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 涛
2009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4周年。英国路透社称,这次阅兵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举行的最大规模阅兵。然而,鲜为人知的是,64年前,由于西方盟国耍花招,纳粹德国被迫无条件投降了两次。
法国小城见证历史时刻
1945年5月初,即希特勒自杀后,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继任元首职位。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邓尼茨一方面命令德军继续在东线抵抗苏联红军,另一方面又试图同盟军单独媾和,尽快在西线实现停火。5月3日,邓尼茨派专使——新任海军总司令汉斯-格奥尔格·冯·弗里德堡前往盟军第21集团军群司令部,次日同盟军将领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签署了西线局部投降书。趁着这个机会,弗里德堡赶往盟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法国兰斯。没想到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上将瞧不上他,于是,邓尼茨又派出名将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上将前往兰斯,就西线投降问题同艾森豪威尔接洽。
德国本来计划只在西线投降,艾森豪威尔虽然不敢与纳粹媾和,但耍了个小花招。5月6日,他通知苏军联络官伊万·苏斯洛巴罗夫少将,建议由他代表苏联签署“兰斯投降书”,苏斯洛巴罗夫少将赶忙向莫斯科做了汇报。然而,莫斯科没能及时给予回复,后来历史学家认为苏斯洛巴罗夫没有权力直接同克里姆林宫联系,他的请示转了好几道手才到达斯大林的办公桌上,所以延误了不少时间。
当时,苏斯洛巴罗夫处境两难,一方面他没有得到莫斯科的具体指示,另一方面要是他不签署条约,苏联就要冒纳粹德国单独同西方盟国媾和的风险。权衡之后,苏斯洛巴罗夫选择了代表苏联签字,晚年他回忆说,当年的决定是正确的:“我虽然签了字,但附加了一个说明,那就是如果任何一个盟国请求,新的投降仪式还可以在别的地方举行。”
5月7日,约德尔代表德军最高统帅部在兰斯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奇怪的一幕发生了,各方代表都是赫赫有名的二战名将,唯独苏联代表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将。由此,西方媒体纷纷质疑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有家英国报纸甚至评论说,盟军才是击败纳粹德国的主力,诺曼底登陆直接预示了纳粹的灭亡,东线只是牵制德军兵力的次要战场。
苏联不认可“兰斯权威”
斯大林得知兰斯签约的消息后,大为恼火,“这样一件大事他们竟事先不跟我们协商并征得我们的同意”,他问身边的工作人员:“那个擅自代表苏联政府签字的人是何方神圣?”不一会儿,苏斯洛巴罗夫的履历被送来:1938年,任苏联驻法国武官;卫国战争初期,在苏军炮兵司令部任职;1942-1944年,任第10集团军炮兵指挥官;1944年夏,以少将衔来到刚刚解放不久的巴黎,担任苏军联络官。斯大林立马叫人拨通了炮兵总司令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沃罗诺夫的电话,斯大林在电话中问道:“‘著名的苏斯洛巴罗夫少将是得到了谁的授权?”
其实,斯大林已经察觉到了西方盟国的阴谋,艾森豪威尔是想用投降仪式来降低苏联的战胜国地位,站在他背后的肯定是美国总统杜鲁门和英国首相丘吉尔。斯大林愤愤不平地说道:“为什么在远离德国的兰斯而不是希特勒的老巢柏林签署投降书呢?很明显,这是他们有意在贬低苏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功绩,在竭力削弱苏军攻克柏林的意义!”
如苏斯洛巴罗夫少将预期的那样,苏联要求重新举行投降仪式,莫斯科强调只有苏联最高统帅部指定的专员才有权在投降书上签字,而且地点应该在柏林。斯大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西方国家的意图:“今天,在兰斯,德国军队签署了预备性的无条件投降书。然而,这场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不是由西方盟国,而是靠苏联人民的流血牺牲换来的。因此,投降书必须由反希特勒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签署,而不仅仅局限于盟军最高司令部内。另外,我不同意投降仪式不在柏林举行,柏林才是纳粹政权的老巢。我们只同意把兰斯投降仪式作为预备性的‘彩排。”
纳粹被迫“二进宫”
眼见小算盘被揭穿,西方国家只好答应了苏联政府的请求。1945年5月8日午夜前,苏英法美四国的全权代表抵达柏林市郊的卡尔斯霍斯特。纳粹德国代表团在威廉·凯特尔元帅带领下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起先试图和盟军单方面停火的弗里德堡海军上将,在代表纳粹德国海军签字两周后,自杀身亡。由于时差的关系,此刻莫斯科早就进入5月9日了,后来5月9日就被苏联政府定为欧战胜利日。而西方国家则把胜利日定在5月8日,以纪念1945年5月7日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今天,即便是西方的历史学家也认为,1945年5月8日(中欧时间)的柏林投降仪式更权威和庄重,这从与会各国代表名单上就看得出来:苏联代表朱可夫元帅、英国代表阿瑟·特德空军元帅、美国代表战略空军司令卡尔·斯帕兹和法国代表法第一集团军司令塔西尼,他们都是反法西斯战场上身经百战的将领。美国二战史专家分析说,如果不举行柏林投降仪式,纳粹军队在东线不可能这么快放下武器,要知道,5月11日苏联红军才彻底解决掉盘踞在捷克境内的90万德军,5月14-15日间南斯拉夫军队还在斯洛文尼亚的波利亚纳地区同德军及其伪军进行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