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高职高专教育观念之转变

2009-06-21 08:27
科教导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教育观观念人才

刘 强

摘要当前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大学生就业难题再次凸显,面对危机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在新形势下加速高职高专教育观念转变的原因,提出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平民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创新教育观和科学的现代人才观。

关键词教育观念人才培养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当前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就业难题再次凸显,有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将有超过600万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这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最大的一年,当然即使没有金融危机,按过去几年的规律来看,压力已经足够大了,过去几年来学生的一次性签约率也就70%,那么今年就有将近200万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与此同时,有报道说,广州市的职校毕业生还供不应求,2008年就业率达到了96%。但这个就业率,主要是指中职的就业率,其实高职高专的就业率并不乐观,2008年也就是70%左右。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高职教育,上不如本科,下不如中职呢?在这里我不想去分析其它错综复杂的原因,作为一线教师,我仅分析一下目前高职高专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

2 转变教育观念的原因

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教育中的一些事物的看法,如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等。教育思想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要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在目前的新形式下,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育观念当然要首先变革。

2.1 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促使我们转变教育观念

在工业和信息化社会,教育作为一种战略性产业,它所生产的是发达的、专门的劳动力。劳动力的素质越高,越利于先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越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我国现在正处于高速工业化时期,工业化社会由于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要从以前培养统治精英的教育转向为为社会输送具有合格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目前作为“世界工厂”的我国对具有熟练劳动技能的蓝领工人的渴求,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而我们的高等职业,在部分还抱着大学生是精英的想法,并不能适应社会工业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我国发展到今天,也已逐渐步入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国外有些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经济学学者,对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分析是:在内燃机、电动机广泛使用的时代,体力劳动约占60%,脑力劳动约占40%;而在信息化时代,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部门,体力劳动约占10%,脑力劳动约占90%。目前在这些国家的职工总数中,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职工已远远超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职工,我国也不会例外,肯定会步其后尘。

无论是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职工还是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职工,他们都是社会劳动者的主体,都需要有较高的劳动技能,而这些正是我们高职高专教育应当主动承担的义务和培养方向。

2.2 教育由面向计划培养人才转变为面向市场培养人才,促使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已经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多年中社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社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人才的规格、教育的形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学校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毕业之后干什么,这些全都是国家计划内的事情,整个培养过程是封闭的。学校直至完成整个培养周期,才将自己的产品——学生与用人单位见面,用人单位没有介入学生的培养,没有机会直接反映他们的需求。然而在市场化的今天,脱胎于计划经济的学校,显然对此并不适应,这就造成了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更何况社会还在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做好教学的同时,必须紧盯市场发展的方向,想方设法让我们的“产品”(毕业生)去适应这种要求。

2.3 教育对象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更需要我们教育观念现代化

一方面我国大学的毛入学率早已经越过了22%的门槛,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培养目标也从以前培养社会精英转变为培养普通的劳动者,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特殊的人口政策而带来的独生子女增多,这些都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他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中,接受信息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以往,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也必须转变,去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教育环境的变化。

3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3.1 要树立劳动者人人平等的平民教育观

在社会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我国最需要的就是高技能工人。但现实是,我国熟练工人大量缺乏。因为很多中专和技工学校都变成了大学,就自然造成培养这类高技能工人的学校的大量缺乏。而另一方面,升级成为大学后,本应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高职高专类大学,也拼命地向传统大学靠近,因为在国人的心目中,大学生是人才怎么能去做工人应该做的事呢?同时大学生自己也普遍不愿把能力定位在动手操作上,国人都希望能进北大和清华,都可以“学而优则仕”。这是我国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的最负面影响,“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个观点从封建社会开始就植根于人们的脑海之中,即使是在今天,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职业社会中,这种等级观念依然清晰地渗透在人们的言谈举止之中,其已经变成了一种潜在的意识形态,使职业教育被刻画为“次等教育”的社会形象。虽然高职高专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出现,但也同样难以回避和摆脱这种潜规则,因此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第一线的教育者,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就应该树立平民教育观,教育学生:“劳动者人人平等”,以为社会做贡献为荣。

3.2要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

教育必须抓住“育人为本”这一核心内容,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自由发展的条件。”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塑造人,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基。要使教师的教育,更富有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让学生获得基础的、内在的、全面的、个性的和可持续的发展。这就不仅要用知识育人,更是要用思想育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思想、智慧、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思想、智慧、情感,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并自主追求生活、文化、精神、价值等,由此奠定他们终生学习、发展和生活的基础。

而与此同时,作为高职高专的教育工作者,还应强调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所谓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目前,我国从业者的总体职业素质偏低,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现代化企业对其素质的要求。许多规范的大型企业,特别是正在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企业,对从业者的敬业态度、吃苦精神、职业道德、业务能力与经验等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些需要我们高职高专从学生时代就要着力培养。

3.3要树立创新教育观,明确创新是学习的终极目标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我国的教育,在升学压力下,学校用大量的时间向学生灌输知识,并机械重复和大量考试,侵占了学生个人的发展时间和空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熏陶下,即使是考入大学,也导致学生缺乏想象力、创造力。有资料统计显示:在发达国家初级工业化阶段,就企业家的教育背景来说,大多数企业家往往都产生于中等或高等技术学院。他们所受的教育使得他们能够对某些现存的技术进行改进,进行创新,进而成立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这样一来可以促进技术革新,二来可以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就业,而我们的教育则制约着这样的中小企业家生产,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使他们缺乏创新和创业精神。所以目前在高职高专的教育中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3.4要树立科学的现代人才观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人才具有广泛性。不只有少数天才是人才,凡是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优异成绩、对社会做出比较大的贡献的人也是人才。现代教育观念还认为,人才具有多样性。多才多艺的全才是人才,在某一方面发挥了个性特长而优于一般人的人,也是人才。现代教育观念更认为,人才具有层次性,有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和初级人才。不论是哪一级人才,都是社会的需要。社会不仅需要各类高级人才,而且更需要各级普通人才。不论是哪一级、哪一类人才,都是我们教育加工的结果。

我们不能认为只有像扬振宁、钱学森、毛泽东这样的“专家”、“教授”、“伟人”才是人才,而像李素丽、徐虎这些只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成绩的人不是人才,其实他们也是当之无愧人才。(李素丽——公共汽车售票员,徐虎——环卫所的管道工),如果以那样的标准,我们高职高专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几个是人才。其实,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成绩、做出了贡献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都是人才。人与人不同,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成为“专家”“教授”。我觉得这一点对于我们高职教育者来说尤其重要,它关系到我们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正确看待我们的学生,我们的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优秀的普通劳动者,这些只有在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基础上才能做得更好。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目前转变教育观念的紧迫性,抓紧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这样才能为社会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解决就业与社会需求的脱节问题。

猜你喜欢
教育观观念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钓鱼的观念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毛遂自荐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