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中文线索安排,指导英语记叙文的写作

2009-06-29 02:50贺延情张岳琢
考试周刊 2009年39期
关键词:戴乃迭记叙文译文

贺延情 张岳琢

摘要: 英文写作和中文写作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基于写作都是为了交流的目的,英文写作可以借鉴中文线索结构的安排方法,这样发挥母语思维的优势,会使得用英文写作出来的作品结构清晰,写作更为地道,达到较高层次上的交流目的。

关键词: 英文写作中文线索母语思维记叙文

一、前言

在学习英文写作时,我们都知道英文记叙文的写作要将记叙文写作的六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阐述清楚,因此,整个作品中情节发展都是围绕着脉络去展开论述。所谓脉络,即就是人们常说的线索。线索的作用在于将能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系成一个艺术整体。英文写作时,掌握了很好的材料,再辅以清晰的线索结构,那么整个文章将会是一个条理清楚、中心明确、线索清晰、结构分明、内容集中的完整的作品。但是,我们却很清楚地认识到:很多学习者在进行英文写作时,文章结构安排不清晰、不合理,导致了自己辛辛苦苦撰写的英文作文,却成了读者“不知所云”的嚼蜡作品。

那么,如何做到将英文写得地道和清晰、完整呢?笔者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中文写作的规律安排英语文章的线索,这样发挥母语文章写作的优势,借鉴中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比如线索的安排,可以做到撰写出比较规范和地道的英文文章。

二、中英文中线索的比较

英文写作中常用的线索安排方式常有:(1)以时间为线索;(2)以空间为线索;(3)以地点为线索;(4)以事件发展的过程为线索;(5)以逻辑为线索。中文线索的安排也常有五种类型:(1)以事件为线索;(2)以实物为线索;(3)以活动为线索;(4)以人物为线索;(5)以感情为线索。对照中英文的线索安排,我们可以看出中英文的线索区别恰恰体现了中英文两种语言的差别,即,英文是分析性思维,偏重于抽象思维方式;中文是综合性思维,偏重于具象思维方式。对比一下:

英文:时间、空间、地点、过程、逻辑

汉语:事件、实物、活动、人物、感情

可以很明确地看出,中文的线索是非常具体的,英文的线索是非常抽象的。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其实英文线索的安排是为了回答“5W+1H”(when,where,what,who,why和how),中文线索的安排是为了回答“情节、人物、环境”(类似于小说“三要素”)。我们都知道记叙文六要素是“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原因、结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文章实际上是以“人物”为焦点,英语文章是以“事件”为焦点。因此,我们在撰写英文记叙文时应思考到英文线索的特点,在线索安排上作些调整,那么,我们在英文的写作上就是“扬己之长”了。

例如,笔者在教英语翻译时,也曾经将朱自清的《背影》翻译成英文,为了让译文更传神和优美,笔者将译文送给一个美国教师审阅。他除了将笔者译文中的一些句型和措辞作了一些修改外,并没有提出过多的修改意见。笔者于是很纳闷,这么优美深情的美文,怎么在外国人的心中没留下些共鸣来和我分享?诧异中,笔者又将译文送给另外一个外国专家审校,可是结果却是依旧,另外一个专家也只是和笔者商榷修改了几个措辞和句型,没有在内容上和笔者分享一点他的见解。这时,笔者联想到《英汉汉英翻译教程》①第五章有中英语言对比一个小节,其中指出:“英文是客体性思维,中文是主体性思维。中文的思维方式在语言上的表现即是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英文却是以客观的口气来呈现出来。如果忽略了语言的差异,那么,翻译出来的文章只能是两种语言体系文字的堆积……”而“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保持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②

用这个道理解释一下《背影》:“父亲”在站台买橘子,“蹒跚”、“探身下去”、“爬”、“攀”等动词,用字典查出来的词汇的翻译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我看到的情景”。这在中国人心中,很容易产生共鸣,因为在读这一段文字时,每个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大胖子艰难地穿越火车道的过程。可是,这个道理对外国人却很难讲得通,因为,他们觉得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而流泪,完全是主观感受。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客观的描述,即非主观的叙述更容易让他们有所共鸣。

以《背影》中的一句话为例,作者说:“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这句话很让中国人产生共鸣。笔者在翻译时,查出来“蹒跚”的翻译为“walk haltingly”,“探身下去”的翻译是“climb down”,“爬上”的翻译是“climb up”,所以笔者翻译成:“I watched him walk haltingly towards the railway track in his black skullcap,black cloth jacket and dark blue cotton-padded cloth long gown.He had little trouble climbing down the railway track,but it was a lot more difficult for him to climb up that platform after crossing the railway track.”外国专家对于笔者反复的作者当时的内心是“多么伤心”,没有反馈,反而觉得好奇,这的确是笔者感到比较尴尬和难以接受的。而笔者用中英文线索安排的差异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呢?”。

笔者在做翻译时,手头有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文。笔者将他们的翻译拿给外国专家看,外国专家则很快对笔者分享了类似于中国人同样的感受——父爱伟大。而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文也让笔者真正领悟到了好的翻译的精妙。

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文:

So I watched him in his black cloth cap and jacket and dark blue cotton-padded gown,as he waddled to the tracks and climbed slowly down——not so difficult after all.But when he had crossed the lines he had trouble clambering up the other side.

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译文比较符合英文语言特点,他们的翻译是“再创作”,将译文结构作了灵活的调整,原文之中作者的直抒胸臆,被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巧妙地进行了换位,线索结构由“我的主管感受”变成了“客观的主人公的时空转换”,因此非常符合英美人士的思维,所以达到了中文直译所不能企及的译文境界。

于是,笔者将思考的这个道理借鉴到英文的写作上去。

笔者布置了这么一个作文“Our College Campus”让学生去写。在笔者没将这个道理给他们讲述时,所有学生的作文几乎都没有完整的线索,层次非常凌乱。在进行文章点评时,笔者在黑板上将学院的平面图画了出来,然后用箭头沿着大门随意将各个建筑物连起来,最后箭头又从大门出来。接着引导着他们思维,一点点在黑板上整理出了这么几行文字:

“As you enter the college,you can see the reception office just inside the school gate on the left,and the office for incoming and outgoing mail on the right.If you go along one of the campus passages eastwards,you are greeted by flowerbeds and rockery.You will see a bicycle park and garage on one side,and an office building on the opposite.At the end of the passage there is an apartment building,north of which are two classroom buildings.Two of the students,dormitories are located in the east part of the campus.In the north part of the campus there are buildings occupied by general affairs department,the clinic,the bathhouse,the dining halls and newly-built library.The sports ground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the campus.From there another campus passage leads to the college gate.Following this route,you can easily find every place you want to go to on our campus.”③

作文完成了,学生一对照自己的作文,大呼写得好。这时,笔者给他们讲了要用中文的线索撰写规律指导英文写作的精妙,即“借鉴中文写作规律安排英语记叙文的线索”有助于提高自己英文的写作。笔者给学生作了分析:首先,写这篇文章,参与者和观察者都是人;其次,是“人”在文章中经历整个介绍过程,所以文章应该有始有终(比如由大门始大门终);再次,是“人”在校园里走了一遭(“空间和时间”的变化);最后,客观的实体“校园”让人的参与符合中国人的思维。结论是:文章的线索是“人”对校园完整的参观行程(中文的思维)。

对照这篇文章的写作,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文章的线索等是完完全全的中文思维,但是反馈出来的效果却是英文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借鉴中文线索安排,有助于写出一篇比较地道的英文记叙文。这个道理给学生讲透后,学生都说很有启示。我再布置类似的记叙文时,学生的写作的确好多了。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在英文记叙文的写作中,可以借鉴我们母语文章的写作规律,发挥我们对母语掌握的优势,可以使得我们在写作中的结构安排更为精妙,可以指导我们写出一篇比较地道和规范的英文记叙文,能够达到更高层级交流的目的。

注释:

①刘川主编.英汉汉英翻译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②钱钟书.林纾的翻译.文学研究集刊(第一册),1964.6.

③蒋磊,李群英.新编实用英语写作.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9.

参考文献:

[1]蒋磊,李群英.新编实用英语写作.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9.

[2]陈法春.基础英语写作.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8.

[3]祝惠敏.高职实用英语写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

[4]胡丽纯,王维平.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写作.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2.

[5]郭坤,田成泉.英汉思维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9.9,VOL4,(3).

[6]刘川主编.英汉汉英翻译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7]林纾的翻译.文学研究集刊(第一册),1964.6.

[8]蒋磊.新编实用英汉翻译教程.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12.

猜你喜欢
戴乃迭记叙文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译文摘要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I Like Thinking
发愤抒情,以情译诗——杨宪益、戴乃迭《楚辞选》英译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