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子路学心态:穷人能不能不仇富?

2009-06-29 09:57王奇华
百家讲坛 2009年7期
关键词:仇富孔夫子大款

王奇华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日:“是道也,何足以减?”(《论语·子罕》)

子路个性直爽,颇有侠客之风。孔夫子常忍不住夸奖他,但子路一听到夸奖就全身散发出“得瑟”的光芒,纯粹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的那种“阳光男孩”,逼得孔夫子只好马上一盆冷水浇下去。

孔夫子说:。穿着破烂的中山装,跟那些穿着貂皮大衣的有钱人站在一起,一点儿都不感到不好意思,这个人就是亲爱的子路。用《诗经》里的一句话来夸奖他,就是不嫉妒、不贪婪。能做到这样,多好啊!”子路听老师竟还引用名言来夸奖自己,尾巴一下子就翘到了月亮上,一辈子都在念叨这句诗。孔夫子听说了,知道子路老毛病又犯了,于是再来一句:“光做到这样,还不够好啊。”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出自《卫风·雄雉》。据《四书集注》。“忮”的意思是“害”。“耻已之无而恨人之有则忮”(《集释》),用今天的话说。忮就是“仇富”求的意思是“贪”,“耻已之无而羡人之有则求”,用今天的话解释,“求”就是“傍大款”;臧的意思是“善”,也就是好。

子路穿着破烂的衣服,不是因为他“装穷”,而是因为他真穷。他能够在有钱人面前一点儿都不觉得寒碜,不是因为他曾经富过,心理上有优势,其实他从小就是个苦孩子。《二十四孝》中有个故事叫“负米养亲周朝子路”,说的是子路小时候家里特别穷。只能吃红薯。他曾为了父母亲,背着一大袋米走了一百多里地。后来他父母死了,他也成了大款。一天,他面对着满桌的好菜,叹息着说:“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不可得也。”

而现在很多曾经有过穷苦童年的人,长大之后,到了灯红酒绿的大城市,面对身边熙熙攘攘的有钱人,却再也找不到子路的那种心态和姿态了。

有些人面对豪华轿车和名贵服装时,心里升起的是深深的嫉妒和仇恨。马克思曾说:“资本来到世界,每个毛孔都流淌着鲜血。”他们觉得这些财富上就沾染着自己的鲜血,于是,有人偷砸车窗,有人绑架有钱人,勒索钱财。全社会因此引发了有关“仇富”的大讨论。

有些人面对花天酒地的权贵生活时,心里升起了深深的自卑,随之而来狂热的贪婪。于是,穷人在富人面前展现着卑下的神色和赤裸裸的谄媚。有的人可以为了不愁吃穿的生活出卖自己的身体,有的则为了利益不惜违背自己的良知。

“仇富”有现实的原因,但过分仇富却使“已经先富起来”的人产生了恐惧,他们只好雇佣大量的保镖,为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甚至远渡重洋,将财富转移到海外。这无疑会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伤害。

如果我们对社会进步抱着支持与维护的心态,那么子路的“不忮不求”,便是今天社会的良药。用一种平静温和的心态,来看待自身在社会中的处境,然后用建设性的办法改善这个处境。这便是儒家的做法,不走极端,选择最佳路线。

猜你喜欢
仇富孔夫子大款
老爹的遗嘱
圈里事儿
我们的心声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浅析大学生仇富现象
与小人为伍
就买最贵的
大款的报应
死不瞑目
豪门剧叙事文本的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