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阳
终生都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权益而奋斗的沈慕羽,2月5日在马六甲家中安然逝世,享年97岁。
出殡当日,逾万名来自马来西亚各地的社会人士、学生及市民排列成近一公里长的送殡队伍,哀送华教泰斗沈慕羽最后一程。沈慕羽灵柩上盖着一面“全马来西亚华文学校教师总会”的旗帜,为这名“教总”创办者致上最高的荣誉及敬意。
沈慕羽1913年出生于马六甲,原籍福建晋江人。他一生推动华文教育,担任著名华教领导机构“华校教师职工总会”主席长达31年:短暂从政,却被誉为“马青之父”;亦曾涉足媒体领域,任《建国日报》及《南洋商报》记者,也曾出任马六甲官民合办的《古城月报》总编辑。
最为人称道者,乃是沈慕羽不畏强权。沈老曾为华文教育、国家和民族而三次入狱,放眼当时侨界,能与政府抗衡者,有几人欤?台湾国民党政府视其为华人之光,马英九、吴伯雄、连战、王金平等台湾政坛大佬均尊寄哀悼挽联,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亦表哀悼。
95岁大寿时,全马来西亚有超过170个社团组织,联合给他主办一个千席庆生宴,近万名来自政商文教各界的代表贺客,为他的健康祝福。他在座椅上致词,仍不忘给公众抛出他惯常矢志的口号:华教尚未成功,华裔仍须努力。
三次入狱 不忘旧业
作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教主”,沈老为华文教育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是支持华文教育的苦行僧。自1933年,他开始执教,先后担任平民小学、晨钟夜学校等华校校长,到上世纪90年代退出教坛,从事华文教育超过半个世纪。在这几十年间,为了争取华文教育的官方地位,他长期周旋于政教诉求与官非之间,身心饱受煎熬,入狱三次。
1937年卢沟桥事变,25岁的沈慕羽热血沸腾,积极响应抗日救亡,在马六甲晨钟青年部组织戏剧团和歌咏队,参加宣传队,还组织捐资抗日。1942年,马来西亚沦陷时,沈慕羽与兄长沈慕周一同被捕入狱,此为首度入狱。囚禁期间,因吃了白灰米,他大便带血,脸和脚都浮肿。日军严加拷问用尽酷刑:灌水、吊打,电击、火炙等,残忍至极。半年后,沈慕周不幸惨遭日军刺死,沈慕羽后被释放。待被释放出来时,他已被折磨得不成人样,后又被迫展开逃亡生涯。
此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沈慕羽担任马六甲各社团抗敌动员总会秘书,同时出任马六甲华侨青年战时服务团团长。1944年,因为怀疑沈慕羽是抗日军参谋长,日军到处追捕他,风声很紧。得到消息后,他马上往马来西亚北方逃难,辗转多地,最后在马来西亚太平市一个小乡村隐居,以编绳为生。该地无水无电他睡在草棚里,又因蚊虫太多,得了几次疟疾,险些送命。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立即返回老家马六甲。劫后余生,到家时,忍不住与亲人相拥而泣。当年他受聘为马六甲华侨公立第一小学校长——沈慕羽的终身校长形象,从此开始。
沈慕羽第二次入狱是在1971年,因倡导华人大团结运动,在马来西亚怡保的一次8000人聚会演讲之后,被控言论触犯煽动法令被捕,隔日被朋友保释出来,打了两年官司才被平反。
1987年,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及朝野政党齐聚吉隆坡天后宫,强烈抗议政府派不谙华文教师到华小担任高职。沈慕羽参与了其中的抗议活动而被捕入狱,此为第三次入狱。此时的沈老已有74岁高龄,在内安法令下被扣留了7个月零5天,健康一度亮起红灯。
他出狱后回忆道,当时的牢房即窄小又没有窗口,只有一个很小的天窗,食物是狱卒从小洞中丢进来,这段生活简直度日如年。由于食用带泥浆的山水,有胃病的他,常常半夜痛得起身吃药,虽然狱方提供医药检查,但医生给的药对他无效。
此外,狱方还拿走他的眼镜,以致他的视力大受影响,而且还连一枝笔也不提供,因此,他每天大声高唱爱国名将岳飞的《满江红》以泄心头之恨。不过,沈慕羽依然保持其“战斗”本性,在过农历春节时,他和20多名同样因为推动华教入狱的朋友联合抵制拘留营里举办的新年晚会,拒绝参加,并各自烹煮简单的菜肴,观看电视新春节目,唱歌等一起度过。
当年和他有“同窗之谊”的狱友,包括马来西亚槟州首长林冠英、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主席卡巴星、前董总主席林晃升、新纪元前院长柯嘉逊等。而住在他隔壁牢房的林冠英,更是接受他教导读华文。
当然,最令沈老难忘的事发生在大年初七他和太太曾月霭结婚50周年纪念日当天。曾月霭和孩子提着蛋糕来,在1个小时的探视时间内和他庆祝结婚周年。沈老夫妇一生相爱,曾月霭曾经是沈老的学生,俩人狱中不忘庆祝结婚纪念日,此等风流,令人仰望不及。
弃政从教 游刃有余
三次为华人社会和华文教育入狱,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每次出狱后,沈慕羽依然活跃于华文教育界的活动,更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事务。
上世纪50年代,沈慕羽曾加入马华公会(现在马来西亚执政联盟成员党之一),组织该政党的青年团(马青团),希望培训更多华裔青年投身于当地的政治事务行列。在政治上虽被喻为“马青之父”,但却于1966年因争取华文为官方语言而与当时马华公会会长陈修信产生对立而被开除出党。
由于这一事件,他留下了“一息尚存,难安缄默”的名言。
马来西亚是两岸三地和新加坡外,华文教育体系保留最完整的国家。虽然大马的官方语是马来语,不过,在华人社会强大的支持下,目前已有一个完整的从小学至大学的华文教育系。而华文学校教师职工总会(教总)及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则是推动与维护华教的两大领导机构。
沈慕羽便是“教总”的创办人之一。1950年,沈老以马六甲教师会主席的身份会见吉隆坡教师会主席林连玉,力陈团结全国华校教师的重要,并倡议组织全国华校教师总会。1951年“教总”正式成立,奠定了华文学校今天继续存在的基础。在“教总”成立之初,沈老就积极投入各项创办工作,其中包括代表“教总”协助大马政府改编华校教科书。
1955年,沈老与林连玉等代表“教总”出席在马六甲陈祯禄爵士私邸与联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及其他巫统领袖的历史性重要会谈,从此奠定了“教总”在华文教育界的领导地位。1956年,沈慕羽荣获英女皇封赐“太平局绅”勋章,次年又获得美国的青年领袖奖,访问美国与其他22个国家。
当年,“教总”成立的章程是由沈老所起草的,而沈老从1963年担任主席至1994年,以82岁高龄为由,才得以卸下“教总”主席重担。
不过在沈慕羽看来,“教总”主席一职只是虚位,他最想争取的是政府和执政党的认同,在给华文教育平等地位的大前提下再给“教总”一个合法平等的位置。“我争取华语为官方语言并不是华校教总自弹自唱的高调,而是代表着绝大多数华人的心声。”
服务一生 战斗一世
上世纪70年代末是华校发展最低潮时期,马来西亚种族主义抬头,关闭华校的声音此起彼伏,学生大受影响,晨钟夜校7个班的学生只剩百来个。“就算只剩一个学生,我也要办下去。”在他坚持下华文教育复兴了。
1993年,他又公开发表言论:“泰国去年全面开放华校,柬埔寨也复办华校,目前中马邦交增进,商业经济都需要华文,华文地位已不逊于英文,建议让华文教育自由发展,废除一切对华教不利的条文。”
沈慕羽最经常举的例子是“念华校,不一定成为百万富翁,但最低限度是龙的传人”。他常以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的亿万富翁接受华文教育为例,“他们受中华文化熏陶,有勤奋耐劳的传统美德。运用才智机缘,才成大器”。
1997年,在他84岁大寿宴上,他还站起来大吼道:“(马来西亚)从独立到现在,我们的华文教育都处在不安、不足、不满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利用公民权利,不断努力争取,非达公平合理不休。”
2003年,沈慕羽卸下晨钟夜校校长之职。至此他已涉身华文教育长达70年,这段漫长的日子,不仅创下“马来西亚有史以来服务最久的校长”纪录,更给他赢得捍卫华教斗士的美誉。2002年,沈老受时任台北市长马英九邀请赴台主持祭孔典礼。“中华民国”行政院曾颁发“文化奖章”,侨委会也颁给他一座“第一级华光奖章”。
沈慕羽一生仰慕孙中山。孙中山当年为推翻满清政府,前后发动11次革命历经16年,终于成仁。而沈慕羽的父亲沈鸿柏生前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追随者。沈慕羽自小就被沈鸿柏灌输孙中山提倡的“三民主义”,并对他立志推翻满清政权以救中国的豪情壮志深深敬佩。1932年,19岁的沈慕羽还曾陪同沈鸿柏到南京参加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沈慕羽的言论常常引用孙中山的言词,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等,谙指华教革命尚需继续努力。
除了孙中山外,沈慕羽推崇的对象还有三国时代的关羽。其“慕羽”之名,便是取自敬仰关羽的忠诚、正义、公正之意。浓厚的中华民族大义与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与影响,使沈慕羽自幼便养成珍惜中华文化、卫护中华教育的习性。他推崇孔子与孔学,促成马六甲孔子大厦之落成。
这位创下马来西亚服务最久校长纪录的华教斗士,是位全方位的“华人”,他写得一手沉稳厚重的好书法。沈老的灵堂设在大马华文培风中学大礼堂。培风中学有一幅他的墨宝,写的是:种族平等,共建大马。而他生前筑成的墓碑上,便刻着沈老的书法服务一生,战斗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