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秋玉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对待,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所以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自觉、主动、愉快地学习,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我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新颖导入,兴趣盎然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好导语,两三声,几句话,能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使数学课堂波澜起伏,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步入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状态。例如,在教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时,上课伊始,我对学生说:“过去都是老师考你们,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今天你们可以考老师。”学生兴致很高,“小老师”举出不少分数,我把这些分数分别填在两个集合圈内(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和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起初他们感到怀疑,经过检验,结果确认我的答案无误,这样他们就由怀疑到信服。这时引入新课,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兴趣盎然,事半功倍,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适时引导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怎样引导学生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而不可忽视的一环。
1.借助揭示课题,引导学生提问。
一节课,好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新知导入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借助揭题,引导学生提问,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我在揭题后设问:“关于圆的认识,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脱口提出:“怎样画圆?”“能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吗?”“圆有什么特征?”“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等等。这样借助揭题让学生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利用自学机会,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以免出现应付式、盲目性的自学。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说:“请你们自学课本,然后说说你懂得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有什么问题要问,好吗?”学生充分自学后,我鼓励学生说说发现的问题。学生有的问:“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为什么闰年比平年多一天?”“怎么计算一年的天数?”对此,教师不急于直接告知他们答案,而是抓住重点知识讲解,再让他们讨论、计算、释疑。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了训练。
三、因材施教,分层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于教师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优等生造好“自助餐”,给中等生调好“套餐”,给学困生定好“配餐”,这与新课标教育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谋而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提高,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例如,在学完“圆的面积”后,我设计了以下作业,让学生自主任选。
1.学校水塔的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校水塔的直径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学校水塔的底面周长是12.5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头大黄牛被主人用2米长的绳子栓在草地上的一根木桩上,大黄牛看见这么多的绿油油的青草,心想:我非把它吃光不可。请问:大黄牛能把所有的青草都吃光吗?它能吃到多大范围的青草?请求出大黄牛吃青草的最大面积。这样就能让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学困生吃得了。
四、运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
客观的评价方式能通过学生参与评价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潜在积极性和创造力。传统的评价方式,多为教师—学生的单项评价,评价的主导在教师,学生是评价的对象。因而,学生只有接受评价的结果,没有参与评价的意识,抑制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能力。我们必须构建学生自评、组间评与师评相结合评价的激励机制,促进合作学习。并且这种评价一直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对学生学习成长的全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好的评价方法,不仅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在数学教学中,我改变了过去考试定乾坤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实行二次考试的评价方式,考试有A、B卷之分,第一次测验完A卷后,针对A卷出现的错误,再出B卷,让出错的学生参加第二次测验,把最后成绩记入档案。进行二次考试后很多学生追着问我:“老师,我这个题为什么出错了?”“老师,这个题怎么做,教教我吧!”看到学生一双双求知的眼神,我感到无比欣慰。他们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学会了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充分提高了对自身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对一些数学实践方案,如:用平面图形拼出图案;给身边的圆柱设计服装,等等这些实践性作业,我们可以根据作品质量和制作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评出一、二、三等,分别按5分、4分、3分记入成绩单。通过开展一系列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评价,从而真正发挥了评价的作用。
五、体验创新快乐,创造活力课堂
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在教分数初步认识时,先问学生:“谁用不同方法把半个苹果表示在黑板上?”学生有用文字的,有用图形的,有用小数的,有用分数的,我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理由。而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了苹果的一半。现在认为自己的表示方法不好的擦去,认为好的保留。”这时(0.5,1/2)保留在黑板上。这样看似小事,但充分尊重了学生,给学生自信心。其次,教师要学会赞扬。“失败是成功之母”固然有道理,但“成功亦是成功之母”,好的赞扬有时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教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我问:“猴王聪明吗?”学生回答:“聪明。”我接着又问:“如果猴王要5块、6块怎么办呢?”待学生说出后,我又及时地表扬:“你们比猴王更聪明!”
总之,只有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感到课堂之“好”、课堂之“妙”。要把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阵地,教师就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诗意的数学课堂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