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丽娟 叶彩娥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选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一些代表性文献的作简短综述,并进行评论, 希望能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创新绩效
中图分类号: F0621.9文献标识码:A
一、本题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J.A.Schumpeter)提出“创新”的概念后,创新便成为西方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和研究的重点。从总体上看,长期以来经济发技术创新作为人类财富之源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越来越受到各国理论界、企业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内外许多有影响力的经济方面的专家和学者,都把技术创新活动活跃与否为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标志。世界各国政府也都十分重视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对技术创新实践的宏观指导,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并把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
二、国内外有关本题的动态和我国的成果
(一)国外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
在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方面,涉及到宏观和微观等多方面的问题。国外学者已经对此作了很多相关研究,涉及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各个环节,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研究的观点主要有:
1、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索洛(R.solow)在其名著《技术进步与总生产函数》一文中,首次给出了一个评价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规范方法,运用经济计量和数学推导,通过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和总生产函数,间接地测定技术进步贡献,索洛利用增长核算对美国1909-1949年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估计后发现,技术进步能解释样本期内大部分的经济增长。但这种方法存在着“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均衡假设过于脱离现实”的缺陷。
2、在Romer(1990)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它假定了技术创新是由R&D部门使用人力资本和已有知识存量生产出来,然后用于最终品生产,并导致产出增长率的永久增加。Romer认为技术进步是由宏观的研究与开发部门及其生产函数决定的。这一点与现实世界中的情况有其内在的区别,因为在模型中,技术进步(也隐含地意味着经济增长率)是由研究与开发部门及其生产函数所决定的,这表明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加大研究与开发支出而获得更快的技术进步,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个看似合理的结论。该理论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1)将用在研究与开发部门的储蓄、劳动力与资本存量的份额视为外生的和不变的假定。(2)在技术进步表现形式的讨论上,他们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3)罗默和卢卡斯的模型均是在完全竞争的框架下展开的,太过理想化,而有的研究表明,阐述技术进步过程的较好框架是垄断竞争框架。
3、Crepon, Duguet & Mairesse(1998)他们认为公司投资于R&D以获得产品和工艺的创新。产品、工艺的创新反过来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生产率及其它经济绩效。因此,他们构建的模型包含三个联系方程:(1)R&D方程:将R&D与其决定因素联系起来;(2)创新方程:将创新产出与R&D联系起来;(3)生产率方程:将生产率与创新产出联系起来。明确解释了是创新产出品而非创新投入品(R&D)提升生产率水平。其研究为估计R&D的创新效应以及R&D、创新的生产率效应构建了一个开创性的实证方法。
4、Jefferson, et al(2006)构建R & D 强度,知识生产,公司业绩三个方程,使用1997-1999年20000个大中型中国企业的数据进行估计。他们使用这些面板数据构造了一个R&D资本存量,并在估计时引入了时间分析,避免了时间维度的联立性。然而,由于诸如利润、产出、销售及R&D支出这些与公司固定效应相关的关键变量之间的跨期相关,使递进模型中使用的数据可能受时期内联立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从事R&D的公司主要集中在销售量大的资本密集型公司,从事R&D概率最高的是设备机械制造业、医药业,概率最低的是印刷业、服装业和木材业。在控制公司规模、资本密度、产业类别等变量后,从事R&D的公司更多地集中在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而非外资企业。在知识生产函数估计中,他们发现R&D密度和新产品销售的稳健相关。在估计包含受限利润函数的三方程模型的简约式时,他们发现R&D支出的显著收益,R&D支出的边际利润在国有企业非常高,而在外资企业最低。通过构建R&D投资的存量,他们发现R&D的投资收益远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收益率。
(二)我国的研究成果。
我国在有关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研究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种研究观点:
1、马宁、官建成(2001)等人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主要采用专利数量、创新产品数量和创新产品销售比例三个指标,运用回归析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
2、徐竹青(2004) 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分析基础,探讨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的经济绩效, 采用发明专利数、R&D经费总支出、GDP三个指标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专利活动、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增加创新资源投入、提高专利水平有明显的经济绩效。在这里专利数与应用于生产的专利数量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以专利来代表R&D的产出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三、发展的方向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这个问题已引起国内理论界的关注,并有学者尝试去解决,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从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绩效的已有实证研究进展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其主要特点:
第一,国外学者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实证检验首先在国家层面展开,然后扩展到产业和企业层面。1990年代开始,欧盟各国统计部门进行了直接面向企业创新活动的调查,从而为实证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数据。总体来看,国外实证研究分别从国家、产业和公司三个层面,检验以不同方式测度的技术创新对各个层面经济绩效的影响。随着更多地微观数据可以利用,可以以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为出发点,来弥补微观领域的缺陷。
第二,在技术创新对公司层面经济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方面,西方学者主要早使用创新普查数据进行模型构建与采用合适的估计方法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若能将普查数据和公司信息调查的计数数据结合起来,得到的结果会更有现实意义和说服力。这种数据匹配能测度利润率和生产率形式的最终结果,而不仅仅是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的中间产品。由传统的定量测度如R&D支出、专利和生产率不能反映创新和知识扩散的多种途径和方式,而创新普查类的调查数据,对我们理解创新过程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crepon, B., E. Duguet, & J. Mairesse (1998),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at the Firm Level”,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7(1).
[2]Jefferson, G., Huanao, B., Xiaojing, G., & Y. Xiaoyun (2006), “R & D Performance in Chinese Industry”,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15(4-5).
[3]项本武. 国外技术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进展.经经学动态.2009(5).
[4]徐竹青.专利,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科技管理研究,2004,24(5).
[5]王瑛、马宁、官建成.工业企业R&D能力的审计. 工业工程,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