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2009-06-25 11:13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4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小麦病虫害

陈 颖

摘要总结了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技术,以期为小麦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危害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161-02

小麦是埇桥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的纹枯病、红蜘蛛、蚜虫、赤霉病、吸浆虫等病虫害是制约小麦高产优质的主要生物灾害。抓好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实施,对于确保埇桥区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十分重大。

1小麦纹枯病

1.1发生危害特点

小麦纹枯病在冬麦区普遍发生,主要引起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还可引起倒伏,或形成白穗等,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在3月20日至3月底开始,在近地面叶片的叶鞘上发生,叶鞘上病斑为中间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斑,病斑扩大连片形成花秆。茎秆上病斑成梭形,纵裂,病斑扩大成片,形成烂茎,不能抽穗,甚至腐烂,会形成白穗,造成小麦结实少籽粒秕瘦。

1.2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和感病轻的小麦品种,目前生产上缺乏抗纹枯病的小麦品种,应尽量选用感病轻,耐病品种,如皖麦9、皖麦38等。

(2)合理轮作,适期迟播,控制播量。实行小麦与油菜、大豆、花生等轮作,减少田间菌源积累。适当推迟播期,减少冬前侵染,降低发病基数。适当降低播种量,控制植株密度,增强麦田通透性。

(3)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注意氮磷钾的平衡,培育健壮植株,增强自身抗病力,小麦返青后及时中耕除草,改善麦田通风透光条件,避免大水漫灌,降低田间湿度。

(4)化学防治。以种子处理为重点,在此基础上重病田再开展春季喷药接力防治。拌种药剂可用3%立克秀湿拌剂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春季凡小麦病株率达20%的田块,及时喷药,施药时间应抓在小麦拔节初期,以阻止病害侵入茎秆,可选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水600~750kg/hm2喷药,尽量将药液喷到麦子基部,连喷2次,间隔7~10d。

2小麦红蜘蛛

2.1发生危害特点

小麦红蜘蛛分为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麦圆蜘蛛1年发生2~3代,以成螨和卵在麦株、土缝或杂草上越冬。越冬成螨休眠而不滞育,气温升高时即开始活动,为害麦苗,3月下旬种群密度迅速增加,形成一个高峰,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其次为害叶鞘和嫩穗。麦长腿蜘蛛在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1年发生3~4代,在山西北部1年发生2代,均以成螨和卵在麦田土块下、土缝中越冬。翌年3月越冬成螨开始活动,4月中下旬为第1代为害盛期,以滞育卵越夏,成、若螨有群聚性和弱的负趋光性,在叶鞘上为害。这2种蜘蛛主要吸取麦株汁液,被害麦叶先呈白斑,后变黄,轻则影响小麦生长,造成植株矮小,穗小粒轻,重则植株干枯死亡。

2.2防治方法

(1)灌水灭虫。可选在麦蜘蛛潜伏期灌水,使虫体被泥水粘于地表而死。灌水前,先扫动麦株,使麦蜘蛛假死落地,随即放水,收效更好。

(2)精细整地。早春耙耱、中耕,能杀死大量麦蜘蛛,麦收后浅耕灭茬,及早深耕,可消灭越夏卵,压低虫源。

(3)药剂防治。可用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600g/hm2,对水600kg/hm2喷雾防治。

3麦蚜

3.1发生危害特点

麦蚜成、若虫常大量聚集在麦类作物的叶片、茎、穗等部分,刺吸汁液,为害严重时使麦苗叶片枯黄,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枯死,穗部受害后,影响灌浆,籽粒千粒重下降,减产显著。麦蚜还可传播病毒病,造成更大损失。麦蚜在温暖区可全年孤雌生殖,不发生有性蚜世代,表现为不全周期型,在北方则为全生活周期型。从北到南1年可发生10~30代。小麦出苗后,麦蚜即可迁入麦田为害,到小麦灌浆期是麦田蚜虫数量最多、为害损失最重的时期。蜡熟期产生大量有翅蚜飞离麦田,秋播麦苗出土后又迁入麦田为害。

3.2防治方法

(1)消灭虫源。麦收后浅耕灭茬,结合深耕,消灭杂草和自生麦苗,压低越夏蚜虫。调整播种期,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冬麦区适当迟播,春麦区适当早播,可减少麦田内蚜虫繁殖量和损失程度,灌水灭蚜,耙耱镇压都可。

(2)七星瓢虫、大灰食蚜蝇等为小麦蚜虫主要优势天敌,对抑制蚜虫都有一定作用,当天敌单位数与蚜虫比例大于1∶300时,可有效控制麦蚜增殖为害,不必施药防治。

(3)田间麦蚜发生量超过防治指标时,即百穗有蚜虫500头时应及时防治;并注意保护天敌,宜选用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0g/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25g/hm2喷雾防治。

4小麦赤霉病

4.1发生危害特点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穗头,在全国各类麦区均可发生,但一般在南方麦区发生较重,北方较轻。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严重减产,且病麦对人畜有毒,严重影响面粉品质和食用价值。小麦赤霉病自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可引起苗枯、基腐、穗腐和秆腐等症状,以穗腐危害最重,一般在齐穗时连续3d以上阴雨天气易繁殖,引起大发生。发病初期在局部小穗颖壳上呈现淡褐色水浸状病斑,以后整个小穗变成黄褐色,当雨水多天气潮湿时,在颖壳合缝处生出1层粉红色霉状物,后期出现黑色颗粒,受害严重的麦粒皱缩、空秕,有时表面有白色或粉红色霉。

4.2防治方法

(1)麦田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做到雨过天干无积水。

(2)药剂防治要区分品种熟期,掌握始盛花期抢晴喷药或阴雨间隙防治。选择农药品种时应注意药剂的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期。目前,宜选用40%多菌灵胶悬剂、80%多菌灵超微粉有效成分900~1 200mL/hm2对水均匀喷洒于小麦穗部,1次用药即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5小麦吸浆虫

5.1发生危害特点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吸食麦粒浆液,使麦粒空秕,甚至绝收。小麦红吸浆虫只产卵在未扬花麦穗或小穗上,扬花后即不再产卵。麦黄吸浆虫主要选择在初抽麦穗上产卵。吸浆虫的幼虫由内外颖结合处钻入颖壳,以口器锉破麦粒果皮吸取浆液,小麦成熟时即可爬到颖壳外或麦茎上,随雨滴、露水弹落入土越夏、越冬。

5.2防治方法

(1)避免小麦连作,提倡麦—稻轮作,可以抑制小麦吸浆虫的发生,麦田浅耕曝晒,可以增加幼虫死亡率。

(2)中蛹期防治(4月16~20日),可用80%敌敌畏1 500 mL/hm2或50%辛硫磷2 250mL/hm2拌细土300kg/hm2均匀撒到麦田上,用绳拉动或竹竿拍动麦穗,使药入土,杀死虫蛹。

(3)成虫期防治(4月19~25日),用4.5%高效氯氰菊酯750mL/hm2或48%毒死蜱600mL/hm2加水450kg/hm2喷雾。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小麦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