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个“空子”又何妨

2009-06-24 12:11李浅予
读者 2009年16期
关键词:空子师从王力

李浅予

1926年夏,清华国学研究院准备在全国招收三十二名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报考者须具备至少以下三个条件之一:一、大学毕业生;二、曾在中学任教五年的教员;三、从名师研究有心得者。

当时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任教的有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国学大师,这对那时的青年学子的吸引力可想而知。有位年轻人也和众多学子一样,非常想进这所名师云集的著名学府,但他仔细地对照了这三个报考条件后,沮丧地发现,自己哪一条都不够格。

首先,他只读了两年大学,尚未毕业;而若再往前推两年,他还是一个只有高小学历(相当于今天的小学学历)的人。

第二个条件,他同样不具备。虽然他曾做过小学教员,算是和教员沾了个边,但小学教员和中学教员之间的差距看似不大,实则这是一条硬性规定: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何况,还有“五年”这个时间要求!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条:从名师研究有心得者。

他正在读书的这所大学,校长是大名鼎鼎的章太炎(真正的名师)。但章太炎只是挂名校长,从未到学校上过课。他只在开学典礼时远远地看到过章太炎一次,这和“师从”显然不沾边。

这位年轻人不死心,转而又想:古代科举考试,仅仅因为考官是某某,考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自称是某某的门生,章太炎既然是校长(虽然仅仅是挂名),那我应该也算是他的“门生”吧。至于“心得”,无非是说学生有没有“师从名师”的真才实学,如果我确有真才实学,借一下名师的招牌又何妨呢?

如此“自欺欺人”地“盘点”了一通,最后这位年轻人认定自己具备了“师从名师”且有“心得”的资格,于是便冒冒失失地报了名。校方一听说他“师从章太炎”,竟没作任何调查,顺利地放他过了关。

报考这一关算是“蒙”过去了,但这次入学考试的试题却出得极为“刁钻”——全部试题要回答“四个一百”,即:一百个古人名,要写出每个人所处的朝代和主要著述;一百个古地名,要答出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一百部书名,要答出各部书的作者是谁;一百句诗词,要答出各出自哪首诗词。

许多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报考条件的考生都傻了眼,可这位年轻人却欣喜地发现,自己对这些试题一点都不陌生。他一直是靠自学的,在多年如一日的苦读中,脑子里早已装满了各种丰富的知识,而这些试题对他来说也算不上太难。不出所料,凭着过硬的国学功底,他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以第二十六名的成绩被录取了。

这位年轻人便是被誉为“中国近百年来最伟大的语言学家”“国学通才”的王力。

就这样,当时年仅二十六岁的王力仅以高小学历的实际文凭,一下子“钻”进了素以“研究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的清华国学研究院。顺便说一下,在王力那个时代,和他同样幸运的人可谓比比皆是,如根本“不够格”的钱钟书上了大学,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只有中学学历的梁漱溟当上了北大教授……

如果现在那些壁垒森严的学院、机构、单位,给那些没有“资格”而确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留个“空子”,说不定,从这有意无意留下的“空子”里会钻出一位大师级人物呢。

(弯月如眉摘自《华人时刊》2009年第6期)

猜你喜欢
空子师从王力
保险理赔知多少
王力手迹
师从大师 传承创新——小学高段油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艺术百家:王力
还是有空子可钻的
王维
为王力先生一辩
关于并集合的幂集运算性质的注记
钻一钻《龚自珍》的空子
云心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