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敏
摘要:区域物流以其强大的凝聚力、辐射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保障。马芜铜宜作为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排头兵,其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地带动安徽省经济的腾飞。文章指明了发展马芜铜宜区域物流的重要意义,全面剖析了该区域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马芜铜宜区域物流的发展策略,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芜铜宜区域;区域物流;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9.2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regional logistics with its powerful cohesion, radiation power as a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riving force protection. Ma-Wu-Tong-Yi(Ma'anshan-Wuhu-Tongling-Anqing)region is as the vanguards of the Anhui east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it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This article pointed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ment about regional logistics in Ma-Wu-Tong-Yi reg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zed of the regional logistics problems, then made Ma-Wu-Tong-Yi reg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strategy. All abut these maybe have a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Ma-Wu-Tong-Yi region; reg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strategy
“马芜铜宜”是由位于安徽省境内长江沿岸、由东北自西南依次相邻的四个城市——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宜城)共同组成的区域,是安徽省的沿江城市群(皖江经济带)的主要组成部分。2006年,沿江城市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655亿元,占安徽全省43.2%;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4%;实现财政收入336亿元,占安徽全省的41.1%,是安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2005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安徽省要实行东向发展战略,全面融入长三角,皖江地区要在全省先走一步,快走一步,这为皖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次极好的机遇。依据非均衡发展战略,皖江经济在东向发展战略中,宜选择若干个重点区域、重点城市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示范区、辐射源。
2006年9月21日,安徽省政府正式推出了酝酿多年的沿江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意味着,安徽终于迈出“东向发展”关键性的一大步。此次规划首次明确,在2006~2010年安徽将重点打造以“马芜铜宜”为重点的沿江城市群。
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希望,沿江城市群能成为安徽向东对接长三角的大平台,并进而成为安徽未来的一个核心增长极。
由此可见,已具备形成“城市经济圈”或沿江城市群潜质的马芜铜宜在安徽省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找到带动区域发展的突破口,有效地对区域资源进行整合规划,走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已成为马芜铜宜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1发展马芜铜宜区域物流的意义
1.1优化马芜铜宜区域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
马芜铜宜四座城市都是安徽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地缘上由长江一线贯穿,水资源充沛,开发潜力大,在经济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安庆市是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学工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纺织加工业基地,是皖西南及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马芜铜城市群重工业基础较好,拥有马钢、铜陵有色、安庆石化、海螺、奇瑞等一批骨干企业,具备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同时该区域人口密集,劳动力成本低,商业不发达,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廉,有条件成为全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基地。
然而目前马芜铜宜城市规模和经济总量偏小、牵动力不强,难以拉动安徽省经济的发展。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区域物流的滞后便是一个重要的瓶颈因素。由于长期受计划体制的束缚,马芜铜宜地区在行政上处于相互分割、相互隔绝的状态,相互间缺乏以市场为纽带的区域合作,导致了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及资源严重浪费,直接的后果是物流成本高居不下及企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极大地制约着马芜铜宜区域经济的发展。
随着长三角产业转移,将为马芜铜宜区域物流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发达地区的发展历史证明,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利润源泉,区域物流一体化是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动力保障。因此,马芜铜宜区域经济要快速发展,并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必须要大力发展区域物流,整合区域产业资源,打造一个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区域物流网络,加快形成统一的、综合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快捷高效的物流系统,这不仅可以减少各个地区组成要素之间的磨损和交易成本,减少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和要素的成本,还可以放大各要素的功能,提高要素和整个网络的收益。
马芜铜宜区域物流崛起后,由于它的集聚效应和裂变效应,特别是对马芜铜宜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将会产生巨大的膨化效应,促进区域整体目标的实现。
1.2实现马芜铜宜现有产业的升级,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演进规律,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衡量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则是一次产业向二、三次产业升级演进,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结果。
目前,马芜铜宜四市的产业基础较为雄厚,工业化水平较高,主要以冶金、汽车、建材、家电等产业为主,并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拥有马钢、铜陵有色、安庆石化、海螺、奇瑞等一批骨干企业,具备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其工业发展正处于升级改造的关键期,为了确保其平稳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需要有配套的物流综合服务作为保障。现代物流就是通过培育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物流企业群,使其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促使区域物流业向专业化、合理化的方向转化。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物流业能进一步带来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都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能改变产业发展的资产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优化。而在现代企业经营中,无论是高效的生产还是科学的管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的配送,都对现代物流服务和物流合理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若能加强区域彼此间的合作,加快区域物流一体化的进程,推动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合理布局,形成较强的区域综合竞争力。
1.3带动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资本向我国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加快;沿海地区受产业结构升级、商务成本上升,以及土地、环保、劳动力等方面的制约,产业也呈现加速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势头。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力度的加大,沿江城市群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得到国家在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更多的支持。
充分发挥马芜铜宜地区在沿江城市群中的优越区位条件,将其货运优势转化为流通优势及经济优势,配备运输、装卸、包装、配送、加工等站场服务功能,使物流畅通,并形成完善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同时,打破区域间的行政分割,重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物流区域合作关系,加快马芜铜宜区域物流的发展。马芜铜宜区域物流的崛起,能最有效地集聚该区域的商业、金融、信息和政治、文化、社会等资源,使其尽快成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经济增长极”,并以这四个城市为中心形成一个具有内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的城市群、经济圈、产业带,推进“沿江经济带”经济联合体的形成,使这一区域逐步成为安徽省新的经济高地,从而带动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快速实现安徽省的“中部崛起”战略。
2马芜铜宜区域物流存在的问题
2.1城际间缺乏合作
区域物流要有所发展有所突破,就必须要打破行政区的限制。
马芜铜宜四市都是安徽省重要的重工业基地,马芜铜宜沿线的港口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城市管理,造成了港口资源得不到统筹利用,影响了港口的发展壮大。区域内有众多的国有企业,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现象。各生产、制造企业均设立相应的“物流部门”专门从事自己产品的运输、仓储等活动,各自独立运作,自建物流网络,造成四市物流资源分散现象严重,资源使用效率低、成本高、效益低。
近几年,受经济发展的带动以及物流业在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凸现,四市均在大力发展自己的物流产业,并建立多个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其物流项目的功能及业务性质大多相似,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2.2物流人才短缺
随着现代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马芜铜宜区域内物流人才严重缺乏。许多从事物流管理或运作的人员,或是来自一线业务操作人员,或是从管理、营销、销售等部门转行过来的,没有系统学习、研究过现代物流理论,尽管他们十分熟悉自己的岗位,但对整个物流流程的理解不够,把握不住;虽然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也组织员工培训,但也是更多地强调实践操作的培训,没有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收效甚微,导致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结果。究其原因,是由于目前安徽省在物流人才各个层次还未建立起较完善的培养体系,人才的培养速度已落后于行业的发展速度。虽然这几年也有众多院校设“物流管理”专业,但师资力量不够,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限, 教育手段落后,教育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对于适合安徽省省情的物流理论缺乏深入研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很难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现代物流人才。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就总体而言,素质比较低,这是物流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2.3物流企业不成规模
随着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推进,产生了大量的物流量及对高质量物流服务的需求,马芜铜宜地区经济地位与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为该区域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相比,大部分的物流企业规模都相对较小,服务水平普遍较低,能提供效益规模化、物流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组织网络化和手段现代化等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寥寥无几。
目前该区域的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物流服务,很少能提供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库存管理、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且这些企业的运输车辆和仓库大多缺少温度控制、冷藏储存和避免污染的特殊商品分隔设施,不能满足客户的特殊运藏要求。“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力弱、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是这一区域物流企业的主要特征。
3马芜铜宜区域物流发展策略
从目前马芜铜宜区域经济发展形势来看,需要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从而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3.1加大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无论是体制还是促成物流模式的转换,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一定程度的干预。既需要有政策的指导,也需要行政和法制的强制,以及必要的资源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如发达的交通网络),才能真正的做到物尽其流,实现其空间的转移,进而产生增值效用。然而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投资高、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企业很难承担起建设任务。因此,政府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成为基础建设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产业的进步。
同时,马芜铜宜区域物流的发展也要依靠适合区域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政策扶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创建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成为运行秩序的维护者,对物流业的发展加以扶持。
3.2推动马芜铜宜区域物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
由于现代物流业是涉及交通运输、代理服务、仓储管理、加工配送、信息网络等多行业的综合性产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不合理将会造成市场混乱。马芜铜宜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要求必须把区域物流产业发展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按照大流通的思路去进行物流的全局统筹、整体设计,合理布局马芜铜宜区域的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按照规划来构建运输大通道。制定规划时应综合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因素、基础设施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分清主次,循序渐进。应根据统一规划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关键领域,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理顺现有物流设施和管理体制,借鉴国内外物流发展与经济合作的成功经验,推动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在以物流相关部门的体制改革方案设计中,把如何调整现有管理体制,避免重复管理、重复查验、部门分割、人为增加流通障碍作为重要的设计原则,使马芜铜宜区域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
3.3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物流人才的培养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已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物流人才作为我国紧缺的12种人才之一,已成为制约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现有的一些物流人才大多流向了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而处在经济起飞阶段的安徽省在准备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同时,如何解决物流人才短缺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安徽省政府在“十一五”计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物流业,积极营造有利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各种环境,大力培养物流人才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马芜铜宜四市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拥有十分丰富的企业资源,并且区域内拥有一定的教育资源,聚集了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等各类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相结合,形成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生产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实用型物流人才。
3.4培养重点物流市场,加快物流园区建设,促进区域流通经济发展
物流园区、物流节点是区域物流建设的重点。根据马芜铜宜区域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物流需求、交通状况等条件,大力扶持物流经济发展。重点培育安庆石化、马鞍山钢铁、铜陵有色金属、芜湖汽车等一批专业物流基地,建设辐射力强、规模效应大的物流园区并以构建区域性、国际性创业集群为导向,突破行政区划,整合并提升沿江工业区,联动发展各类物流园区。
马芜铜宜各市要各自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出发,做好区域物流节点的整合,逐渐实现区域和区域之间、线路和节点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配置和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不断优化港口、公路、铁路、仓储等物流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
4结束语
在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推动下,加快马芜铜宜区域物流网络的形成,使其尽快成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经济增长极”,并以这四个城市为中心有效地集聚该区域的商业、金融、信息和政治、文化、社会等资源,形成一个具有内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的城市群、经济圈、产业带,快速实现安徽省的“中部崛起”战略。
参考文献:
[1] 仲维庆. 东北区域物流发展策略分析[J]. 北方经贸,2008(4):55-57.
[2] 刘长军. 长株潭区域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 物流科技,2007(5):33-35.
[3] 马军. 基于区域经济视角的安徽省物流战略发展规划研究[J]. 新西部,2007(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