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2009-06-28 03:10吴淑晶闫丙娜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6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优化

吴淑晶 闫丙娜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众多信息的大量涌入,海归派的强势引导,不同样式、不同程度、不同层次、不同取向的改革与调整此起彼伏。就全国来看,仍旧难以有哪种模式可以形成一个主导,旧的、新的、或是混杂的教学形式主动或是被动地在维持着现在庞大的艺术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这种状况使近些年来发展迅猛的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本文主要从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际现状分析入手,找出现有的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针对问题与不足提出一些关于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以及专业素质,最终达到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能更好地为专业设计课程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 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体系 优化

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且其发展势头真可谓突飞猛进。独立学院也不例外,紧跟时代的发展,开设艺术设计系、部进行艺术设计的教育,艺术设计院校发展迅速,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给设计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当今世界设计专业人才趋于专业深化、边缘模糊的状态,社会需要的是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创造性人才,这就对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的设计教学体系已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其中以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表现出的滞后状态最为明显。目前,国内有很多院校还专门成立了和自己专业相配套的“设计基础部”,有计划地研究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代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教学体系,注重专业索质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专业设计课的前奏和基础,应从课程体系的开放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研究为出发点,建立优化整合的设计类基础课程体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众多信息的大量涌入,海归派的强势引导,不同样式、不同程度、不同层次、不同取向的改革与调整此起彼伏。就全国来看,仍旧难以有哪种模式可以形成一个主导,旧的、新的、或是混杂的教学形式主动或是被动地在维持着现在庞大的艺术类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这种状况使近些年来发展迅猛的设计类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们首先要认清现实状况,树立坚实的信念,从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当前的实际现状分析入手;其次是调整课程设置、转变教学方法等方法入手,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本文主要从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际现状分析入手,找出现有的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针对问题与不足提出一些关于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以及专业素质,最终达到专业基础课程能更好地为专业设计课程服务的目的。

一、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现状分析

我国目前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还处在从美术教育向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转型时期,许多绘画基础课的内容被设置在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中,并占据重要地位,尤其体现在素描和色彩这类最基础的课程教学中,素描、色彩课在整个专业基础课程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一味地强调素描、色彩的技法,而忽视了设计的因素,这无疑导致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的脱节,同时专业基础课重技术、淡化智能训练和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无形中导致学生认为专业基础课没有用处,是在浪费时间,进而导致厌学情绪的滋生。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现状。

1.设计类专业基础课与绘画基础课混淆

很多的设计院校没有弄清楚设计类专业基础课与绘画基础课的区别,导致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上与绘画基础课程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而最终没有达到课程设置的目标。

首先,设计类专业基础课与绘画基础课在培养目标、授课内容、方法等方面就存在很大的差异。绘画基础课,强调的是明暗调子、空间感、质感、虚实关系的处理等,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强调的是感性。而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则强调物体的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而,训练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材料的应用能力、空间的分析和表现能力、美学心理的研究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注重对物体形态的分析、结构的理解、立体的研究、材料的分析、空间的分析和表现形式的研究及美学心理的研究等,强调的是理性。绘画专业基础训练比较注重技法的研究,注重表而的明暗关系、色彩关系,通过再现对象的真实形象来反映意识形态的创作,是以训练学生造型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而设计类专业基础课除了要掌握一些再现具象型体态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表现一此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抽象形态,训练学生抽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整和感,因而它是超越模仿的。设计艺术通常与实用、消费领域相关联,以满足消费者生理和心理的科学需求,设计师的实践活动首先面临的是创造的问题,而不是再现的问题。我们在设计类专业的基础教学中,如果继续沿用绘画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那么设计类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之间就会形成一条难以衔接的断裂带。

其次,设计类专业基础课与绘画基础课最终培养的人才类型不同。设计学科较为注重的是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的需求,强调的是物质的实用和形式美感的结合。一个设计师的作品必须是通过自身的设计,经过工厂加工的作品,不但要反映设计师的设计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反映消费的功能和需要;不但要符合工厂的制作要求,还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并反映时代的科技成果等。设计师的作品有的必须靠团体才能完成,从开发到生产到市场,周期较长,设计师肩负的是创造出新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对社会提出新的假设,进而解决现实问题的职能。而艺术家从构思到创作都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通过作品将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修养、风格和技巧展现给观众,侧重于精神的愉和本体的超越,注重的是个人的审关表现和情感表达。

2.设计类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脱节

谈起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人们头脑中的概念大多就是基础训练,即基础教学贯穿下的造型训练、配色训练、表现技法训练等,这使得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和绘画基础课没有拉开距离,更与后两年专业设计课的教学体系脱节,专业基础教学也因此经常被轻视,课时受到削减。甚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水平低的教师教专业基础课,而高水平的教师才能胜任专业设计课。形成这种状况的根源还是与专业基础课本身存在的不完善有关。

目前,设计类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是相互孤立的。在教学中,没有注意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联,在学生看来总会觉得基础课程只是打打基础,千篇一律,他们不知道怎样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去为今后的专业设计服务。诸如构成设计、图案装饰画、摄影以及其他的课程训练,这些课程的设置对专业设计课的基础教学思路不明确,缺少理论知识的传授,更缺乏设计与实践的结合,与设计专业设计教学内容形成差距,使专业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教学脱轨。

事实上,专业基础课对于专业设计课来说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就要对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目的进行重新认识。笔者认为,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目的是为专业设计课打下一个善于创意并能用具有美感的形式表达创意的基础,而这样的教学目的是适用于各个层次的设计类专业学生的。

3.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重技术,淡化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

对于设计类专业而言,其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是有别于绘画基础课程教学的,但在高校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仅仅注重技巧训练,对技术过分偏重,淡化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更多层次的设计思维训练重视不够。同时,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还缺乏针对专业特点的创意表现课程项目训练。以上这些,都说明我们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与开拓精神,淡化专业索质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方式

1.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调整

教学是离不开课程的形式与内容的,同时也离不开各门课之间的协调统一。课程不同的形式与内容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定位取向,潜移默化之中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定势,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形式与内容的不同绝非是一个简单的不同,它决定了我们是否会正确地引导并把学生们塑造成为可用之材,所以不可不察,不可不细思量。形式与内容是这样,课程顺序的安排也同样有其科学性,同时它也会影响到各课程内容与形式的调整。什么课程需要安排在前面进行,后面的课程如何与它协调,课与课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等等这一切都会影响到我们能否全面有效地完成基础课的基本任务。

建立由浅人深、由低到高、由技术到感觉的学科教学体系,在教学上打破以往那种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及相关的空间构成、肌理构成、光的构成结合起来,进行开放的、自由的教学。让学生从广泛的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中去发现、理解其中的奥妙和规律,寻找具有原创性的形态语言及造型手段,努力回避熟悉的形态和表现方式,逐步理解设计的本质。

2.对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社会的开放、学术思想的活跃使我们处在观念更新、观念碰撞、观念思考的大氛围中。从素质教育和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教师要给学生创建和营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和强化学生的独创性。在宽松的环境中,不贬斥、讥讽学生,外在性的奖励和鼓励能强化创新意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在创作与欣赏的过程中,对于自己实践的成果作品或读懂作品,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喜悦或成功感。因此,一方面,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育要看到学生的特殊才能,使其有表现的空间和得到应有的鼓励与评价;另一方面,从整体着眼,作业难度适宜,并预计作业的成功率以及审美和实用价值,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感和作业形式与实用带来的愉悦,并刺激创作欲,养成创新习惯。

德国20世纪初的包豪斯教学体制创始者格罗佩斯就是创新教育的先驱,其教学方法至今对于我们仍有借鉴意义。在专业基础训练课程中,他只给学生材料,不给任何工具,不讲解,不给方法,由每个人自由发挥,促使自己思考,不依赖条件,引导探索新渠道,发挥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思想,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学习和借鉴的。

在专业基础课训练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能力,探索新渠道,由每个人自由发挥,促使学生自己思考,不依赖条件,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感和作业形式与实用带来的愉悦,并刺激创作欲,养成创新习惯。我们要改变原有教学方法中存在的程式化、刻板化问题,摒弃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出现的机械与教条的形式,把专业基础课程的表现形式从固定有限的、统一的模式中改变出来。要在培养学生独特的构思、形态美的感觉、构筑方式的认识上加以训练,将专业基础课与实际的专业设计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训练。如带学生到大自然去,将在大自然中捕捉到的灵感进行创作,而不是脑子空空地坐在书桌前凭空想象;再如,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探索寻求专业基础课创作的灵感,等等。

3.注重进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日本著名构成教育家朝仓直巳先生说过:“一位优秀的设计艺术家,需要有敏锐的美感(Sense)及丰富的创意(Idea),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维”。“想象创新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

挖掘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设计类专业基础教学的核心,同时也在设计教育中起到根本性作用。过去,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在学生看来总会觉得专业基础课程只是打打基础,千篇一律,古板严谨中透着枯燥,让人敬而远之,对于专业设计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而往往被忽略。到了高年级上专业设计课时,学生又会觉得一下子很难进入角色。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没有把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思想融入到低年级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去。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天赋之外,后天的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进行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客观对象、艺术作品、主观意象、日常生活、相近学科中寻找灵感,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把课堂大胆地搬到自然、生活中去。采用多种形式的视觉语言和表现手法,对各种事件或意境进行大胆地表现和尝试,这种做法能够全方位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对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将改革的思路应用到了教学实践中,即在深入认识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基础上重新设置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使之真正成为专业设计课的基础,并就此作出了相应的授课方式的变化。总之,独立学院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育要适应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加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之间的衔接,突出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推进我国的设计教育及设计水平尽快与国际接轨,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日]朝仓直巳著.吕清夫译.艺术•设计的平而构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2]黄源.素描系列教学[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