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巍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顯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2.98亿网民以及1.17亿手机网民。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阐述观点的重要平台,网民正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政治的重大力量。分析网络舆情,把握网络舆情走向,对于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都有重要作用。2008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中央和地方政府愈发对网络舆情高度重视、积极回应,互联网也成为政府治国理政、调和鼎鼐的新平台。
网络舆情助力政府掌握民生热点难点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带动下,各地大兴“开门纳谏、问计于民”之风,就公共事务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广泛征集意见,鼓励各界人士建言献策。“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网开设了“领导干部与网民面对面”栏目,河南、浙江、安徽等省的领导人通过与网民的交流畅谈,寻意见,谋发展,批示解决了网民反映的一些实际问题。审计署、水利部、环境保护部等部委的同志,也都与网民在相应领域展开对话,倾听意见建议。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网络舆情也为执政者打开了一个了解社情民意的崭新窗口。网络舆情助力政府处理突发性公关危机
华南虎伪照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襄汾尾矿溃坝事故、本溪团干部“双推双考”事件……政府的公信力在网民们一次次的问责中声势艰危,希望侥幸通过“拖、压、捂、盖” 等方式瞒天过海、大事化小的做法在网络时代不复可能。网络舆情促使政府部门在工作、决策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作为2008年的网络流行语“俯卧撑”和2009年的网络流行语“躲猫猫”对此有着典型的对比和借鉴。
2008年6月28日,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发生一起影响全国的“打、砸、抢、烧”恶性事件,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社会稳定。事发之后,当地政府没有公开事件详情,延续传统政治思维,生硬的将事件定性为“黑恶势力”挑衅政府,给群众扣上“刁民”“恶势力”的帽子,引发网络舆论的强烈谴责。迫于压力,贵州省委、省政府不得不转变工作方式,最终承认瓮安事件的深层次因素是“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干群关系紧张”,撤掉了负有责任的当地领导干部。2009年2月,24岁的农民李乔明在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内遭“牢头狱霸”殴打致死。警方最初对外称其是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意外死亡,引发网民强烈反响。面对网络质疑,云南省委宣传部面向社会征集了4名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作为调查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调查,并最终形成了调查报告,平息网络舆论。虽然仍有网民质疑调查是“政府主导下的一次作秀”,但多数网民认为此举“体现了政府对网络民意的尊重和对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的保障”。
从被迫应对到主动出击,“俯卧撑”和 “躲猫猫”反映出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及对网络舆情态度的明显改观。网络舆情使政府相关部门认识到,缓报、瞒报只会导致事态激化,只有及时公开报道,还原事件真相,找到矛盾和冲突的深层次原因,才能够真正解决危机。政府需要面对的,是政府和公民如何互动、权力对权利如何尊重、政府公信力如何维护等诸多问题。
网络舆情助力政府掌握国民心态、社会思潮
1959年,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带来百万农奴的解放,宣告政教合一制度的消亡,结束了人类社会最后一个延续时间最长、奉人神为圭臬的区域黑暗社会的统治。50年过去了,翻身的农奴和西藏各族群众一道,过上了自由、富裕、文明的新生活,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的新西藏展现在世人面前。无论是在新华网、人民网等新闻网站,还是新浪网、搜狐网等商业网站,关于“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年”的相关报道受到了网民的热切关注。通过新闻跟贴和论坛留言,网民盛赞西藏50年来的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痛斥达赖集团及境外势力分裂西藏的险恶用心,认为新闻媒体全面客观的报道有助于人们更加认识西藏、了解西藏。实际上,2008年至今,西藏问题一直是网络舆论热点。2008年3月,蓄谋在中国奥运年搞分裂破坏活动的达赖集团,在拉萨制造暴乱,并得到了欧美政客、媒体的全力配合。因为不满西方媒体在拉萨事件中的不实报道和奥运火炬传递在欧美国家受阻,网民在新闻跟帖、论坛、博客中同仇敌忾,在中国掀起了一股反西方的热潮。反CNN网站的建立;呼吁支持身护火炬的上海残疾女青年金晶;“人肉搜索”同情“藏独”的青岛女孩王千源;乃至在北京、上海、武汉、合肥等十多个大城市中爆发的家乐福门前抗议活动,使西方媒体、政府和大企业感受到强大的舆论压力。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网络成为人们悲情宣泄的平台,网民自发组织各种形式悼念活动,提议设立“全国哀悼日”,发起网络捐赠,展开关于“范跑跑”事件的激烈争辩及《南方周末》“普世价值”的争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价值多元化的现状。网络在社会思潮的形成、发展、传播等方面已经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伴随着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社会思潮的涌现、传播及其影响也愈益超出国界。及时客观的把握网络舆情,对了解国民心态和社会思潮有着重要的意义。
政府借力网络仍需广开渠道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政府部门不断健全和完善网络舆情采集反馈机,任重道远。在此方面,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畅通民意沟通渠道,搜集分析网络舆情动态。各级政府机关,应加强与网民的对话联系,组织专门队伍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注意网络舆情的分析、综合,及时发现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从制度上、源头上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2.职能部门建立掌握网络舆情的平台和回馈机制。从中央部委到县级政府的网站,政务信息公开程度应不断提高,在制定行政法规、规章时应主动向网民“开门”,倾听意见,及时回馈,真正实现政府和网民的互动。各地人大及人大代表在加强网络对话和互动沟通上,也应该展开积极探索,扩宽民意渠道,发挥职能优势。3.开发网络舆情智能监测平台。通过对网络海量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热点信息监控、舆情警级判断,实现热点舆情的日常监测和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形成较成熟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危机管理作业模式。通过舆论引导,让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调节器和校正器,进而成为凝聚民心的共振器。□(编辑/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