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徐英奇
[摘 要]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对农村金融供求双方的分析,提出一些政策性意见,以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优化农村金融的资源配置。
[关键词]农村金融抑制 资源配置 二元经济
项目名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公共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09B21005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却明显拉大了;农业仍然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多年来农村的劳动力、土地、资金三大要素都面临着大量流失的困难局面。“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由于各种历史和社会原因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是制约“三农”问题解决的根本障碍。二元经济下,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现代部门的不断扩张和传统部门的不断缩小,直到传统部门也现代化,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方式所统治。如果传统部门不发展,就会制约现代部门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如刘易斯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中指出:“除非农业生产也同时得到增加,否则生产日益增多的工业品是无利的。这也是工业与农业革命总是同时进行的原因,是农业停滞的经济中看不出工业革命的原因。”
农村的发展需要两种支持:一是以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产权为核心的制度支持;二是以资本形成和资本配置的金融支持。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各种引导农村发展的政策,但是我国农村经济一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严重,归根到底在于农村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如何改善农村金融抑制现象,实现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均衡,以带动农村经济的腾飞,本文将围绕农村金融抑制分析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并提出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建议。
二、农村金融抑制现象
(一)文献回顾
对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与需求问题,我国的学者作出了大量的研究。一般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金融抑制的原因有三种不同的观点。观点一: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属于供给型金融抑制,导致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是正规金融部门对农户贷款的资金有限(叶兴庆,1998;乔海曙,2001;谢平,2001)。观点二: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供给型与需求性共存(曹立群,2000;高帆,2002;房德东、王坚等,2004)。观点三: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供给型金融抑制,需求型金融抑制是从属现象(马晓河、蓝海涛,2003;何志雄,2003)。姚耀军(2004)对农村金融抑制问题作了很详细的综述。总之,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现象既有供给方面的问题也有需求方的制约,纵观这一问题的研究,大多学者侧重于供给方的改善而忽略了需求方。但到底是供给决定需求还是需求决定供给,这是农村金融市场面临的艰难问题。
(二)农村金融供给主体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方大体可分为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合作性金融机构以及非正规的民间金融组织。但是,对于这些名义上服务于“三农”的金融机构,实际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相反,农村的金融资源却通过这些机构慢慢流出农村金融市场,造成了农村金融资源的逆向配置。
但是,随着城市金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正在被逐步挖掘出来。目前,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已扩大到了全国31个省、区、市,2008年获准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会突破100家。汇丰银行自2007年12月成立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成为进入中国农村市场的首家外资银行。之后,汇丰银行又表示2008年会在中国内地农村设立6至10家支行。花旗、渣打等外资银行也已表示有意进入。由此看来,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各类金融资本的参与,必将进一步激活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
(三)农村金融需求旺盛
去年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呈现两个特点。一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开端,国家农村政策的调整和大量惠农政策的实施,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二是发端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导致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大部分农村地区出现农产品降价和售卖难等一系列问题。
这两个方面的特点,直接导致农民对金融需求的新变化。农业生产贷款需求、农产品流通贷款需求、专业中介贷款需求、消费信贷需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需求、自主创业贷款需求等农民的信贷需求曲线高速上扬。
(四)农村金融抑制
农村金融需求如此旺盛,而供给方还在扮演着“抽血管”的角色,使农村金融资源从农村流向城市,而留在农村的金融资源也呈现着“结构性失调”,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农村经济就需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
三、提出建议
基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健全发展,政策的引导和强制执行在目前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制定公共政策,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作者建议如下。
一、差异化的监管制度。城市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具有明显差异,以推进城市金融发展的思路治理农村金融存在不合理性,大型商业性金融机构主导模式在农村领域往往“水土不服”。因此,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实行差异化的监督管理制度。
二、细化评价指标。首先,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与农业贷款,需要明确的指标加以确定,以使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其次,对于农业政策取得的成果指标也应细化,不应把农民的一切资源都用于其生活水平的衡量。
三、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再融资能力。金融机构有足够的融资能力,才会大量承接高风险的农村金融需求。
四、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由于农村金融呈现的特殊性、非标准性,非正规融资活动盛行,政策应注重其发展,并引导其正规化,建立高效的金融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梁爱平。基于金融供给角度的农村金融研究。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龚泽轩。目前农村资金需求层次提高。团结报 ,2006-07-09
[3]温伟胜WTO与农村金融改革。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06
[4]朱建林。农村金融需求呈现七大变化。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4-2
[5]王艳芳。农村金融的逆向配置与政策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6-11-06
[6]庄岁林。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