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喻视角下的英汉习语研究

2009-06-29 02:50姜媛媛
考试周刊 2009年39期
关键词:模糊性习语英汉

摘要: 随着认知科学的深入与发展,概念转喻视角下习语的研究也逐步展开、深入。本文认为,语言模糊性为概念转喻提供了可能,而同一认知域中概念的连续性及概念的拓扑空间则为概念转喻提供了映射基础。本文以含有人体名词“眼睛(eye)”为例,从概念转喻的角度分析了习语的形成机制及概念的连锁映射,同时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习语进行了对比。该研究将对习语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 概念转喻英汉习语眼睛形成机制连锁映射

1.引言

习语(idioms)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习语这一语言现象似乎给我们一种表里不一的印象,多数情况下,我们难以从字面意义直接得知其真正要表达的语义。以往对习语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习语的概念界定、语音结构、内部语义关系、句法特征上,而对于习语语义形成机制的研究,则是近些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才开始的。认知科学认为,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概念转喻(conceptual metonymy)、世界知识(world knowledge)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三种基本机制。现有认知科学对习语语义形成机制的探讨,主要是从概念隐喻的角度进行的,概念转喻这一重要认知机制则相对处于被人忽视的尴尬境地。本文将从概念转喻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含有人体名词“眼睛(eye)”的习语语义形成机制进行探讨,以期对英语词汇教学有所启示。

2.概念转喻

转喻的研究,很长时期内都被看作是修辞学家和文体学家的任务。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对隐喻和转喻进行了全新的研究。转喻和隐喻同是语言运作的两个重要机制,但是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隐喻研究,而转喻研究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深度上来讲都是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张辉、孙明智,2005:1)。伴随着Lakoff和Johnson(1980)对转喻机制的重新定位,概念转喻冲破了原有仅限于修辞的禁锢。近来有学者认为,认知视角下的转喻在一定程度上是比隐喻更为基本的认知机制(文旭、叶狂,2006:1),它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方式,体现了人类认知最基本的原则:经济原则与结构原则。实际上,转喻是人类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我们自身的身体经验,遵循于一般系统的规则,并且构成了人类思考和行动的基本框架。由此,人们逐渐开始在认知视角下看待、理解和运用转喻,同时,转喻也正对我们的日常思维、交流和行为方式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Lakoff(1987:84-85)认为,转喻不是简单的语言实体,而是一种用语言实体表达的概念或认知组织。

2.1语言模糊性与转喻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哲学和非客观主义的经验现实主义哲学。桂诗春把认知定义为知识的习得和使用(桂诗春,1991)。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卢植,2006)。这包括人类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因此,认知结构的内在制约会在语言系统的结构中有所反映。而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某些思维的模糊会导致我们能够感知到某些存在,却无法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我们会借助某些较为相似、邻近或凸显的概念来表达这些存在。因此,语言具有较强的模糊性。例如,英语中的uncle一词,可表达的意义包括:叔父、伯父、舅父、姑夫、姨夫,在某些场合下,也可以被用作一种小孩子对父母的朋友的称呼。在使用的过程中,说话者使用uncle这样一个上位范畴中的概念来代替下位范畴中某一意义,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听话者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推理来理解对方的语义。语言的这种模糊性为转喻机制提供了可能。

概念转喻机制所涉及的是“邻近(contiguity)”和“凸显(salience)”。具体说来,就是用属于同一认知域的概念去表达与其相邻的概念,或用该认知域中凸显的部分来代替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概念。对事物属性凸显的认识来源于人的心理上识别事物的凸显原则。在这种情况下,转喻就产生了。此时,概念表达就带有了典型的模糊性。例如,我们都知道有关和氏璧的故事,因此在表示归还某个物体时,人们常用“完璧归赵”一词来代替将某事物完整地归还主人这一事件,而无需像物理学家做实验时那么精确地用数据描绘出物体被借出与被收回时的重量、尺寸等,听话者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理解出说话者所要表达的语义。这也体现了话语表达中的经济原则。

2.2概念的拓扑空间与转喻

前文提到,认知就是我们理念上普遍接受的认识事物的机制和方式。认知模式就是知识组织的方式,它允许我们理解各式各样的概念和语义现象。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手段,概念的形成依靠语言中的词。有些概念是可以直接被理解的,其它复杂概念是通过它们与直接概念的关系间接被理解的,如概念隐喻、概念转喻。

我们知道,概念的形成是以认知范畴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人类大脑并不是一个一个地认识事物,而是一类一类地认识事物。概念的产生,往往依赖其所在的拓扑结构(Typology)。分析概念的性质我们就会了解,概念所在的拓扑结构是指概念与概念之间具有一种极限的联系和连续性质,这些概念形成了一个空间关系,也就是概念的拓扑结构(江怡,2008)。概念的拓扑空间是指,每个概念都不是孤立的,都具有决定了它的存在位置的邻域关系,我们对某个概念的把握和理解往往是通过该概念与其它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完成的。这些概念之间是连续的,具有连续性,并且具有相互映射(mapping)的关系。当互相映射的概念同属一个认知域,这种映射关系便是转喻,且转喻所涉及的往往是某一认知域中相互临近或凸显的概念。同一认知域中概念间的连续性与概念的拓扑结构为转喻机制提供了映射基础。

2.3连锁转喻模式

李焱伟等(2009)认为转喻实际上多数属于连锁转喻,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往往是多步骤阶梯式的。他们引用了Fransco Ruiz Mendoza的观点:“转喻中存在认知域的双重扩展和压缩,第一次概念映射中的目标域也同时成为第二次映射中的源域。”李焱伟等人通过语料库分析总结出,转喻的多次映射是多个相关转喻的连锁反映,这些连锁反映是经验相关的体现。词汇层面的连锁转喻模式有些已经被固化,特别是习语,其中间步骤有可能会被忽略,这就会导致对习语语义理据性的争议。

3.概念转喻在习语语义形成中的作用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经验主义认为,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概念的形成是我们主观意识对客观体验形成印象的过程。“人类由近及远、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着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卢卫中,2003:28),正所谓“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认知语言学认为,“大脑的认知是以自身为基础向外扩展的”(赵艳芳,2001:6)。生活经验的获得依靠人体与外界的接触,因此人们往往选用表示人体名称的词汇来表达概念。

在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概念化与范畴化中,眼睛作为人体这一母域的一个凸显的次域,往往被用来指代与其临近的概念。中英两种语言有着丰富的含有人体名词的习语,本文将在概念转喻框架下对含有“眼睛(eye)”的习语语义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以了解习语的可分析性及其意义理据性,从而探讨概念转喻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3.1“眼睛(eye)”的概念拓扑空间

李勇忠(2005:6)认为,某个概念域是由多个次域组成的矩阵域(matrix domain)。人体域也可被看作一个矩阵域,是由多个次域组成的母域。眼睛是人体一个重要的器官,其所属的概念域即人体或生命ICM。眼睛的功能是用来观察、了解世界,如:“闭目塞听(turn a blind eye to something)”,从人的目光中,我们可以判断对方的注意力,如:“目不转睛(be all eyes,keep an eye on something)”;态度,如:“有相同的看法(see eye to eye)”,“狠毒的目光(an evil eye)”;判断力或能力,如:“目不识丁”、“火眼金睛”,在某些情况下,无需言语我们便可以通过眼神所透露的表情达到某种交流的目的,如“眉目传情(give someone the glad eye”。

3.2习语中“眼睛(eye)”的连锁转喻

由此可见,提到眼睛,我们可以想到人体,想到眼睛的功能,与其临近的概念包括人的眼神、注意力、态度。在话语表达过程中,“眼睛”这一基本概念可以映射至其上位范畴或与其临近的概念上,并将其激活,从而形成概念转喻。

(1)EYE STANDS FOR ATTENTION

catch someones eye引人注目

eye→vision→attention,即眼睛→视线→注意力

(2)EYE STANDS FOR ATTITUDE

turn a blind eye视而不见

give someone an evil eye翻白眼

“目中无人”、“反目成仇”、“狗眼看人”

eye→vision→attention→attitude,即眼睛→视觉→注意力→态度

(3)EYE STANDS FOR PUNISHMENT

give someone a black eye

eye→black eye socket→bruise→hit→punishment/notoriousness

以上所举三例中所含“眼睛(eye)”均为“眼睛”的转喻含义。如例1中概念转喻先由眼睛作为“一种人体器官”映射到其功能范畴即视觉,而视觉所捕捉的范围就是人们注意力的所在,又由视觉投向注意力这一概念。因此,眼睛的转喻链就应为:eye→vision→attention。而例3中的转喻映射则较为复杂,人们在注视眼睛时,不可避免地就会注意到眼窝,眼窝的异常往往是由于受到重击造成的,人不会无缘无故地受到打击,而往往是在打架时被打到眼睛,这是打架这一事件域中非常凸显的一个事件,并且黑眼圈往往会让人感到尴尬。因此,该习语中的映射应为:eye→black eye socket→bruise→hit→punishment/notoriousness。

通过上面的例子分析我们知道,习语中的有些转喻是由源域所属的拓扑空间经过多次映射才到达目的域。英汉习语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并且其转喻途径也有很大的相似。这也表明不同文化下人类认知规律的相同性。

4.结语

不同于以往对英汉习语的研究,本文以含有人体名称“眼睛(eye)”为例,从概念转喻这一认知机制的角度对英汉习语进行阐释,分析习语中概念的拓扑空间和连锁转喻。本文认为,语言模糊性为概念转喻提供了可能,交际中使用习语可使话语简洁、表达更为经济。而同一认知域中概念的连续性及概念的拓扑空间则为概念转喻提供了映射基础。这为英汉习语的概念意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将为习语教学提供启发和理论指导。在习语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地帮助学习者认识到英汉两种文化中认知规律的异同,掌握概念转喻的运作机制,那么在理解和掌握习语的过程中,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Lakoff George & 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39.

[2]Lakoff George.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桂诗春.认知语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3):3-9.

[4]江怡.什么是概念的拓扑空间[J].世界哲学,2008,(5):71-77,90.

[5]姜媛媛.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阐释[J].语文学刊,2009,(3):85-87.

[6]李焱伟,封伟,马丽华.连锁转喻模式的语料库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4).

[7]李勇忠.语言结构的转喻认知理据[J].外国语,2005,(6):40-46.

[8]卢卫中.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J].外语教学,2003,(6):23-28.

[9]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7.

[10]文旭,叶狂.转喻的类型及其认知理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6):1-7.

[11]张辉,孙明智.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3):1-6.

基金项目:本文是安徽财经大学青年科研项目(批准号:ACKYQ083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模糊性习语英汉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网络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初探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