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珍
[摘 要]信息时代的特征就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信息技术给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同时也给舞蹈艺术审美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国当代舞蹈艺术的审美与发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 舞蹈 审美
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舞美艺术的精华。深入生活,感受人生,认识社会,是开启舞蹈艺术美学思维的原动力,是创造舞蹈形象的客观基础。与其它艺术不同,舞美讲究的是形体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内涵美等无声的美,而舞蹈创作正是要体现这种无声的美。它通过创作主体的美学思维,通过表演者的表演,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美是舞蹈的本质,背离美学思维的舞蹈创作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品格和艺术功能。
一、信息时代中国当代舞蹈艺术的审美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舞美技术,完美舞蹈语言
舞美是静态艺术,舞蹈是动态艺术,现代科技改变了舞美是静态艺术的格局,声光的应用、舞台升降、LED等现代高科技的介入,舞美以成为一种高科技与舞美美学的融合体。舞美艺术几千年来永葆青春的魅力所在,就是其流动变化、气腾势飞、奥妙深邃的思想文化内涵。德国文学家莱辛曾说“流动的美是一种一纵即逝而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一我们回忆一种动态,比回忆一种单纯的形状或颜色要容易的多”。在信息时代,这就要求我们的编导者在创编过程中具除了有对作品的超前理解意识外,还需要把握时代发展特征,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完善舞蹈作品的舞美技术,完善舞蹈语言。如舞蹈《扇舞丹青》。
(二)吸取现代表现手法,提升舞蹈艺术感染力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大量的运用到舞蹈中,给舞蹈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法,许多美轮美奂的画面进入我们的视野。但我们回首会发现,众多的舞蹈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往往显得大而空洞,画面美,而缺乏内涵。《小城雨巷》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创作者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入理解和对美好江南的诗兴表达。我们在《小城雨巷》缓缓展开的美轮美奂的画卷中读到了一种久违的诗情。《云南印象》、《千手观音》等,把舞蹈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从整体上看,我们还缺少具有深刻内涵和优美诗性的作品。由于电视媒体和新的声光效果等信息技术的介入,由于更多地只把抓住眼球赢得掌声作为衡量一个艺术品的标准,人们似乎更加重视技巧的展示和外在的形式表现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电视舞蹈大赛中,那些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往往不讨好。人们似乎把舞台作为一个纯粹的竞技场,谁的背景画面越美,圈转得越多、跟斗翻得越高,谁就是胜利者。这一导向的作用不可小视。如此,一些作品大而化之,空洞无物,即使获得了高分和很多掌声却无法进入经典的行列,无法给人以更多的精神享受。在过去一个不短的时间内,我们有些人总在强调舞蹈表现和反映社会内容的局限性,甚至于画上了这一类生活内容可以用舞蹈表现,那一类生活内容不可以用舞蹈表现的条条框框。似乎只有远离人们现实生活的“神话”、“传说”,或是“花鸟鱼虫”一类的题材才属于舞蹈艺术驰骋的天地。
信息时代,随着舞蹈审美文化的发展,一系列“红色经典”的大型舞剧再次返潮,使得舞美艺术也在悄然改变:家庭伦理道德内容《绳波》、残疾人的形象和生活《千手观音》,《哑人的欢乐》等等一系列舞蹈题材相应而出,冲破了舞蹈题材的“禁区”,收到了非同一般的效果,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提升舞蹈艺术感染力。现在,舞蹈艺术也像许多其它艺术一样,在商业化的强势面前,越来越类型化、形式化、娱乐化,越来越像一次性的消费品了。《小城雨巷》的出现,使人们感受到久违的亲切,由于吸取多种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法,恰是对一种传统艺术精神的坚持,也是对信息时代舞蹈诗性回归的呼唤。例总之,就是在这种如真如幻的梦化感、知觉感之中,让欣赏客体在审美感知中,使舞蹈形象发生更为充分的审美效应。
二、信息时代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发展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媒体建立起的网上交流平台数量成倍增长,“高速度”和“丰富性”成为互联网由于其它信息获取方式的重要特征。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拓展,“舞蹈”也被网罗其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中国网民总人数为2.3亿,网站总数已超过80万,其中舞蹈类网站有千余个。通过网络媒体能够及时发布与舞蹈相关的演出、学习、交流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舞蹈类网站本身以及它所承载的巨大信息量,已经开始扮演舞蹈交流的重要角色。
(一)从数量上看,我国千余个舞蹈网站中,固定会员有的最多可达二十多万人,少则也有几百人,每个舞蹈网站的论坛中,仅会员发布的信息量最多可达每天5000条以上。除未注册用户,全国大约有几十万人参与舞蹈的网络互动。此外,网站管理者也在提供大量的舞蹈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海纳了与舞蹈相关的丰富内容,而且也客观记录着舞蹈网站的发展以及用户关注对象的变化。随着舞蹈网站的兴建,对舞蹈的接触和参与,不再局限于舞蹈界内或喜爱舞蹈的人,哪怕是一个网络过客,有意无意间也会被舞蹈网站的某些文字、图片、影响或某种风格所吸引,完成一次在虚拟空间中程度不同的舞蹈交流。网络可以实现时空的自由跨越,显示空间中的舞蹈现象借助网络传播赢得了更广泛的观众,无论是对于舞蹈交流还是普及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过程,纯网络技术制作的网络舞蹈作品也在深深地吸引着人们。
(二)舞蹈影像的创作反过来影响舞蹈的舞台创作,它带有启发性,是创意性的艺术实验。舞蹈影像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肢体语言和镜头语言的合作,带来无数得意外、灵感甚至神来之笔。舞蹈影像创作在艺术合作过程中,创造出来新的艺术种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舞蹈动作的张力,丰富的视觉,镜头放大了生活动作细节,编舞有意的突出了现代人的身体语言和时代烙印,强调这身体与社会的关系,理想化的场景,非现实的、浪漫奇幻的色彩,对生活的善意的嘲讽,这些元素都很容易触动观众,是最具时代气息的新视觉艺术。传统的手绘动画、三维动画和舞蹈的结合,视觉特技和舞蹈动作的设计,科幻的、叙事的、抽象的、意念的,哪怕是记忆的片段,一个生活的细小动作,都可能成为主题。舞蹈电影艺术节也从原来的现代舞、当代舞的专利,突破了舞种的界限,把不同民族、不同舞种放在一个民主的平台上谈论、交流。
(三)舞蹈纪录片更是深入舞者生活、舞蹈创作的过程,让珍贵的时刻、创作的内幕,通过镜头的真实多了份关心,一份反思。多媒体舞蹈剧场作品的录像,通过播放,让世界的艺术家们更快、更集中的交流彼此最新的作品。舞蹈影像为舞蹈提供了全新的“舞台”。舞蹈影像创作是一场舞蹈和影像共同碰撞、酝酿的实验性革命。它脱离了传统的剧场空间,把舞蹈带到了一个更为宽广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梁一儒。民族审美文化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江莉。浅谈舞蹈《小城雨巷》的审美属性[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3]张春河。舞蹈的审美与创造[J]艺海,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