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设物流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基本情况研究

2009-06-25 02:20李万青
物流科技 2009年5期
关键词:物流专业专业建设

李万青

摘要:近年来,随着物流产业的不断繁荣,我国开设物流专业的大学越来越多。数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我国物流教育领先于世界。相反,大多数院校不具备开设物流专业的基本条件,无限度的扩张只会给这个新生的专业带来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开设物流类专业院校的数量、层次、地区分布等,提出只有限制规模、走内涵建设的道路,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

关键词:物流教育;物流专业;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increasing prosperity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China set up the logistics profession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Growth does not mean the quantity of China's leading logistics education in the world, on the contrary, most institutions do not have to open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logistics professionals, unlimited expansion brings a lot of problems. Article analysis of the logistics at this stage to open the number of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the level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so on, to restrict the size, tak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s, for the society to cultivate qualified logistics personnel.

Key words: logistics education; logistics professionals; professional building

1问题的提出

我国到底有多少本科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开设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基本情况如何?其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能否跟得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

开设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确切的数据也许只有教育部高教司可以提供。这几年不少研究论文、领导讲话都披露了不同版本的数据,比如权威性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统计到2006年,全国开设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达218家,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179所,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院校39所[1];学者张芮在论文中统计到2006年,全国共有298所高校开设物流本科专业,高职高专有500多所开设物流专业,中职学校开设的达1 000所[2]。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年11月16日在华东交通大学召开了江西省物流学科发展调研会,会议通报截止到2008年,全国254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54所大学开设了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这些数据准确度有多高?

2我国物流类专业院校基本情况

2.1开设物流专业学校的数量。因为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笔者收集到的有关开设物流类专业的院校数据就有10多种,一时无所适从,只好用最笨的办法,查阅教育部2000年开始连续9年的相关文件,最后统计的结果是: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物流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截止2008年可以招生的学校共248所,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204所,物流工程专业的44所;截止2009年可以招生的学校共有279所,可以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232所,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47所(见表1)。

说明1,表1给出的最终数据是可以开设物流专业的“专业院校数”,因为少部分院校同时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工程专业,如北京物资学院、大连理工大学,这种情况下“专业院校数”各算2个;还有一种极端情况,如兰州商学院和独立学院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专业院校数”当然算3个。除独立学院外,上两种情况占的比例很少。

说明2,表1给出的最终数据是截止2009年可以开设物流专业的“专业院校数”,并不是已经招生的院校。从理论上计,截止2008年末可以招生的“专业院校数”共248所,去掉少部分2个专业都招生的院校,理论上已经招生的院校应该不会超过240所。

说明3,教育部文件中规定各校的招生时间是每年度设置备案或审批后的下一年,也就是说截止2008年可以招生的学校最多不会超过248所,其中还包括象北京物资学院、吉林大学这样同时举办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的极少数学校。为什么这一具有部门法规性质文件提供的数据和一些权威数据与实际情况差别很大呢?笔者猜测原因其一是,2004~2008年国内有70多所大学开设物流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培养项目,统计数据有时把开设物流专业本科和硕士学位的学校混同了,想当然的认为开设研究生的学校一定会开设本科专业,事实上有的学校只开设硕士学位而不开设本科专业;也有可能把一些高职院校混淆成本科院校了,因为一些高职院校的名称也本科化了。原因之二是,这几年物流专业特别红火,一些传统的专业打着物流方向的幌子“擦边球”,引起统计工作的误解。原因之三是,一些学校财大气粗,无视教育部的规范职能,擅自设置一些没有经过审批的专业,对外招生。

形成显明对比的是,2006年底国外仅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218所大学开设物流课程[2];美国也只有50多所,还不到我国的一个零头。2000年5月欧洲物流协会在雅典召开的“2000年物流教育工作大会”,公布了对欧洲物流教育的调查结果,共有87所大学开展了物流高等教育,其中54所大学开设物流专业,33所开设物流课程。我国仅一个河南省就有30多所高职以上院校开设物流专业。

2.2高校增设物流专业的热情持续不断。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考生热捧物流专业,开设学校也是一浪接过一浪。2003~2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物流专业与本年度备案或批准设置的总专业数的比率分别为:1.86%、1.76%、1.66%、1.97%、1.46%、1.87%,相对于每年申报的二千多个专业数,这个占比是很高的。从图1看出,2002~2006年是高校获准开设物流专业的高峰期,2007~2008年略有下降,这并不意味物流专业的开设有点退潮,而是对其审批的要求变得相对严格了。2004~2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物流专业占审批不同意设置全部专业总数的比率分别是4.73%、10.73%、7.14%、5.14%、7.04%。

这几组数据高得不太正常了。其一,物流专业成为高校争抢的“香饽饽”,今后还是热点专业;其二,大学扩招后,我国大学转型能力尤其是新升格院校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对专业的选择面很低;其三,开设物流专业过多过滥,其师资、设施、实训、课程体系一时无法配套,教育质量肯定不尽人意。

2.3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远高于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院校。从表1可以分析出,至2009年已开设物流专业的279所院校中,可以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232所,占83.2%;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47所,占16.8%。究其原因,物流工程开设的难度比较大,对硬件设施、师资要求、实训条件多有限制,只有一些有实力的工科院校才能开办。一些综合院校、财经类院校为了应对扩招的压力,争相开办对师资和设施要求相对低些的物流管理专业。

在国外本科层次一般不分物流管理专业或物流工程专业,本科层次主要培养掌握一定管理知识与物流操作的复合性人才。我国在本科教育层次区分了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专业,但在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上,却没有明显的区别。物流专业的本科生重理论、轻操作的趋向非常明显。这种情况下,一些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实践能力较弱,不能满足“宽口径、厚基础”的标准,也不能适应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2.4专业院校地域分布不均衡。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较多,欠发达地区数量较少。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最多。其中,北京(13)、天津(10)、上海(19)、江苏(16)、浙江(13)、广东(17)、辽宁(19)、山东(19)、福建(11)等9省市“专业院校数”达137所,占开设物流专业院校数的49.1%(见图2)。陕西、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专业院校数”15所,占5.4%;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西南地区“专业院校数”31所,占11.1%。青海、宁夏、西藏没有开设,海南开设1所。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物流和区域经济存在相依相从关系,区域经济对物流具有拉动作用,物流对区域经济具有推动作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流需求的旺盛,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大学正是看到这样的机遇,才开设物流专业的。

2.5学校类型主要以理工、综合、财经类院校为主。据2006年8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出台《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引用教育部高教司提供的资料,当年全国可开设物流专业的218所学校中,理工类占41.3%;综合类占23%;财经类占23.3%;师范类占7.3%;农林类占4.6%;外语类占0.5%(见图3)。

在国外本科阶段开设物流专业院校以商科学校居多,而在我国近一半以上为理工类院校,并且以物流管理为主,不是以物流工程为主。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物流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物流专业的管理内容和操作内容如何融合?如果融合不好,各学校的办学质量可能受到影响。

2.6近几年新升格院校和独立院校开设情况。2000~2004年度批准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主要是历史比较悠久的老牌院校,2005年度开始新升格院校和独立院校成为申办物流专业的大军。2004年度批准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至2008年度已批准开设的独立学院数为45所,占2005~2008年度批准开设数的31.7%(见表2),占9年来所有批准开设院校数的16.1%。2008年度教育部未批准29个本科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其中独立院校17所,占58.6%;新升格院校11所,占37.9%,两类院校共28所,占96.5%。

3结论和建议

3.1开设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过多过滥,存在极大的盲目性。最近几年,我国高校开设的物流专业如雨后春笋,如果算上5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超过900所,招生数量比全世界所有大学的物流在校生还多几倍。严格来说,我国95%以上的大学不具备开设物流专业的条件。但不论哪类学校,开设物流专业的条件大多数都不太充分,90%以上是大学扩招后盲目跟风所致,也可以说是无奈之举,还有的学校是趋利行为。

3.2提高专业设置门槛,保证高水平办学质量。我国大学转型能力比较弱,尤其许多新升格的大学选择专业的通道非常狭窄,物流专业成为大家“一窝蜂”首选的对象,在师资匮乏、课程体系不完善、教材单薄、实习实训硬件缺少的情况下,匆匆忙忙招生,最终只会败坏物流专业的名声。应该限制办学条件薄弱学校(大多数是新升格院校和独立学院)的扩张规模,支持条件优越的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真正把物流专业建设成为我国各高校面向经济发展的优质专业。

3.3做好学科定位和专业定位,开展多层次办学。我国物流学科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富有指导意义的学科建设既要摆脱国外物流体系的束缚,又要提升中国物流发展的独特规律。大学要同时迈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步伐,在相互完善、相互促进中寻找成熟的中国物流理论与专业发展契合点。在专业定位方面,各学校应根据区域和地方经济的特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办学。高职高专院校着重培养物流作业的人才,本科阶段着重培养物流环节的管理人才,研究生阶段培养物流系统开发和供应链整合的人才。专业层次方面,最好在本科教育阶段不要区分物流管理或者物流工程专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基本情况调查报告[J]. 物流教育与培训,2007(3):25-27.

[2] 张芮. 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J]. 物流科技,2008(1):132-134.

[3] 中国物流与采购编辑部. 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分析[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0):44-4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猜你喜欢
物流专业专业建设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中的应用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