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莉
摘要: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因素,阐述了大学生网络游戏瘾的心理程序,谈论了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防治。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心理机制心理辅导
计算机的普及造就了网络时代的快速与便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一方面提供了快捷全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因其虚拟性和提供的娱乐服务而使绝大多数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低下的群体面临艰难处境,他们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游走,甚至深陷于虚拟网络世界中难以自拔,逐渐成瘾。这种成瘾效应在网络游戏的受众主体中表现最为突出,而大学生群体占据了这类主体的绝大部分。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据调查显示:近几年高校在对学生作出退学警告、留校察看、退学等学籍的处分中,有近80%的学生因过度迷恋网络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有86%的学生因网络游戏成瘾导致学业荒废而被退学。鉴于此,我们首先要探寻大学生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继而找出给予心理辅导的方法。
一、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因素
首先,大学生身份心理的获得有一个必经过程。在我国,部分高中生经历了高考而踏进了大学门槛,完成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这种身份获得最本质的部分是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习得。因为高中学习虽负担重但目标明确、同一,教师管理严格,生活整齐单调,而到了大学,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放松,业余生活丰富,自主支配生活的可能性扩大,使得学生形成彷徨心理,缺乏自我成就感,再加上教师的心理辅导出现滞后甚至缺位,所以网络游戏便以其生动的仿真性乘虚而入,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的有力平台。
其次,大学生生活中人际关系处理困惑或失败诱使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相对高中生提高到更重要的层次,学生之间相处的空间距离更近,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演绎出更多内涵的人际关系,如朋友关系、恋爱关系等。这些人际关系的协调手段和方法不再单一,要求大学生灵活有效处理,一旦方法缺失必然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因为在现实中受到挫败无法得到心理上的平衡,所以很多大学生就开始在网络游戏中寻求放松或是学习相处方法。
再次,大学生活的不确定性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大学生活的不确定性首先在于对专业学习前途的担忧,大学生在学习狭窄专业与广泛兴趣爱好培养之间难以权衡,二者产生过大张力时的负面作用之一就是大学生不务正业,沉迷网络。大学生活的不确定性还在于对就业前景的担忧,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这种压力是高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
最后,从环境角度来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大学校园的周边地区网吧林立,大学生上网玩网络游戏是这些网吧赢利的关键来源,这些网吧多通过“包夜”等促销手段吸引大学生上网玩游戏。另外,大学生由于年龄阅历浅,易产生从众心理,在同伴沉迷网游的牵引下,易随波逐流,陷入网瘾当中。
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几个心理因素看来,不同年级大学生因客观环境的差异、不同时期不同的学习和生活任务引发不同的心理反馈,在消极层面即表现为具体的网络游戏成瘾行为。因此,教师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二、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程序
大学生对于网络游戏的成瘾有一个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游戏成瘾这个现象,首先就要界定网络游戏成瘾的概念,分析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从中找出网络游戏之于大学生的魅惑所在,并对其行为进行辅导矫正。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表现为游戏者在过去的12个月内有下列六种症状中的三种以上:第一,“耐受性”明显增强,即游戏者要不断通过增加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瘾”越来越大。第二,戒断症状明显。如果有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进行网络游戏,就会变得焦躁、抑郁、恍惚,“魂牵梦绕”。第三,游戏的时间和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得多。第四,企图控制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第五,网络游戏使正常的社交、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第六,虽能够意识到问题严重,但常常难以自拔。我们把网络游戏成瘾界定为:通过重复地使用网络游戏所形成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迷恋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同时产生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现象,对网络游戏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生理与心理上的依赖。
从游戏本身的特点来看,某种游戏能够吸引住受众有其内在的心理诱发机制,令受众产生快感而产生依赖心理。从荣格的心理学来看,游戏快乐的秘密是:动力→压力→压力的释放。首先,动力分为持续动力和初始动力。进入游戏的最开始几分钟,大肆宣传的某一大作的续作,有某一知名制作人参与等都可以成为初始动力,这直接决定了游戏者是否会花钱购买一个游戏。持续动力主要决定是否要继续一个游戏,一个悬念、一个优美的故事、一个目标都会诱发持续动力的产生。其次,在动力的推动下,游戏者不停地追寻着却不能一下就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不停踩爆“地雷”,被某个人或者某个怪物打败等,这些设计作为调味剂,就是压力。最后,游戏者终于升级,找到宝物,疑惑解开,压力解脱,即压力释放。这种过程引导着游戏者的心理发展,使其逐渐产生“再玩一次”的依赖心理。同时,游戏中虚拟社区联结的人际关系,包括主仆、朋友(或战友)、恋情等关系成为游戏者的心理寄托。网络游戏的升级结构和虚拟的人际关系使得一些大学生从好奇的尝试到深陷其中,逐渐产生网瘾,难以自拔。
三、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防治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因素及其发生机制的探讨,我们可以据此来思考如何防治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的发展问题。
首先,学校要从学业上给学生施加压力。对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学校应设置合情合理的具体目标体系,具体课程的学习要求也应提高几个水平,让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学业上,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对网络游戏有所疏离。
其次,采用学习迁移和倾听疏导法满足学生受尊重的需要。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多数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受挫,感到自己无能,没有自我成就感。心理学认为,两种学习之间有一定的相同因素时可以互相影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叫做迁移。学习迁移法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现实生活的成功。从某种角度来说,网络游戏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如果把这种学习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能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地方,就可使其逐步摆脱对网络游戏的沉迷。而一个人的兴趣、专长往往是其最易获得成功的地方,发掘并发挥学生的兴趣、专长,使其体验现实中的成就感,发生兴趣迁移,满足其尊重的需求并矫正网瘾。而教师通过倾听大学生的心声、困惑,可及时帮助其疏导心理压抑情绪,培养积极进取的心态,防止他们通过网络来寻找刺激和放松等。
再次,加强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识与人际交往技能的训练。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就是缺乏爱与归属感,缺乏教师、同伴的认可。这源于学生对人际关系缺乏正确认识,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使其难以与教师和同学顺畅交往,难以被团体接纳,进而转入网络游戏,寻求归属感。要防治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沉迷,就要传授人际交往知识和进行人际交往训练。
最后,依靠家长与学校、政府齐抓共管,单一依靠某一方面都不可行。多数沉迷网络的学生经常是通宵上网,因此,在学校加强管理的同时,家长也应经常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及时与学校和孩子进行沟通,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同时,政府应该对学校周边网吧进行较为严格的管理,例如通过限制开放时间、加收各种费用等来限制其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人性发展的社会负面作用的滋长。
从心理防治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在网络游戏和大学生群体之间有着天然的心理联系,如何控制这个心理联系的度成为大学德育教育者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面对所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我们需要发挥信心、耐心和爱心通过不断的倾听疏导,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华.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和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6,(2):11-14.
[2]张宏如.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学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12:78.
[3]高鸣,成科扬.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分析及有效干预[J].中国高等教育.2007,(21):26.
[4]刘韵涵.荣格心理学导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