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亚
[摘要] 不少教育专家指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是一种教育资源,学生犯错的时候,也是教育的好时机。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利用这种资源,抓住这个时机,分析学生犯错原因,并能从错误中发现其内心的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疏导,让学生的兴趣迁移,变坏事为好事,让他们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关键词] 教育 错误 学生
不少教育专家指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是一种教育资源,学生犯错的时候,也是教育的好时机,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利用这种资源,抓住这个时机,分析学生犯错原因,并能从错误中发现其内心的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疏导,让学生的兴趣迁移,变坏事为好事,让他们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当前,在教育中仍存在着因学生数学作业做错了,就罚抄作业10遍、20遍;一次考试完了,有做错的罚抄试卷(全卷)。学生犯了错误,重抄便成了处罚学生的“苦役”。越是成绩差的,这种“苦役”愈重。事实上,学生也是聪明的,他们有很“巧妙”的对策:把两支甚至三支笔用橡皮筋捆起来,一笔同时可抄两三个字。你看,这能收到怎样的效果?我问了几位学生,他们说:“最怕抄!最恨抄!”为了惩罚错误而罚抄作业的结果只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损害学生的主体意识,导致学生厌学甚至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剧。
人人都会犯错,人人都不希望自己犯错。犯错之后,犯错者心中不安,若被批评就更加难受。“犯错”乃人之常情,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我们有许多老师,似乎不懂这个道理,他们喜欢死死盯着学生的错误不放,势有“不把你这个错误改正”誓不罢休的架势。作为教师,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而如何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发展学生的思维——变废为宝呢?
一、巧用错误,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了带分数减法后,学生在计算中往往会出现:5-2 =3 或3 的错误,针对错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做法是:就事论事——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订正。有位教师却打破常规,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变换角度提问:“如果要使答案3 或3 正确,那么,该如何修正条件?”这超常规的一问,把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的错误,巧妙地转化为针对大家的问题,推给全班同学去思考,给学生的思维开启一片崭新的天地,立即引起全体同学的兴趣。大家展开热烈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
二、巧用错误,培养发现意识
一节课上,学生刚学习了角的度量这一知识,在“做一做”中有一个量120°角的度数的题,相当部分的学生量出的结果是60°,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两种判断错误的方法:(1)不用量,直接观察就能看出这个角比90°大且比180°小,应是一个钝角,答案如果是60°,显然是错的。(2)直接用量角器按正确的方法量,就能发现错误。那么,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紧接着,我和学生一起动手,用量角器重新再量这个角的度数,其实,这部分学生在量角时同样是做到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当上述两步完成后,这时,只听得一个出错了的同学惊呼起来:“我知道出错的原因了,我知道了……”紧接着,又有几个出错的孩子跟着大呼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于是,我顺势而导,让出错的学生自己说说错在哪里,原来,他们是在量角的最后一步上出了错,也就是在判断度数时弄错了起始数时的O刻度的方向。一个在小学阶段部分学生不能避免的错误在这堂课上就这样被学生自己发现了。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的未知的,他们学习时仍需经过一个由不知到知的发现过程。培养发现意识、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三、巧用错误,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听指导老师上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课上,当学生们兴致盎然地学完了新课知识后,这位就让学生完成书本中的一个练习,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它的对称轴是4条,这时,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老师,不对,应该是2条。”“不,是4条”,“2条”……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一双双眼睛都看着这位老师,期盼着他能一槌定音。究竟是2条还是4条呢?这位老师微笑着对同学们说:“请大家安静,刚才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究竟是2条还是4条,口说无凭,你们能想办法证明一下吗?。”“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那就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吧。”过了两分多钟,有学生叫了起来:“老师,真的只有2条哎!”“是2条!”赞同2条的声音越来越多。“你怎么知道它的对称轴是2条呢?能跟大家说说吗?”老师指名第一个说2条的同学回答。“老师,我们小组是将图形剪下来,对折发现的。”说完,他当场演示了一番。“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我又问。“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既然他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对称轴的两侧图形应该能完全重合。”学生的确很聪明,我在心里赞叹道,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但显示出了他们的创造潜能,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这道看似极为普通的一个图形、却占去了这堂课相当一部分时间,但是我认为值得!因为这位老师巧用了学生的错误,把错误作为教学资源,使其变废为宝。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使孩子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做”数学的乐趣。
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深化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
四、引导激励,增强信心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或遇到挫折时,教师不能求全责备,要满腔热情,正面引导,多鼓励,使他们不灰心、不气馁,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如学生学习较难理解的知识,练习时容易出错,在总结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寻找正确解题方法,勉励学生:“解题有错并不可怕,爱因斯坦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的学习,就是在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克服了错误,就是胜利和成功。”这样的话,感情真挚,句句暖在学生心中,教师经常这样鼓励、关怀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定会“亲其师,信其道”,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