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和小动物做朋友

2009-06-21 01:48黄观菊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幼儿

黄观菊

[关键词] 幼儿 小动物 朋友

一个懵懂孩童逐渐地由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无疑是一个长期的适应社会的过程。如何让幼儿的个体行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长大以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这是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幼儿饲养小动物,和小动物做朋友,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心,帮助幼儿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鼓励幼儿饲养小动物,值得家长和幼儿园重视。

一、鼓励幼儿饲养小动物,可以激发幼儿的爱心

喜欢小动物是幼儿的天性,不同的小动物有着各种不同的生活习性,有的酣态可掬,有的聪明机灵,有的可爱淘气,有的活泼好动等。非常吸引幼儿的目光,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鼓励幼儿自己动脑动手,解决小动物的吃、住、行问题,和小动物一起走进自然,一起玩耍嬉戏,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是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和认知的过程,不仅可以拓展幼儿的生活空间,陶冶性情,还能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鼓励幼儿饲养小动物,可以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幼儿在和小动物相处的时候,不时地模仿小动物的神态动作,可以有意无意地接触动物的行为学。通过参与喂养小动物,孩子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小动物的生长繁衍过程,潜移默化地学到一些生物知识。关心小动物,喂养小动物,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精细认真的精神。和小动物游戏,把自己饲养的小动物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小动物说心里话,小动物们的“非歧视性”,会使幼儿的心里产生愉快的体验,有满足感。在他们直接参与喂养、护理和训练伴侣动物的过程中,他们会由一个处处需要别人照顾的幼儿而变成一个“小大人”,有好吃的、好玩的东西,他们都愿意和小动物分享,这样,可以无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英国剑桥大学的儿童教育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儿童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实验,其中一个组的幼儿可以饲养伴侣动物,而另一个组则不允许。结果表明,儿童养的小动物越多,社会承受能力就越强,人格发展越健全。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饲养小动物,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素材,有条件的家庭应允许幼儿饲养小动物,家长、教师可以抓住幼儿饲养小动物的教育契机,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鼓励幼儿饲养小动物,可以改善幼儿社会化环境

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家长工作忙无暇顾及幼儿,孩子们会有孤独感。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儿童,他们往往不愿意和家长交流沟通,不愿意和老师、小伙伴交流,家长和老师往往因为这个问题伤透脑筋,而通过小动物的亲善行为,则可以联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孩子们和老师、小伙伴们在一起,能因为小动物的话题,增加相互交谈的机会。成人可以通过帮助幼儿饲养小动物,为幼儿搭建交流的平台,增加自己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动物之间交流的机会,帮助幼儿逐步增强与同伴交往的信心,排解独生子女没有玩伴的孤独,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