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2009-06-25 11:13郑文德靳月笑王曼丽夏跃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4期
关键词:形态特征防治方法预测

郑文德 靳月笑 王曼丽 夏跃平

摘要介绍了桃小食心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为害症状,并提出了对桃小食心虫的预测及防治方法,以期为桃小食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桃小食心虫;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为害症状;预测;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6.621.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159-01

桃小食心虫又名桃蛀果蛾,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发生普遍,主要为害桃、苹果、梨、枣、杏等多种果树。桃小食心虫以幼虫蛀食果肉,直至果核,使果实变成畸形,并在孔道和果核周围残留大量虫粪,严重影响果品的产量和质量。

1形态特征

成虫灰褐色,雌蛾体长7~8mm,翅展16~18mm;雄蛾体较小,体长5~6mm,翅展13~15mm;头部灰褐色,复眼深褐色至红褐色。触角丝状,雄蛾触角每节腹面两侧具纤毛,雌蛾触角无此种纤毛。两性下唇须差别大,雌蛾下唇须长而直,长约为复眼的3倍,略呈三角形,向前伸出如剑状;雄蛾下唇须短,长约为复眼的1.5倍,稍向上翘。胸部背面灰褐色。前足胫节内侧近中部处具一叶状距,中、后足胫节端部及后足胫节中部各具1对距,前翅灰白色或浅灰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一蓝黑色近似倒三角形的大斑,基部及中央部分具7簇黄褐色或蓝褐的斜立鳞片,前缘凸弯,外缘成弧状凹弯,顶角显著,缘毛灰褐色。后翘灰色,缘毛长,翅僵雌蛾2根,雄蛾1根。腹面灰黄褐色,雄蛾腹面未缀有较长的黄色毛状鳞片。卵椭圆形,长约0.45mm,短径约0.34mm,深红色,卵壳表面密生不规则略呈椭圆形的刻纹,端部环生2~3圈“Y”字形刺。幼虫老熟时体长13~16mm,橙红色或桃红色(未成熟的幼虫淡黄白色)。头、前胸背板、臀板黄褐色;胸足及围气门片浅黄褐色;毛片褐色。蛹体长6.5~8.5mm,浅黄白色,复眼黄色或黄褐色。围气门片褐色,体壁光滑。茧有2种:一种为扁圆形的越冬茧,长径4.5~6.5mm,厚约2.0mm,由幼虫吐丝缀混土粒做成,质地紧密;另一种为纺锤形的“蛹化茧”,长7~10mm,宽3~5mm,质地比较疏松,一端留有羽化孔。

2生物学特性

桃小食心虫在东北地区1年发生1代,在华北及黄河流域每年发生2~3代,长江中下游每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或果场周围土中做“越冬茧”越冬。翌年4~5月幼虫出土,在比较阴暗、背阳、靠近树干的土块下或树干缝中作“蛹化茧”化蛹,蛹期一般10d左右开始羽化,成虫白天静伏于树干及叶片处,夜晚活动交尾,卵产在叶背面的基部,少数在果实梗径处,卵期7d左右,第1代在5~6月,第2代6~7月,第3代7~8月,第4代8~9月。初孵幼虫多在桃果(枣、苹果等)近果顶和胴部蛀入。蛀果后,一般先在果皮下潜食,果面可见淡褐色潜痕,不久即食至果核,果核四周充满虫粪。幼虫在果内蛀食15d左右老熟,脱果入土作茧。第1代幼虫蛀果盛期在6月初至7月中旬,第2代在8月初,第3~4代在8~9月间。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危害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特别是降雨情况,一般降雨早,温度在21~27℃,相对湿度在75%以上,对成虫的繁殖有利,次数多,幼虫出土早,出土率也高,反之,出土晚,延续时间长,出土率也低。若当年以第2代为主,发生危害就重,以第1代为主,发生危害就轻。

3为害症状

幼虫仅为害果实,果面上针状大小的蛀果孔呈黑褐色凹点,四周呈浓绿色,外溢出泪珠状果胶,干涸呈白色蜡质膜,此症状为该虫早期为害的识别特征。幼虫蛀入果实内后,在果皮下纵横蛀食果肉,随虫龄增大,有向果心蛀食的趋向,前期蛀果的幼虫在皮下潜食果肉,使果面凹陷不平,形成畸形果,即所谓的“猴头果”。幼虫发育后期,食量增大,在果肉纵横潜食,排粪于其中,造成所谓的“豆沙馅”。

4预测及防治方法

4.1利用诱捕盆预测预报技术

桃小食心虫成虫无趋光性和趋化性,但雌蛾能产生性激素,可诱引雄蛾,成虫有夜出昼伏和世代重叠的特点。将含有性外激素的诱芯用铁丝穿牢,悬挂在直径约25cm左右的塑料盆中央,液面距诱芯1.5cm,盆内加少许洗衣粉。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在果园中部选5株苹果树,树间距50m×50m,将性外激素诱捕盆悬挂在树冠外围距地面1.5m的树荫处。诱捕盆应经常清洗和加水,诱芯1个月更换1次。依据诱蛾数量可以掌握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这种方法在预测预报的同时诱杀了大量雄蛾,严重干扰了雌蛾的交尾和产卵活动,田间蛾量和卵果率明显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桃小食心虫对果树的危害。性外激素诱捕雄蛾的技术操作简便、经济高效,解决了病虫害防治与农药污染的矛盾。

4.2生物防治

桃小食心虫的寄生蜂有好几种,尤以桃小甲腹茧蜂和中国齿腿姬蜂的寄生率较高。桃小甲腹茧蜂产卵在桃小卵内,以幼虫寄生在桃小食心虫幼虫体内,当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作茧后被食尽。因此,可在越代成虫发生盛期,释放桃小食心虫寄生蜂。在幼虫初孵期,喷施细菌性农药(Bt乳剂),使桃小食心虫罹病死亡。也可使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在越冬代成虫发生期进行诱杀。

4.3其他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幼虫。冬季结合果园管理翻土,冻死一部(下转第162页)

(上接第159页)

分越冬幼虫。秋季采果前进行树干绑草,诱集越冬幼虫,早春出蜇前,刮除老树皮集中烧掉,减少虫源。

(2)5~6月越冬幼虫出土前,在树冠投影下喷撒杀虫剂,杀灭出土幼虫。

(3)手工捕杀园中出土化蛹的虫茧,一般在桃小食心虫出土期和蛹期,幼虫暴露在地面上,地面施药时药剂可直接接触虫体,有相当好的杀虫效果。

(4)观察食心虫的生活史及发生规律,一般诱蛾2~3次后田间蛾数量猛增时,蛾高峰期到来,此后1周内进行施药,杀灭卵和初孵幼虫。在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内和1代成虫高峰期内各喷药1次,选择农药48%乐斯本1 500倍液喷雾,或除虫菊酯类农药3 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5)果实生长期的7~9月,根据虫害情况,每15d左右喷1次杀虫剂,一方面,消灭幼虫和虫卵;另一方面,杀死老熟幼虫,减少再次发生数量。

(6)及时摘除虫果,清除园内落果,减少该虫的繁殖场所。

5参考文献

[1] 张学芬.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J].北方园艺,2006(3):99.

[2] 李明华,吴书宝.别让苹果再流眼泪[J].北京农业,2005(9):25.

[3] 沈福英.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最新研究进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4):59-60,65.

[4] 武志虹.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J].河北果树,2006(3):20.

猜你喜欢
形态特征防治方法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浅析对嫌疑立体足迹形态特征的提取技术与生物特征辨析
网络互动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探析
《福彩3D中奖公式》:提前一月预测号码的惊人技巧!
预测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