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军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已经成为当前的紧缺物资,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现实面前,加强城市河道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已成为一大重要课题。本文就城市河道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展开论述,文章首先阐述了城市河道管理的主要内容;继而分析了城市河道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城市河道管理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城市河道管理内容问题对策
一、城市河道管理的主要内容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已经成为当前的紧缺物资,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现实面前,加强城市河道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已成为一大重要课题。城市河道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认真贯彻执行水利部、财政部关于水利工程养护定额标准的相关法规,积极推进内部管理责任的落实,使河道管理工作逐渐趋于规划;加强对城市河道采砂工作以及河道岸滩的管理;在汛期来临之前仔细检查河堤的牢固情况,积极做好国家考核标准所要求的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城市河道管理的水平;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工作,发现危害河道管理的行为及时制止,发现违规障碍物要及时清理。
其次,利用河道资源积极发展多元化经济。城市河道管理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承担着为社会以及为公众服务的重要职能,充分利用城市的河道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城市河道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加强水运经济以及水产等多方面的经营发展力度,利用现有的政策不断提高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
再次,加强城市河道的管理,还要注意城区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及时发现污染源并及时制止,维持城市河道的蓄水量并保证水质应当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在河道两旁还要加强绿化带的建设,维护湿地生态环境。
二、城市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河道功能性管理和资源保护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许多城市对河道的管理工作相对重视工程性管理,而对河道的功能性管理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有效保护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城市河道管理的积极性不一,在城市河道管理进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河道管理中缺乏复合型人才,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的学历和综合知识两方面:从学历构成看,具有大学本科、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在市、区(县) 、乡(镇) 呈逐级下降的状况;从其所掌握的综合知识来看,既懂水利专业知识,又掌握管理、经济、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缺乏。而实行管理与维修养护分离及河道管理单位职能转变后,对河道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亟待创立人才的开发、储备和激励机制,形成与城市河道管理相适应的人才体系。
(二)法治化建设相对滞后,监管和市场调控能力不强
多数城市现行的有关河道管理规章、办法,有的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影响执法效果,且各法规、规章中存在重复、交叉的地方, 亟待进行梳理、调整和完善。关于各级政府财政对河道管理与维修养护的投入,缺乏一定的行政法规、管理条例等予以规范,造成政府对河道养护投入不稳定。而对于河道管理和养护的社会资金投资主体也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另外,河道长效管理监管体系尚未形成,社会监督力度不够。
(三)资金渠道不落实,投入不足,维修养护市场运作条件有待完善
我国很多城市河道日常维修养护经费未纳入正常的资金渠道,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具有制度保障的河道管理和维修养护投入机制,造成部分河道失修失管,而且河道的养护职能未能完全从市、区(县) 、乡(镇) 的河道管理部门中分离而实行市场化运作,造成河道管理与养护企业的发展存在体制、机制性障碍,缺乏深化改革、机制转换的动力,其市场竞争力不强,政企、事企不分的问题仍较突出,企业管理制度亟待创新。另外,维修养护人员资质等级标准尚未建立。这些都是阻碍河道维修养护实行市场化运作的主要原因。
(四)科学化管理水平不高,社会化管理有待加强
河道长效管理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目前,我国城市河道管理中还存在着科研与生产脱节,科技含量不高,基础性、前瞻性研究滞后,管理手段落后,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等现象,科技进步机制亟待创新。河道管理涉及方方面面,仅靠水务部门是难以成功的,还需要环保、城管、绿化、市容环卫等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也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目前,城市河道管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市民充分参与的社会化管理局面尚未形成。
三、城市河道管理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与建议
河道长效管理是指在整治河道的同时,根据“建管并重,重在管理”的方针,按照“整治一条河道,管理一条河道”的指导思想,以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保证,实现河道管理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科学化,确保河道工程设施完好,河道工程长期安全运行,以持续充分发挥其效益。针对目前城市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参与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河道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社会性、服务性特征明显。因此,可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把河道管理工作与文明小区、文明村镇的建设相结合,与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推行护河公约,进一步扩大市民参与度,让社会了解河道管理工作,认同河道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在河道管理队伍中要引进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并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对河道应急管理的能力。
(二)专业化养护,市场化运作
河道维修养护遵循“经常养护、及时修理、养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将河道维修养护分为工程性养护(包括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护岸、挡墙、河床、道路、排水设施养护,以及河道保洁、绿化、景观等附属设施的养护) 和非工程性养护(包括通过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养护措施开展的水体人工增氧和养殖水生动植物等) 两方面。将河道工程管理和养护的机构、人员、经费分离,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河道工程的维修养护任务推向市场,将维修养护单位由事业单位性质转变为企业性质,维修养护任务的分配由指定转变为招标确定,维修养护形式由分散化转变为专业化、社会化。
(三)坚持科技创新,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首先,转变管理手段,制定管理方案,落实管理措施,在改善河道生态上下功夫,综合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生物膜除污技术,恢复和建设由河岸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组成的河流生态系统,为构建人与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其次,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河道整治与管理理念的同时,联合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加大对河道整治、管理中先进技术、先进工艺、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力度,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支持河道整治与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辉,何争妍.利用水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杭州河道水质的对策与建议[J].杭州农业与科技,2009,(01).
[2]雷阵,黄桂芬.贵阳市河道治理与长效管理[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11).
[3]汪结春.上海市河道长效管理机制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4]张淑娜.维护景观河道水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有序发展双赢[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