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晋利 尚小凯
[摘要] 启发式教学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常用一种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阐述了地理课堂应用启发式教学的意义,深入分析了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喜欢的启发模式,并通过实际教学案例,阐明了启发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 问卷调查 启发式教学 地理课堂
地理启发式教学是指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地理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引导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智力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阐述地理课堂中应用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和方法;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应用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首先,启发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己钻研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注入式教学,课堂上教师主要是采用“灌输式”、“满堂灌”,把学生当作储存知识的容器。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更容易接受启发式教学,希望教师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其次,启发式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认真思考,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经过思考之后得出的答案比老师直接给出答案印象深刻。这表明启发式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再次,启发式教学可培养创新型人才。启发式教学可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积极参与的价值,使他们在参与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和批判精神,这样才会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在地理教师的启发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中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大家一同探索会发现新的知识,且能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二、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很多,譬如直观启发、设疑启发、情景启发和对比启发等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喜欢哪种教学方法呢?笔者对某初级中学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调查问卷共50份,收回48份,回收率96%。调查结果表明70%的学生喜欢通过讲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即喜欢情景启发的教学方式;20%的学生喜欢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10%的学生认为哪种方式都可以。通过以上分析,认为学生喜欢地理教师用启发式教学进行新课的导入、新知识点的讲授及课堂小结,且更喜欢地理教师情景启发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有兴趣,教师在这方面进行启发引导更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启发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从教学过程看,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引路,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做好启发工作。例如,在讲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工业”的概念,笔者运用了启发式教学。
本人对学生进行了一番启发,让学生彻底了解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具体启发过程如下:
师:生产汽车外壳需要什么原料?
生:钢铁
师:生产钢铁的原料是什么?
生:铁矿石
师:铁矿石是从哪里来的?
生:自然界
师:很好,刚才大家是倒着推的,现在那大家就正着来说一下,工业生产是从哪里获取原料?
生:自然界
师: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而加工的次数是根据生产产品的需要决定的,例如生产汽车外壳就经过了几次加工?
生:两次,加工和再加工
师:那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
生: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对其进行加工在加工的过程。
从以上实际教学案例,可以得出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三个要点:
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式教育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对有见地的学生发言要充分肯定,鼓励创新思维,鼓励个性发展。但由于初中阶段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还处在很肤浅的层次,地理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针对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提问,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加深对地理现象的认识,能够使学生记忆更深刻。另外,对理解有失偏颇甚至理解错误的学生,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给以鼓励,给予正确引导。以上案例中,通过提问学生熟悉的事物,经过学生的一番思考,得出的工业的概念,学生对其理解更透彻,印象更深刻,课堂气氛高涨,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其次,教师对所提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要给予正确的归纳总结,重要问题要给予科学阐释,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不能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放任自流,应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特别是对容易迷惑的知识点应详细讲解,给予学生科学的解释,让学生对科学充满信心。本案例中教师可以给大家讲一下自然界的资源。
再次,要运用多种启发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如语言启发,可以用一些假设、疑问、反问等句式,把学生带入奇妙的知识殿堂,推上曲折的探求之路。内容上启发,教师可设计一些巧妙的故事、猜想、悬念、寓言、小品等细化教学内容,促使帮助学生探求新知,寻找答案。课堂上机智启发,如果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提问、回答或其他情况,教师及时顺势“穿针引线”,点拨学生思维。只有引导学生善于思索、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才能把启开知识殿堂大门的金钥匙交给每一位学生。当然老师还要注重信息的反馈,使学生不致迷途,该扶的地方要扶,该放的地方要放。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是初中地理课堂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地理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地理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入手,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都得到最好的激发,使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李田秀.对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认识[J].科教文汇,2008(9):73.
[2]陈峰华.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4):57-58.
[3]董次元.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09(8):22.
[4]刘启忠.地理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新教育,2009(6):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