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2009-06-25 02:20
魅力中国 2009年7期
关键词:外来工农民工概念

马 涌

中国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115-02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民工在经济、政治、人格等方面表现出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首先我们要肯定农业的工业化和农民的城市居民化和农民的工人化、乡村的都市化这样一些结构性转变是必然的。我们现在特别是研究三农问题的,当然研究农民工的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还好一些,但是总的说来,在目的上是要表达自己的道德同情。政策性歧视、观念偏见、利益分歧与冲突是其主要原因,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从政策合理引导农民工流动、建立和完善增进社会公正的有关制度、创造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有利条件、提高农民工适应城市社会的能力、尊重和保护农民工维权意识等多方面努力、农民工问题只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对中国社会来说,我们要进一步推进社会结构转型的几大要素。

关键词:农民工问题社会

一、农民工的现状和外来工的问题

我们在讨论农民工或者外来工的问题的时候,一些基本预设是要进行批评思考的。我觉得“农民工”这个概念是一个非现代的概念,或者只是一个预设的前提而进行调研的概念。因为“农民工”就是一个身份社会的概念。“农民工”的如此普遍我感到非常诧异。农民工的身份定位是很清楚的,而其角色定位是不清楚的。因为农民工在春节要回家探亲。所以是农民,因为在城里打工,所以叫农民工。所以我觉得首先我们要承认一个现代化原则: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当中一定要有承诺。实际上进入城市打工的人。农民身份就丧失了,所以我认为身份社会的概念是一个很糟糕的概念。这个概念如此普遍地被使用了三十年。我觉得恐怕需要反省了。从这样一个身份社会概念出发,我们的很多制度设计是不会动摇的,所有教育问题、对散工的管理问题、优惠政策的实施问题都是不可以解决的。实际上这个基本预设就承诺了原有制度的正当性,而这个制度的正当性是不应该被承诺的。“外来工”这个概念,是一个封闭时代、古典时代的概念。1954年宪法被修改以后,我们不承认在现代的民主国家中。他的共同体成员具有自由移居的权利,所以才有所为外来工的说法。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难道我就不能到上海住,北京住,到深圳住吗?就是公民没有迁徙的自由。才有“外来工”的说法。而这个概念就限定了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封闭城市的一系列制度,

据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以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为直接目的而离开土地向别的地区流动的农民,其数量规模在6000万人到8000万人之问。“九五”期间全国农村劳动力年均增加584万人,“十五”期间全国农村劳动力年均增加43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再加上农村原有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现在每年新增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约在600万-800万人之间。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支流动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劳动大军的数量已经达到2亿多人,且规模不断壮大。这些数据表明,农民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民工社会流动的数量依然会停留在一个高位,这也将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定数,甚至是一种常规形态。不能否认的是,廉价的农民工自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时间里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他们每年给城市创造的经济价值近两万亿元,带回农村的资金达5000至6000亿元。然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农民工作为社会的边缘群体被排除在城市之外。

二、农民工现状的社会学分析

中国人有纵观思维没有分析思维,讨论问题起来我们总是追求一种完美结果。实际上现在新的城市居民群体进入以后尽管有一个群体差异导致的不公平性,但是我们想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给政府和社会解决。我看是一种浪漫的幻想。而这种浪漫的幻想在结果上,恐怕对大家的影响还比较严重。期望我们既不要农民偿付政治和社会代价,也不要社会自主地组织起来,而要由政府组织解决,我觉得这个在结果上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说我们的现传转轨只做了一个超强的法国政府,这种结果是不值得期待的,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性歧视与缺漏

现行法规政策尤其是在地方政策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仅仅适用于本地户籍居民或明确排斥农民工的规定,如对农民工的就业限制在一些地方仍未全面解除,一些地方将农民工排斥在劳动管理与劳动监察视野之外。一些地方的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政策等均将农民工排除在外。这种政策歧视与排斥既直接损害了农民工的权益,更助长了损害农民工权益的倾向。同时,在传统户籍制度背景下,现行的户籍制度成为农民工自由流人城市的壁垒。一些地方性法规政策有意无意地遗漏了农民工,甚至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种制度排斥。从而形成法规政策规范的真空因此,集中清理当前法规政策中对农民工的排斥性与歧视性规定,弥补相关法规政策的缺漏,真正建立公平对待农民工的法规政策体系已具有紧迫性。

2观念偏见

当前农民工的许多问题可以从现行法制中找到平等解决的依据,但由于城乡分割、分治观念或意识的顽固性。管理者乃至一般市民在执法过程与社会生活或者政策的实施中,对农民工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带上了歧视与偏见色彩,更对农民工的年轻化与学历提升的事实视而不见。在城市社会排斥的同时,农民工的自我拒绝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集中体现在农民工的素质未能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上。一是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仍然偏低。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受教育年限低于高中。而应试教育使其实际文化程度较之学历程度更低,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的抬头仍然进一步制造着低文化素质的劳动者。二是劳动技能素质仍然偏低。农民工之所以长期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长期沉淀在低层次劳动者群体中,就是因为他们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在由农民或新就业者转化成非农劳动者的过程中并未使自己的技术含量得到提升,三是对城市文明的接受程度有限。大多数农民工虽然在不同城市务工多年,但仍然未能真正接受城市文明并融入城市生活,这也进一步弱化了农民工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

3利益分歧与冲突

城市人作为城市发展的既得利益者与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之间的利益分歧是客观存在的,前者有着努力维护自身既得利益不让农民工分享的自利性要求。而后者却不可能一直甘于贡献,两者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美国社会学家荆易斯,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中指出:冲突是价值观、信仰及稀缺地位、权力、资源分配上的斗争,其中一方的目的是中和、伤害和消除另一方。很显然,在一个社会中,权力、资源都不可能无限供给,分配不均以及人们对这种分配不均表现出的失望必然会导致冲突。因此,利益分歧与冲突也是造成农民工问题日益严峻的深层次原因。

三、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里面,国家组织、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完全是三套逻辑,国家靠权力,社会靠自治,市场靠价格,可以说我们现在整个转轨里面还没有适应多元的社会建构,我们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解决农民工的问题实际上是国家通吃,在面对社会问题和市场问题中,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将意味着中国真正迈上了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猜你喜欢
外来工农民工概念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做好外来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
“融合”政策背景下的“隔离”
是“量身医保”还是“量身歧视”
学生接送站对解决外来工子女接送难题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