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创意视角下的深港合作

2009-06-29 02:39鲁文丽
消费导刊 2009年17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摘 要]文化创意是现今时代的重要资本。深圳具有开拓创新的包容氛围和广阔的创意市场,香港在知识产权、多元人才和管理制度上具有显著优势,深港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正是香港文化创意资本入驻国内市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提升的快捷方式。两地基于文化创意的合作,关键在于认清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开辟区域合作性全球化文化创意中心的新模式。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深港合作 综合配套改革

作者简介:鲁文丽,女,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陕西西安人。

一、前言

不同经济时代基本特征区别不在于形态和业态,而是资本不同。农业时代土地是最大的资本,工业时代机器是最大的资本,信息时代知识是最大的资本[9],而谈到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以及未来不久将要面临的时代,创新创意无疑是最大、最重要的资本。对于资源紧缺、产业面临升级压力、需要新突破发展的区域,文化创意资本显得如鱼得水、恰逢其时。正因此,深圳2003年提出“文化立市”,2004年构建“设计之都”,今年市两会上,市领导更许下宏愿,提出在未来5-10年内,文化产业比重达到10%,与创意产业世界大国英国相当。随着《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近期出台,在国家层面上明确了深圳构建“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中心”,“与香港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推动形成全球性的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战略目标,可谓在全国城市文化创意发展中尽占先机。

有媒体指出,深港合作打造全球性文化创意中心,只是政策性偏爱或单纯的“拉郎配”,借香港的老创意资本唱戏,合作基础和前景未见明朗。本文认为,虽然深圳在文化底蕴、人才集聚、产业基础方面并未有明显优势,然存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几大优势: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国际水平的工业设计、成熟的市场机制和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而香港存在市场狭窄和经济高成本等问题。两地功能互补,发挥香港在知识产权、多元人才和管理制度上的优势,融合两地市场资源,拓展香港的内地市场和深圳的国际市场,是双赢之举。关键是在文化创意的视角下独辟深港合作的蹊径。

二、问题

香港的确具有雄厚的创意资本。1997年香港创意产业[10]增加值即达517亿港元,占本地当年产值的4.1%,其电视、电影、唱片业、建筑、设计和广告业都声名远播。即使是当下,香港也拥有近32000家创意机构和每年超过600亿港元的创意产业生产总值,产业基础不容小觑。

反观深圳。2004年,深圳创意企业约为10590家,营业收入881.87亿元;2007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460.05亿元,占全市GDP的6.8%。虽然产业资料可喜,然产业链断裂、创意人才缺乏、政府作用大于市场力量等问题深入骨髓,制约深圳文化创意资本的作用发挥,也间接构成了深港文化创意融合的软肋。

(一)深圳问题

1.产业链不完整,国际化程度低。深圳大多数创意产业行业尚未形成生产、传播、品牌建构、衍生品生产等一系列的完整产业链,只集中产业链某一区域生产,尤其是集中于低端代工生产,利润空间小,规模化难以进行,整体创意资源无法协同发展,且在人才和产业运作方面,还未与国际接轨。

2.缺乏创意型综合人才,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尽管深圳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大,但多为加工制作人员,且教育水平有限,缺少进行创新、创造的创意生产人才。同时,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缺少类似香港的专门职业技能培训,也缺少相关的高等教育机构和文化创意培养学科。

3.政府主导作用利弊双生。深圳“设计之都”的取得和文化创意产业取得的成绩,多来自政府的积极推动。然而这种过大过强的政府主导力,伴随国营资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度垄断,忽视了市场力量和企业自主决策,影响创意产业国际接轨和深港合作时的企业主体市场适应性和自主决策性,也使得一些创意产业基地有名无实。

(二)合作问题

1.体制性差异。深圳特区从建立至今,已经颁布了200多部地方法规,但涉及文化及创意产业和文化市场的不足5部,而对于咨询公开、财务监督、质量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影视分级管理以及市场准入、投资多元、公平竞争、廉政管理等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大量空白或灰色地带。[11]深港两地在行业制度、服务方式、机制运作方面存在的很多差异,造成了两地企业合作或产业对接时的困难,限制了共同打造“全球性文化创意中心”的作用,使很多项目无法落实。

2.资本主体差异。深圳创意产业发展中政府力量占主导,整个产业的资本链基本处于国有垄断状态,市场化程度低,资本活跃度和融动性差,造成深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只能停留在部分行业和领域,也造成了深圳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作用力仅体现在工业设计等少数创意产业行业。

3.文化价值差异。西方世界的创意核心来源于对自我的肯定和价值追求,而我们现在所谓的文化创意,很大程度是想利用中华民族文化积淀作文章,是一种文化商业化,强调的是资源整合而不是个性性创造。两地合作怎样处理文化创意深处的“自我核心”问题,值得深思。

三、策略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深港紧密合作,“与香港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并不是指简单的产业链分工和产业承接,不能单单靠深圳的设计、印刷等优势强化低端创意环节,而应该把深港融合看成一种契机,引进香港的创新创意人才和先进管理体制,整合区域的文化创意资源,完善深圳创意产业链条,并借助香港的国际化市场打造深圳、深港文化创意的全球性品牌。“功能互补”是合作基础,“错位发展”是形式,融合继而培育才是重点。

(一)文化创意的人才合作

1.人才的流动和思想的碰撞激发文化创意的产生。香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与深圳勇于开拓的人才间的交流合作,是打开深港合作的基础。交流合作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展开:①文化创意人才的学术交流,包括同城论坛、产业年会、共同刊物等;②行业间的双城展览或不定期的产品展示活动;③鼓励更多的港人创意人才进驻深圳创意基地,尤其是旧工业区改造后的创意产业园,租金和优惠政策一并向港人开放。

2.教育模式的改变。创意人才不同于其他专业人才,是一种综合性素质性人才,需要具备纵向历史性和横向国际化的视野和独特的审美艺术情趣,还要是世俗的挑战者和生活的反思者。普通教育制度培养的专业人才显然难于适应这样的要求,所以需要开发新的人才培养和挖掘机制。可以成立创意人才猎头机构,在深港间开展人才大搜罗,同时给予较好的薪酬激励。不必拘泥于学历和专业,要专注人才的人文素养,不拘一格降人才!

3.对个人创造性的肯定。对个人创造性、个人价值的肯定和对产权的保护,直接关系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的生命力。香港的产权制度非常完善,可以考虑将其部分或全部应用于深港合作中,从而逐步完善深圳的产权制度。

参考文献

[1]许焯权。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R]香港: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2003

[2]林若飞。深圳创意产业吸引世界目光[N]深圳特区报,2007-05-26

[3]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4]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5]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创意产业[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创意工业:伙拍内地,开创潮流[R]香港:香港贸易发展局,2007

[7]熊凌。香港创意产业的发展及经验[N]产业经济,2004,(3)

[8][英]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

[9]理性面对文化创意产业--访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中国企业报:2007,02,15

[10]创意产业可以包括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意两大类,本文涉及创意产业均指文化创意产业

[11]参考许焯权对深港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内涵与外延
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