环境和群体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处于加快分化重组的新阶段。城市企业向农村延伸,或通过产业转移兴办农村企业,也成为农村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及由此引发的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农村经济农业化、农村发展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老弱化现象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农村企业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日益具有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

(五)农民收入的来源结构发生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农民收入增速减缓和波动风险显著增加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的来源结构发生了重大趋势性变化,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能力,出现了明显的趋势性减弱;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主要来源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巩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能力出现了明显的趋势性增强。今后农民农业收入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波动风险明显增加;今后农民收入增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都可能显著增强,年际之间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三农”问题权威专家表示,2009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会放缓,农民工就业可能比较困难,新增就业机会难以增加甚至会减少,工资水平难以提高甚至会下降。

(六)农村、农民的分化和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型全面加快,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明显增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村和农民的分化进程不断加快,由此推动了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的加快转型。农村经济社会的自生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断弱化,容易导致农村社会原有的稳定性和自组织机制遭到破坏,增加农村社会出现失衡的可能性;农民追求社会参与和权利平等的意识迅速觉醒,由此会进一步增加农村社会整合的难度和出现社会失衡的风险。所有这些,又进一步增加了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紧迫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要提高投入强度,加大推进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重点发展和完善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期待的教育、医疗事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明确提出,2009年要重点办好“水、电、路、气、房”5件实事,成为改善农村民生的一大亮点。

(七)进城农民融入城市的重要性迅速凸显,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性显著增加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扩大,进城农民出于自我保护和追求发展的需要,对融入城市社会网络的需求迅速增长。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多数进城农民仍将处于边缘地位。在此背景下,如果对日益庞大的进城农民群体漠然视之,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对立和冲突,给和谐社会建设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确定“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向基础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确定,要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

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不仅是今年,更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

二、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举措

面对这些重大的阶段性变化,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要求。顺应“三农”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以统筹城乡规划为先导,发挥政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的主导或引导作用

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要求,以统筹城乡规划为先导,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目标,推动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补,积极发挥政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的主导或引导作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成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将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方向。具体说是要重点搞好五个促进:一是促进城乡空间布局的统筹调整,逐步建立分工明确、梯度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加快形成以城区为龙头,以中心镇、中心村和产业园区为节点,人口和经济适度集中的网络化农村发展格局。二是促进城乡产业的分工协作和良性互动,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三是促进城乡基础设施或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序对接,鼓励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服务能力。四是有序促进城乡社会的统筹管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医疗保障、救济救助和就业等保障制度一体化。五是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显著加强和优化布局,加强农村新型服务体系建设。

(二)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的使用监管

加快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建设,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要完善财政支农投入的使用监管,增强其引导功能,提高其使用效益,以便更好地发挥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财政支持“三农”投入的结构调整应当重点在以下方面: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对农村社会发展的支持;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加强对农民培训的支持;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保护机制。农业补贴政策应该主要着眼于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重点产业组织形式,如种养大户、规模养殖场等;以及影响农业竞争力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如引导农业组织创新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鼓励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等。实行面向农民的收入补贴政策,帮助农民更好地平抑阶段性的农产品成本上升对增加收入的负面影响。

(三)调整农产品价格政策,完善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

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已经进入波动幅度放大、波动频率增加的阶段。农产品价格的大上快下和宽幅波动,很可能成为今后农产品市场和价格变化的常态。允许农产品价格有更大的上涨空间,不仅有利于形成增加农产品供给的激励机制,也有利于督促社会节约农产品消费,抑制农产品供求缺口的扩大。对农民来说,现行补贴政策固然重要,允许农产品价格有更大的自由上涨空间可能更为关键。据测算,国家每年对生产每斤粮食的补贴仍然不足0.1元。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自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都在20%以上,一年时间粮食价格的涨幅已接近或超过每斤0.1元。鉴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价格上涨,对城市低收入阶层的负面影响,可以将城市低保标准和实际补助水平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挂钩来抵消。要完善最低收购价的形成机制,确保主要农产品最低收购价能够覆盖其成本并略有盈余。此外,还应注意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和供求、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四)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和发展理念创新,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顺应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和发展理念的创新,引导农户之间、产业链不同环节之间深化分工协作。要注意从微观层面,引导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从产业层面,把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切入点;从规模方面,促进农业发展的集群化和连片化,促进农业竞争优势的强化。加快农业的组织创新,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也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选择。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农产品专业市场、农村专业户等农业组织创新,鼓励其规范运作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推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将发挥企业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同维护农户家庭经营在农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户经营转化为企业化的家庭农场经营。

(五)加强农产品供给能力建设,积极发挥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

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抗灾减灾能力,降低农民发展生产的成本与风险。要突出加强农产品综合流通能力建设,重点支持农产品物流体系和绿色通道建设。加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的农村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同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科技示范户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势互补、各显其长的发展格局。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控技术的创新,为增加农产品的供给、促进农业的节本增效、节能减排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绿色农业创造条件。

(六)拓展加强农民培训的思路,鼓励农民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培训是就业之基。要注意统筹城乡培训市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统筹规划,提高创业培训同职业技能培训的协调性。要在加强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拓展农民培训的思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分类培训,鼓励将培养新型农民、新型市民、新型产业工人和培养新型创业者、新型企业家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推进。重点加强对农村种养大户、农村科技创新能人、农村乡土人才、农民创业带头人、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培训,加快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自我发展和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经营者、农业生产骨干和农业后备人才。此外,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农村中介组织带头人的培训,为增强农村中介组织对农民创业和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创造条件。

(七)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建设,着力改善面向“三农”的基本公共服务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当前迫切需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大病补偿机制。二是在统筹城乡公共卫生投入的基础上,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布局,以便增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三是加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和贫困救助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建设。四是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有规划、分阶段地加快农民工的养老保障、就业保障和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五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保障机制建设,统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

(八)积极引导农村企业的转型发展,推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为克服当前农村企业发展面临的障碍和制约因素,促进农村企业的转型发展,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加强农村创业辅导和企业家培训体系建设,优化农村企业家的成长环境;二是积极引导和支持行业协会健康发展,发挥其对农村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带动作用;三是鼓励农村中小企业完善同大企业的分工协作关系,增强对农村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带动能力;四是以突出重点和机制建设为原则,优先支持农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发展环境建设,鼓励农村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并培育创新能力,鼓励农村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引导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优化布局。加强对农村企业发展的分类指导和选择性支持,引导、鼓励农村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总之,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从外部加强对“三农”发展的支持,从内部引导“三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三农对策
掀起学习《论“三农”工作》的热潮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赞分盐镇裕牛村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