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居“三 雕”

2009-06-29 02:39贾婧玮
消费导刊 2009年17期
关键词:砖雕石雕木雕

[摘 要]徽州民居建筑雕刻在建筑装饰艺术中占有其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本文着重从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关键词]木雕 砖雕 石雕

作者简介:贾婧玮,1981年3月9日,女,职称:助教,工作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造着自己的艺术宝库,古老的文明留给我们丰厚的艺术遗产。作为一种人文创造,雕刻艺术始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丰富着人类的历史与文明;在徽州民间建筑中在这里可以看到传统文化艺术在民间生活各个角落的渗透,我们无时无地不感受到“三雕”艺术的魅力------石雕的恢弘厚重,砖雕的简洁大方和木雕的精致丰满。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在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中独具一格。徽州三雕在满足建筑上的实用价值之外,增添了建筑的艺术魅力,使徽州民居更具独特的审美特质。

明清之际,是徽州民居建筑雕刻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与明清时期徽商财力的雄厚及徽州文人雅士画家的辈出有密切的关系。包含了丰富的民间艺术语言,并以精湛的雕工技巧、雅俗共赏及生动活泼的生活题材内容,反映了人民不同时期不同的思想感情、文化修养、民俗风格、经济实力、工匠的技术素养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运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装饰构件和家居器用等各个方面,它是实用价值和装饰艺术比较完美的结合范例,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一、木雕

徽州建筑属内向型封闭式架构,室内多以木构架为主,这为木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加之徽州地区木材储量和品种俱丰、重教育绘画及文士人才济济、篆刻等技术的发达等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明清时期徽商实力逐渐壮大,但其无法摆脱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三间五架”住宅规格之限。加之徽人重内质,富有含蓄内敛的文化审美意识,故而促进了木雕的发展。木雕占徽州三雕比例也最大。

徽州木雕主要是在内部的梁架、梁托、斗拱、雀替、隔断、栏板、槛窗、隔扇门、窗扇等重要装饰部位,特别是天井四周的栏板、檐条更是木雕丰富之处,通过各种不同的雕刻工艺:有浅浮雕、深浮雕,平板线刻,透雕,圆雕等表现形式予以表现,且以浮雕手法居多。

雕刻的风格随时代的变化略有不同。明时,较重功能简装饰,手法粗放刚劲,清新明快,体现了当时人们求实归真的品格追求。图案较简单,以几何图形为主,对采用平面对称的形式。多以水波纹、鱼水纹、花草虫鸟为主要题材。选水纹等类似的题材无疑是因民居为木结构建成怕火,以象征水的木雕饰之,来符合阴阳五行之说,以求避难消灾。清时,一改明时古朴的审美观念,雕刻或清秀隽永或缜密繁琐或柔和饱满工细精巧。在构图上,打破了明时多对称的构图形式,图面丰富多变并强调整体性。

徽州木雕一大特色是整个空间雕饰有一个整体完善的设计构思。在每一处木雕的内容、造型和工艺形式方面,都有一个明确的倾向,再根据宅主的审美理念、心理需求做出选择。如天罩的运用,使得两边分隔的空间既连通又分隔,雕刻工艺一般为透雕。再如为达到统一变化的特色,同一水平面上木雕工艺手法谋求一致,而雕饰内容上很少重复,如以“福、禄、寿、喜”或有以“忠、孝、节、义” 等为题材。

徽州木雕大都不涂彩漆,而髹以桐油,既起到了防腐之功效,又保持了木质的质素及纹理。但有的富裕宅主多在雀替、月梁、月陀、木床花板等部位饰金漆,施彩绘。总的来说隔扇绦环板大多不施彩漆,表现木质本色;有的饰金和漆,但色彩也较单纯,以红、黑、金色为主,不失整体性。裙板在清时也是雕刻的重要部位。裙板上大多不留大面积的空白,通常用云纹、回纹等线结构贯穿整个画面,使得画面更加饱满丰富。多使用散点透视处理画面,在以天井上方为主光源的照射下,景物栩栩如生,且中心突出,光影效果突出,层次感较强。

二、砖雕

徽州砖雕以当地的泥土为原材料烧制而成。砖雕主要雕饰部位多集中在入口的门楼、门坊、影壁等处,起着收头点缀作用,美化了入口里面,使得素雅的墙面具有了层次感。

在砖雕表现形式及风格上,明清也有不同,明时风格趋于粗犷,雕饰朴素,形象稚拙,图像的对称性较强,题材多为植物花卉、龙凤图样,一般是浮雕或浅圆雕。如婺源上坦村某宅的《九世同居》砖雕,人物形象拙朴浑重,刀法精炼,有明代砖雕的神韵。到明末清初时徽商财力剧增为满足其对豪华生活的向往摆脱内心的自卑感,清时雕刻渐趋工巧繁缛,并将人物故事作为雕刻题材,构图灵活且繁杂琐碎,雕刻层次也有所增加。徽州砖雕与其它地方砖雕有不同之处,北方砖雕往往多集中在大门的墀头、廊心墙、影壁砖雕、檐墙等处,雕刻内容多以植物、几何纹样为题材,很少涉及动物及人物纹样。画面构图多采用对称的形式,相对徽雕来说比较有规则且工整。

由于徽州砖雕体积较小,在民居中运用范围有限,再加上岁月的流逝及人为的破坏,保留至今及完好的比较少。

三、石雕

徽州石雕主要取材于当地所产的青黑色的“黟青石”。黟县山上多产青石,即所说的“黟青石”大理石,这种石材处于高山,饱受大自然的沐浴,石质硬软适度,细腻且有光泽,多用于建材和石雕。现存较好的徽州古民居的石雕大都取材于此类石材。在徽州民居中石雕多运用于入口门罩、抱鼓石、石狮、漏窗、梁柱下部柱础、台基等部位。石雕力求凝重沉稳,多追求体量感。

徽州石雕以浮雕、圆雕、透雕及线刻为基本雕刻手法。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无木、砖雕那么细腻繁琐。在门罩处常与砖雕结合并用,增加了层次感。徽州石雕题材受材料本身质地的限制,内容一般以吉祥如意的花鸟鱼虫等为题材。如蝙蝠,取“福”之谐音象征幸福美满;鱼,意为“年年有余”;仙鹤,取长寿之意等等。

室内柱础也是石雕的重点雕饰部位。徽州气候较为潮湿柱础比北方较厚。明时柱础多以覆盆、伏莲等形态为主。清时柱础的形态更为丰富多样,有鼓形、方形、八角六角形等。

徽州民居建筑中的石雕漏窗有方形、圆形、叶形等形状,雕饰内容除几何形状外,也以山、石、植物等为题材,构图疏密匀称灵活多变,追求古拙凝重,美化了建筑立面,也是突破有限空间达到无限意境的有效手段,使得内外相汲、引室外风光入室,构成“桃花似火喷墙外、翠绿竹荫借东家”、“四面春光入、无处不花香”的庭院景致。徽州漏窗石雕,以黟县最为集中。

抱鼓石则多见于置于大宅入口两侧,形体较高,独立石材制造易称为避羞石。一般石鼓表面不作雕饰,多在须弥座等处雕饰。选用花卉中的各种纹样内容用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等构图形式多以浮雕或浅圆雕表现方式雕成。

总之,徽州“三雕”是古代劳动人民辉煌的创造和勤劳积累所留下来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内容广泛,题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工匠们聪明与智慧的结晶。徽州“三雕”艺术也使得徽州民居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闪耀着自身的魅力,独具特色。

参考文献

[1]朱永春著。徽州建筑徽州文化全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331

[2]俞宏理著。徽州民间雕刻艺术。中国美术出版社,1994,46

猜你喜欢
砖雕石雕木雕
山东出土元代砖雕壁画墓群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宋墓与孝子故事砖雕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木雕鱼
晋南金墓中的狮子砖雕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