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阅读教学的“向导”

2009-06-28 03:10段向锋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6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阅读教学

段向锋

[摘要]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奔向未来,需做到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关键词] 语文教师 阅读教学 奔向未来

在轰轰烈烈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阶段,专家们盲目将知识让位,孩子们翻身成了主载自己灵魂的主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他们魂归何处?电视机旁,多少双眼睛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的爱恨情仇?私人网吧里,多少双手聚精会神地敲击电脑键盘和网友聊得火热?复读机边,多少双耳朵专心致志地倾听陈亦迅的《十年》与周杰伦的《双截棍》……这便是他们心灵深处所谓的“酷毙了”的视听新一族吧!

曾经烽火燎原的素质教育悄然声息了一阵子,带给我们的必将是冷静的思考: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的理想主义色彩太少了,在崇尚个性教育的同时,缺乏应有的对现实目标的批判与超越,只是片面追求与现实的适应和步调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引领时代,提升社会的功能。意味着教育必须具有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精神。

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来得以实现呢?语文教师该如何做好这个“向导”,以引领学生更好地奔向未来呢?用孙双金的四个“攀登”作答,即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一、攀登知识的高山

常常慨叹于西方大文豪的天才。从普希金到帕斯捷尔纳克,几乎都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写出美妙绝伦的诗句。感叹之余,我不禁想:为什么我们的国度里就很少出现这样的天才呢?后来多次留意西方作家,艺术家的传记,发现天才的诞生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青少年时代他们都曾拥有过着眼于其未来发展的优秀老师。

值得我深思的是当我打开七年级2002~2003语文期末调研试卷,在名著《西游记》的赏析中竟有这样一题:《西游记》被称为神魔小说,读完全书后,我们会发现妖魔和神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死在孙悟空棒下的只是些没有后台的妖精。试举出两例,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语文教学是拒绝肤浅与平庸的,也许一定要分析到这一层,老师们才能满足。悲乎哉,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最美好的角度去想像人类的前途,去追求生命的意义。我们应该将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集中起来,作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财富交给他们,以助他们克服内在黑暗,超越外部的罪恶。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不是批判,而是建设;不是展示人类的罪恶,而是将知识变成一颗颗爱与尊严,理想与诗性的“种子”,悄悄地种植在他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尽力让“种子”去吮吸前人浩然正气的“养料”,然后得以发芽,并渐渐枝繁叶茂。最终在孩子心里萌发出向善的愿望和向美的悟性。当他们面对邪恶与虚无,只要对之默默祈祷,马上就会从心中涌起信心、勇气、良知和力量,足以对付并打败它们。

二、攀登情感的高山

某中学特级老师说:文字阅读是“独有的一种情感体验”。阅读名著,被名著的精神世界所感动,有的人只感动一次,有的被感动100次,后者的精神世界肯定比前者更丰富,更成熟。毛主席可以用“俱往矣”否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战绩,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是仅仅说声“俱往矣”就可以忘得一干二净的。在学习《天上的街市》一诗第3段时,学生的情感在升华——“天河”渐渐变成“台湾海峡”,“牛郎织女”渐变成“大陆台湾”。即兴创作出“你看那浅浅的海峡,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海的两岸人们,定能够骨肉团聚。”这不正是孩子“乌托邦”思想的再现吗?无独有偶,学习《七子之歌》,恰恰也有描写“台湾”的一段,最后一句“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真的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炬。崔一丹同学大笔一挥,文思如泉:“当追求被定格在那个瞬间,我的生命在思恋中灿烂。郑氏的英魂曾让我怎样的幸福,如今沉默的我,又是多么的孤单。前方路漫漫其修远,隔着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我时刻不停地呐喊:我——浪迹天涯的游子,要归来,归来!”

其实“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态度,知识水平的不均衡性,致使阅读成为一种个性化行为。鼓励学生攀登情感高山,一定要努力发扬积极情感,摒弃消极情感。

三、攀登思维的高山

八下教材《都市精灵》一课有这样一段话:“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我很欣赏这段语言文字。人类社会戕害无辜动物的残忍行为,在作者笔下显得是那样诗情画意,简直创造一个理想境界!学生在赏读时思维也动起来:

“……幽静的深山里不再有黑暗的陷井;碧绿的田地中不再有被毒药喷洒的庄稼;太平洋沿岸不再有日本的捕鲸队伍;‘满汉全席上不再有被烹熟的熊掌;小草探出春日广袤的大地,我们不再落下沉重的双脚;树木伸出长长的手臂,我们不再拿起锋利的斧头……”学生的创作,我读后非常震撼:理想的境界果真造就出善意的思维!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教授也认为要成为哈佛之子,光学习好是不行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开创新天地的创造性。

和动物相比,人的思维有着更大的潜力可挖。赫舍尔说:“没有永恒的和终极的人这类实体”。短诗《关于巨人的童话》中这样写:手不够多,让工具、机器帮着;脚不够长,用车辆飞船奔跑;耳目有限,靠电话雷达延伸;脑不够用,再造一个万能电脑……“人的存在之谜不在于他现在是什么,而在于他能够成为什么。”只要教育得法,引导到位,孩子的思维果真可上天摘星,能入地寻宝,顶天立地的真英雄应该是他们!

四、攀登人格的高山

特级教师孙双金说:如果大榕树是鸟的天堂的话,那么课堂应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教师是仁者,是智者。语文课堂里学生是自由的、快乐的、充实的、美好的。月光似水,我跟学生一起分享《碧螺春》一课的实践作业——尝试品味一种你十分想尝试的东西,说说感受。女生竟红着脸向我诉说第一次品酒的苦与辣,男生也胆怯地向我描述第一次吸烟的酸与涩。从道德角度看,这简直是不可理喻。可我并没有盲目地去否定、批评和指责,毕竟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从成年人“见面上烟”、“来人喝酒”的行为中,他们肯定推断烟酒是好东西。顺其思维,他们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我要用我仁智的教育思想、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一番诚恳的说教,学生郑重发誓:不长大绝不再品第二口!这种触动心灵的尝试,果真胜过我任何苦口婆心的劝说。

教师是守护学生智慧年龄的职业,特别是语文教师,他的人文素质,决定着全民族的人文素质。一代一代的人从语文教师手下经过,造就了语文教师特殊的文化枢纽地位。其地位之重要,决非诗人、作家、艺术家和一般社会学家所能相提并论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奔向未来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探析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