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涯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2009-06-23 04:23韩巧霞
继续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推进社会实践合力

韩巧霞

摘要:起源于美国的生涯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回顾其在美国的发展历程包含了综合性、合作性、实践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我国的生涯教育起步较晚,建议树立系统性、整体性的生涯教育意识等推动其发展。

关键词:系统性;“合力”推进;社会实践;经费支持

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美国生涯教育的发展历程

“生涯教育”的概念来源于美国,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马兰在全美中学协会年会上提出了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在国内也有译作生计教育)的设想,用来“治理”失学、失业和社会骚乱,并主张将这种理念在时间中不断补充完善,以改革当时的教育。生涯教育的提出后受到美国国内的高度重视,1972年尼克松总统宣称,生涯教育是“由政府创办的一种最有前途的教育事业”。美国教育总署给生涯教育的拨款从开始的900万美元到1974年就增加到6100万美元。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生涯教育法案,设立了隶属于教育部的“生涯教育署”,到同年秋天为止,全国已有42个州采取了推行生涯教育的具体措施,还有9个州通过了必须进行生涯教育的专门法律。1977年,美国还出台了生涯教育奖励法案,以鼓励全国各地区开展生涯教育实验。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全国有9300个学区实行了生涯教育,占全国16740个学区的一半以上。

然而,由于有些学校实施不当,如将“天才教育”和“生计教育”的划分过于明显,教育的公平性受到挑战,学术性课程被削弱,教育内容过时、忽视基础课学习等原因致使出现教育管理较为混乱。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教育界要求改革教育以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学习,开始了“回归基础”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虽然历时10年的生涯教育运动由轰轰烈烈渐而转向平淡,但是生涯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此次运动仍在美国教育界产生着深远影响,生涯教育成为许多美国中学教育中稳定运行的一部分,并在积极调整之中,如更注重生涯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方面的有效性以及学校与当地建立合作关系以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实施生涯教育。

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加强的影响下,生涯教育在美国又掀热潮。早在1989年在美国教育部的支持下,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就出台生涯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国家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方针》,涵盖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成人学校几乎所有层次的学生,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提供所应具备的生涯规划能力指导。在这个指导中,要使高年级学生对具体职业产生直接的、感性的认识,离不开社会和企业的支持。因此,美国教育部和劳工部合作于1994年颁布《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支持学校为学生提供生涯发展方案,促使学校和社区机构发展协同合作关系。2006年7月《2006年卡尔·珀金斯生涯和技术教育改进法》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正式获得通过,用“生涯和技术教育”取代了“职业和技术教育”,从而使原先局限于学校教育阶段的职业和技术教育延伸到工作阶段,生涯教育的视角从普通学校教育开始向在职岗位培训等更广阔的范围拓展。

二、美国生涯教育的主要特色

(一)综合性

生涯教育的一个涵义是要从制度上消除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鸿沟,诚如马兰所提出的那样:“在历来的学术性课程中,更多地提供有关劳动及经济的教材,此外对职业教育计划更多地提供学术的基础,设想给一切青少年学生提供学术性与职业性两方面所谓课程的综合性理解。”也就是说,要在正规学校里实施生涯教育的课程。教育家们强调通过包括“学校”在内的多种手段提供“综合性”教育,使人们尤其是中学生既能就业,又能升学;不但善于工作,而且乐于工作;不但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具有劳动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二)合作性

生涯教育是公共教育与社会通力合作的事业,在办学形式上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在1973年美国商会举办了“第一次全国生涯教育工作会议”,讨论关于“如何发挥企业、工业、劳工共同体在生涯教育中的作用”的十个基本问题,认为企业界对生涯教育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而生涯教育最终的服务对象就是企业。生涯教育主张推行企业人员同学校人员的交流计划,从工业界的各种行业中挑选出一些在职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员担负培训工作任务,让他们向师生介绍职业情况及生活方式。

(三)实践性

生涯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活动,而是基于人类对生命质量追求演进而来的有关人生的探索与实践活动,美国生涯教育专家强调“学校不应孤立于社区之外”,主张采用半工半读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读书与工作交替进行。在教育内容上增加实践教育,渗透到了学生的全部培养过程中,每学年为学生提供上百种的各类活动,并为学生提供资源和机会参加实践项目或者实践活动;在教育方法上,不仅通过课堂教学,还通过校外以雇主为基础的模式、以家庭一一社会为基础的模式、以农村一一住宅区为基础的模式开展生涯教育。

(四)系统性

早在马兰提出生涯教育的设想之初,就强调:“这种教育不是单纯把职业教育作为中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课程问题,而是所有学生课目的一部分,贯穿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系统中”。美国学校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生涯教育系统,学生入学之初就开设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课程,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接触各行各业职业信息,了解当今世界不同的职业范畴,从而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生涯教育在校内的实施系统性分为三个阶段:职业了解阶段(主要实施职业认识的计划)、职业探索阶段(让学生通过职业探索,熟悉职业的分类,并开始在职业群中做出尝试性的选择)、职业抉择阶段(引导学生更为集中地钻研他们所选定的职业)。

三、我国生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生涯教育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开展时间还比较短暂,几乎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领域。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都有研究职业生涯教育有关问题的重点课题,社会、企业及相关领域有关生涯规划、咨询、测评及培训工作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可见生涯教育从进入我国开始便受到很大的重视。近年来,对于生涯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2006年3月,“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座谈会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职业生涯教育项目组”组织召开,社会上开始出现专业的服务机构与组织,如北森测评。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生涯教育”为检索词,分年度对论文进行检索,发现国内自2002年开始已有学者开始关注生涯教育,2005年后有关生涯教育的论文发表数量增加速度加快。但从数量上来看2002年~2008年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仅为35篇,笔者认为这从一个侧

面反映出,国内对于生涯教育方面还亟待更多、更深入的关注和研究。

从国内生涯教育的发展现状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涯教育还只停留在就业这个具体问题的指导层面上,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生涯教育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如从事生涯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的培养,缺乏更具针对性的内容,缺少与社会的联系。2008年全球经济的动荡使大量应届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这对生涯教育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美国生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树立系统性、整体性的生涯教育意识

美国的生涯教育是系统性、整体性工程,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延续到职前教育,生涯教育的理念是和终身教育保持一致的。美国的儿童从6岁起接受职业生涯教育,十分注重在每个教育阶段中生涯教育的连贯性,以职业生涯准备为线索体现出培养综合素质的递进性。当前,社会成员的职业生涯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应该借鉴美国有益的先进理念,重视职业生涯准备阶段的工作,消除将生涯教育流于“职前”培训的倾向。我国实施生涯教育,应把它作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设计,纵向上,在小学、初中、高中课程中,都应渗透生涯教育的内容,并且相互衔接;横向上,在充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前提下,制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的政策,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和家长逐渐认识到生涯教育的重要性。

(二)借助“合力”全面推进生涯教育

美国生涯教育运动中,学校十分重视与工商企业、家庭、职业市场等社会其他部门的联系,而美国政府也着力建立专业的生涯教育组织(如国家生涯发展学会)帮助吸引社会各界踊跃参加学校的教育活动,协同学校搞好生涯教育,这为生涯教育的实施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在这种“合力”的推动下,一方面学校的职业教育更贴近现实社会的要求,避免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学校以外的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运用巩固所学知识的机会,而且也可以参与创造社会财富、培养其劳动观念。通过各个系统紧密联系形成的“合力”,使学生获得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美国这种借助“合力”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实施生涯教育的做法,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国土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我国生涯教育的推进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政策、设立特别机构(如生涯发展中心)等保障、鼓励和规范家庭、企业、教育机构以及社区参与生涯教育的开展,与社会建立广泛而又密切的合作,促进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建立动态、长效的对话交流机制,加强与社会培训机构、工商企业、社区之间的联系,开展多种多样的职业培训计划,确保所有受教育者能获得自我实现的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以举办生涯教育学习班、定期讲座等形式,宣传生涯教育,提供相关信息,不仅吸引学生的目光,还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吸引家长的踊跃参与,支持学校教育改革。

(三)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参与生涯教育

美国教育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其高度社会实践性。很多美国学校都有类似于“智囊团”的组织,它们是由一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企业高层管理者及美国社会的一些知名人士所组成的为学校实施生涯教育提供经验和资助的组织,直接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为其实践活动提供资金、场地和机会;美国学校都开设了服务学习课程,提供社会服务计划,增加学生社会服务的实践机会,培养其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以及职业意识。

当前我国学校社会实践体系的内容还较为单调,实践范围较狭窄,根据我国社会实践体系发展的需要,结合生涯教育的目标,既要合理继承传统的实践模式,又要适当借鉴利用美国有益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生涯教育中来,如可以进行挂职锻炼,深入社区、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增长知识才干;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从业者进行职业生涯人物访谈,了解职业现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深入行业调研,对行业有清楚认识,了解行业现状,发展趋势、需要技能、工作状态等;尤其针对大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岗位体验,了解职场,调查各企事业单位潜在的用人机会,做好生涯规划。

(四)充足经费支持生涯教育的研究和推广

生涯教育的发展在美国得到了强有力支持,为了推动生涯教育的实施,美国联邦教育总署于1971年从自由支配的基金中拿出900万美元用以支持各州进行生涯教育实验,1973年又拨出1.68亿美元专款资助各州推广这一实验,到1974年,仅联邦教育总署和全国教育协会的财政拨款就增加到6100万美元,全美教育协会几乎捐献了预算中20%的经费。1979年,国会又通过了《生计教育刺激法》,规定从1977年起的5年内向中小学提供总额为3,25亿美元的经费开展生涯教育。《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在实施中得到了多渠道的资金支持,资金来源不仅包括联邦政府专门的资金支持,同时还有社会团体和劳工组织的捐赠。从美国的经验来看,生涯教育开展不仅需要举国上下的重视,还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

责任编辑匡春凤

猜你喜欢
推进社会实践合力
“芪”心合力
合力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完善司法责任制度
试论推进黔南州森林资源普查工作采取的措施
推进无锡全民阅读的对策建议
检察机关涉法涉诉信访改革问题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