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明 程 蕾
摘要:尽管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呈现出良好地发展态势。文章从政府与物流企业的角度选取了七个应急物流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对七因素进行了层次化处理。研究发现应急物流组织机制是最深层的影响因素,应急物流资金、物资的筹措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应急物流的有力保证,技术研发、中心构建、人员管理是应急物流的中层影响因素,而物资储备、运输与配送是应急物流的表层因素,对应急物流产生直接影响。
关键词:应急物流;政府;物流企业;解释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F253.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ough starting late, the research on emergency logistics has shown a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angle of the government and logistics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selects seven key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emergency logistics and gives hierarchical processing to these seven factors by using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 of emergency logistics is the most profound factor; raising the funds and materials of emergency logistics, which plays an connective role, is a powerful guarantee; techn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building, personnel management are at the middle level of influencing; and material reserve, transport and distribution are surface factors which have direct influence on emergency logistics.
Key words: emergency logistics; the government; logistics enterprise;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8年的南方暴雪和汶川地震,人们对应急物流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应急物流的研究也从多角度向纵深展开。在众多应急物流的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题就是应急物流影响因素的选择。应急物流靠什么取得成功?这些影响因素的内涵如何?这是本文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一系列应急物流的影响因素中,哪些是表层因素?哪些是中层因素?又有哪些因素对应急物流产生重大影响?这是本文探究的问题之二。
1应急物流的影响因素
一般认为,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所需救援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与普通物流相比,应急物流有两个特性:一是由于突发事件中救援物资需求的紧迫性,使得应急物流具有特殊的时间要素;二是应急物流主要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弱经济性、有限性和灵活性的特点[1]。
应急物流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从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来看,应急物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七项。
1.1应急物流组织机制。应急物流的顺利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依靠政府的关键作用,又离不开物流企业的高效运作,而建立与完善应急物流组织机制,就成为决定应急物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应急物流组织机制的建立,需要从体制与制度两方面着手。体制方面,包括与应急物流相关的各级政府及物流企业组织职能和岗位责权的调整与配置;制度方面,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物流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为此,国家要制订并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及物流企业要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成立以政府应急指挥中心为龙头、企业应急领导小组为支点的应急指挥体系,由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全权领导,依靠政策法规行使职能和开展工作。
1.2应急技术的研发。突发事件的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应对措施不同,所用的应急技术也有差别。近10年来,我们在应急技术的研发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还远不能满足需要。我们要大力开展专用汽车运输的研发,提高运输效率;尽快建立健全全国公路、铁路联运网络,实现运输与配送的最优化;建立全国性的货运网络,快速组织物资筹集与调拨,使货物的分装、保管、运输与配载均实现自动化;加快以地理信息技术(GIS)为代表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研发步伐,通过地理信息技术以解决应急物资实时跟踪、配送中心选址、运输决策、库存决策等方面的问题,实现应急物流的“精确化”[2]。
1.3应急物流人员的管理。在开展应急物流工作过程中,专业化的应急队伍尤为重要。国内外大型物流公司都十分重视应急物流人员的培训与管理,DHL公司建立了“灾害响应小组”,小组成员进行长期的专业培训;中远物流公司的应急方案有预案、团队、演习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团队基本固定,演习经常化。从我国2008年两次救灾情况看,仅靠少数大型物流企业自建应急团队来应对突发性事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地政府通过法律规定、政策引导、舆论宣传,帮助企业提高认识,使应急人员的培训工作长期化、制度化,并建立政企之间的联动协调机制,以高质量的应急队伍来保障应急物流需要。
1.4应急所需资金、物资的筹措。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应急基金储备机制,保证财政预算中预留资金不足部分及时到位。应急物流资金的筹集方式有多种,如:发行用于突发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特种国债;政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捐款;开展“普通百姓献爱心捐款”活动,等等。
政府要加大力量做好应急物流储备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尽快完善应急物资动员法规建设,规范应急物资动员行为和筹措程序;建立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储备;对应急物资实施标准化管理和实现应急物资的统一编码和分类;实现计算机管理,构建多种可选择的物资筹措应急预案,通过调拨、征集、网上采购等多种方式从信誉高、质量好、价格合理的供应商或生产商手中采购物资,及时运达指定地点。
1.5应急物资的储存与管理。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应急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成效。大量的安全保障物资储备可以大大压缩从灾害发生到救灾完成的间隔时间,减少采购和运输量,减少相关成本。当然应急物质的储备会占用大量的流通资金,但未雨绸缪是常理,这项工作必须做好、做实。
1.6应急物流中心的构建。应急物流中心是指国家或地区在应对各种天灾人祸、重大险情或突发事故中,为做好救援物资的筹集、运输、调度、配送等工作而建立的一种特殊的物流中心。该中心的功能类似普通物流中心,但与普通物流中心相比,在物流工作的环节上责任心要求更强,物资转移、信息处理要求更快,工作效率要求更高。为此,应急物流中心既要有强大的物资处理能力,又要有功能强大、反应灵敏的信息处理能力,以保证应急物流系统有序、高效的运作。
1.7应急物资的运输与配送。应急物流的“急”,体现在运输与配送环节就是要强调及时性与准确性。在灾难发生时,政府要考虑开辟多条绿色通道,简化检验检疫手续,实行优先运输,保证物资的畅通;物流企业要科学规划运输路线,合理选择运输方式,高效完成物资运输与配送。
2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2.1解释结构模型的构建。解释结构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要素),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借助电子计算机的帮助,将系统构造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从而把错综复杂的因素关系转化为直观的层次清晰的结构关系模型。
2.1.1建立邻接矩阵。邻接矩阵描述的是因素之间的两两因果关系,即直接关系。我们先将影响应急物流的7项因素,即应急物流组织机制、应急技术研发、应急物流人员管理、资金所需物资与资金筹措、应急物资储存与管理、应急物流中心的构建、应急物资的运输与配送,按顺序分别命名为S ,S ,S ,S ,S ,S ,S 。结合上述相关因素的特点及在应急物流中的作用,经过由政府、物流企业组成的专家小组对相关因素的深入分析,建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规则为:两因素有直接影响,赋值1;否则,赋值0。邻接矩阵如下:
sssssss
A=
2.1.2推算可达矩阵。可达矩阵描述因素之间存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关系。本文采用开发的“转移法”,省略掉计算过程,得层次化的可达矩阵:
ssssss
M=
从M中可以看出,影响应急物流的因素共有四层:第一层L =S ,第二层L =S ,第三层L =S ,S ,S ,第四层L =S ,S 。
应急物流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解释结构模型如图1。
2.2对解释结构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从图1可看出,应急物流影响因素可体现为四个层次,其中第四层的“物流储备与管理”、“应急物资运输与配送”因素是应急物流影响因素中的最直接、最表层因素。应急物流作为特种物流活动,其储备、运输功能必不可少,并且两个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第三层的“应急技术研发”、“应急物流中心构建”、“应急物流人员管理”三个因素对第四层有直接影响,是应急物流的浅层因素。应急技术研发能力的强弱影响现代科技在物资储备、运输与配送上的应用能力和应急物流高效运作;应急物流中心的构建要以提供突发性灾难事件所需物资为目标,以物资供应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基础,保证应急物资的灵活调度、快速采集、方便储备、合理组织运输与配送;应急物流人员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应急物资储备、运输与配送培养一支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高素质应急团队。
第二层的“资金、物资筹措”是中层影响因素,也是最关键因素之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直接影响第三层的“应急技术研发”、“应急物流中心构建”两个因素,并通过第三层的因素对第四层应急物资的储备、运输与配送产生影响。但该因素对“应急物流人员管理”不产生直接影响。这是因为,应急资金、物资筹措主要用于救灾方面,物流人员管理所需费用应由政府、企业共同承担,不应挤占救灾资金。
第一层的“应急物流组织机制”是影响应急物流的最深层因素,它通过不同渠道对其他因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机制是应急物流制胜的基础和关键。
3总结
应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政府与企业都承担着重要角色,应急物流影响因素也主要表现为政府因素和企业因素两方面。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政府虽然在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应急能力上有了显著提高,但在指导、监督、指挥、协调方面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从微观层面上看,多数大中型物流企业的应急意识差,反应能力低,应急指挥机构不健全,应急队伍人员少、素质低,不能很好地完成应急物流工作,严重影响了物流企业的战斗力。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不只是影响应急物流的效率,也影响到整个物流行业的社会声誉。因此,在政府不断改善宏观环境,加紧制订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同时,物流企业也应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缪成,吴启迪,许维胜. 应急物流的差异分析与体系构建[J]. 商业时代,2008(3):18.
[2] 李建国,唐士晟,蒋兆远. 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模型研究[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64-67.
[3] 孟参,王长琼. 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流程分析及其管理[J]. 物流技术,2006(9):15-17.
[4] 杨伟丽. 基于ISM有向图的求可达矩阵的简介算法[D]. 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