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话语组织的三个注意

2009-06-25 02:20王镱燃
魅力中国 2009年7期
关键词:句末句式话语

王镱燃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139-01

摘要:新闻话语最直接的载体或媒介应该是语言。语言作为一种系统,具有一定的规则。本文主要从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以及角度的切入三个方面分析新闻话语的组织机制

关键词:新闻话语组织机制角度切入

一、词语的选择

如果结构是身体的骨架的话,那词语、句子等则是身体的血和肉。整个新闻话语的文本是由一系列的句子组成的,而句子又是由许多个词语组成的。标题和导语是整个新闻话语的摘要其主题已鲜明地表现在摘要中,而其他部分则遵循“详述规则”,对主题进行展开和深化。所以,“摘要”以外的其他部分。不可能只是词语和句子的简单堆砌,否则只会是文本的“赘肉”部分而应该是句子意义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致的命题群。所以,选择哪些词语组成句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标题作为新闻话语文本的眼睛。所以新闻话语传播者从来都很重视标题,以至“写好标题接近于一门艺术”。短短几个字或词,却需要产生吸引力甚至冲击力。不只是咬文嚼字,更需要发挥记者及编辑的想象。

词语的选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正确把握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技巧,并充分发挥驾驭语言的能力。

例如:使用数字性词语。“Day 141 of Bushs Silence(布什141天的沉默)”数字语言体现了新闻话语文本中语言的准确性。使用押韵的词。汉语中古诗词特别讲究“押韵”,这样可以使文本读起来琅琅上口。西方的语言同样追求之一效果。运用对比强烈的词。如标题“The Fast Rise and Steep Fall of Jack Abramoff”(Jack Abramoff的迅速发迹和陡然垮台)中的“Fast Rise”和“Steep Fall”即为截然相反的两个词,使标题产生一阵冲击力。标题中有时还会出现词语的重复。“Never Again,Again?”(从未重蹈覆辙?)中的“again”被反复使用,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产生了一定的亲和力。

这些技巧同样运用于文本中的其他语言,从而使新闻话语的语言具有准确、简洁和生动等特点。因为报纸的新闻话语多以文字的方式传达信息,没有声音则需要同过文字“产生”声音效果,没有图像也需要文字“制造”影像效果等等。所以,报纸新闻话语的词语要比其他新闻话语形式要求高的多。以上的技巧往往需要全方位的运用。

二、句式的运用

当许多个词语单位组成句子时,并不是所有句子的句式都一成不变。在研读普利策新闻奖作品中'笔者发现。其文本的段落特别多,每个段落基本由五六十个单词组成且都尽可能地分成两三句话,但每个段落都能有效地叙述新闻事件的一个方面或表达其中一个观点。这也是常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十分推崇西方新闻表达方式之一点。因为独立成段。不仅对词语的要求很高一简洁、准确、直接,而且要求句式有适当的变化。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文本的所有段落都使用相同的句式。不管新闻话语的意义有多大,其文本还是不会对受众产生多大的吸引力的,

从句式上分析,导语类型分别为行动型、言语型和状态型句式。其中,行动型句子再现强调某一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动感,其一般为句式为“施动者(主语)+及物动词(谓语)+被动者(宾语)”。言语型句子表示主体(主语)的言语行为,一般为“某某指出(说、认为、宣称等)”,比较容易辩认。状态型句子则强调事件的状态。其句式为“主体(主语)+形容词(或即表示动作又表示状态的动词)”,表示主体处于某种状态。不同句式的选择。意味着新闻话语传播者强调内容的区别,并体现了其态度倾向。行动型句式往往强化主体意识和行为动机。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画横线部分的信息。前文中已经指出,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通常最重要的新闻要素放在句首。但这并不代表句末的信息就不重要了。相反,句首往往是“话题”或“观点”的出发点,句末或靠近句末成分则是最新信息,是对话题进行陈述和说明的焦点。也就是说,句首的信息往往是受众已知、相对显著的信息,与其他信息相比最容易引起受众注意的信息所以是“话题的出发点”句末的信息则是新闻事件的最近信息所以是“话题”的焦点。

三、角度的切入

从前文的分析中说明,新闻话语对语言的要求很高,无论词语、句式,还是文本的结构等。但是,如果有一个好的切人角度,即使以上条件都稍逊一筹,都能使新闻话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宋朝大诗人苏东坡有《题西林壁》一诗云“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所获得的结果也不同。新闻话语亦如此。

Clothes Make The Sanctury《(时装的庇护》)一文从电影《卢旺达饭店》的男主角切入,指出衣冠楚楚的大饭店经营者,背后却做着血腥的事情。由于《卢旺达饭店》是一部著名的影片,由此切入容易引起共鸣。Disk Cheney,Dressing Down(切尼穿着落后)一文从纪念奥斯维集中营解放周年仪式上,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领导衣着得体,与当时的气候和场合相吻合人手反衬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庄重的场合,却盛装出场,像是要去滑雪的。若没有这对比,切尼总统作为美国的代表,其“衣不得体”将会逊色很多。

Dowdy Partner《(寒酸的同伴》)一文是这样开头的:Camilla Parker Bowles(英国查尔斯王子的夫人卡米拉)的时尚观念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受人注目的。由此笔锋一转“,令人吃惊的是,在公众眼中出现了十多年后,她的时尚观念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如果没有这前后转折,下文中对卡米拉时尚观念的批判就失去重要基础。无论选择哪一种切入点,新闻话语的角度切入点宜小不宜大,宜多变不宜固守。具体的讲,如Clothes Make The Sanetuary《(时装的庇护》)一文其实是一篇很严肃的报道,但从一部电影人手,使严肃的话题具有深刻的意义。所以角度切入点“宜小不宜大”。而“宜多变不宜固守”就像这组报道,尽管其主题都相同——“时尚”,但切入角度不同,“时尚”的意义也相同不同。或许是因为题材的原因,中国新闻奖作品角度的切入并没有这么丰富多样,更多的是直接进入主题,三篇消息作品均采用此切入方式,这容易落入一成不变的俗套,使文本失去吸引力。

猜你喜欢
句末句式话语
画与理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释疑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特殊句式
词汇辨析aloud/loud /loudly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