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改革

2009-06-20 07:13伍春艳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摘要: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重在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必须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造,从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实验室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形成“专业基本素质+专业能力”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5-0166-02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高职院校都在探索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在不断尝试着教学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实用型高级人才的广泛需求。

计算机应用专业各大院校都有开设,我院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创办时间不长,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认为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计算机应用的实际出发,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专业能力教育,建立以应用开发和硬件维护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确定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定位。高职教学的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目标不能制定得过于宽泛,应与就业需求相结合,突出能力本位,使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以能力为本位制定培养目标,可以避免学生所学课程过于广泛,什么都懂一点,但都不甚精通。因此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这样描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工程能力较强,具有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维护能力以及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具备快速跟踪计算机新技术发展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突出专业特色,制定教学计划。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充分体现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实践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的目标进行设计。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着,为了让学生能掌握最新的软、硬件技术,教学计划应至少每年修订一次,把最新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改革教学模式,形成“专业基本素质+专业能力”模式。为了突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可将学生的三年学习时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具体设计方案如下:第一阶段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基本素质培养阶段。主要突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培养,占用第一、第二学期,开设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该阶段结束后,除了每门课程的考试,还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素质综合考试,内容以理论考试为主,以笔试形式为主。如若学生在该阶段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三级证书或中国计算机水平考试的初级证书,可不参加综合考试。第二阶段是计算机应用专业能力及专业综合素质培养阶段。主要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以课程组的形式开展,占用第三、第四、第五学期。对专业能力的培养分为三个方面:(1)网站设计能力;(2)软、硬件维护与应用能力;(3)信息系统开发能力。每学期以一种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每门课程都要做课程设计。每种专业能力的培养结束后,要进行专业能力综合考试,内容以实践考核方式为主,辅以笔试,并要将综合考试成绩记入成绩册。这一阶段也鼓励学生参加相应的国家计算机等级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若通过相应级别的考试,也可不参加相应专业能力的综合考试。第五学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具备各种能力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着手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要与实际应用挂钩,通过毕业设计可使学生掌握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总结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养成职业道德素质,为下一阶段的专业实习奠定基础。第三阶段是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阶段。主要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占用第六学期。学生可以到社会上实际锻炼,培养适应社会、适应职业需求的综合业务素质。此阶段要求学生完成实习计划,一般需要自学一些相关的课程。实习完毕后进行毕业设计,通过一个阶段的专业实习,可使学生对前一阶段的毕业设计有更深刻的体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最终为自己的大学学习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专业基本素质+专业能力”教学模式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为了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的能力培养,实现各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为此,可初步设计如下的课程体系:

“专业基本素质”阶段的课程设置。利用第一、第二学期开设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下一阶段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一学期开设的公共课程主要有计算机文化基础、思想品德、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律基础、C程序设计、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和体育等。第二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电路基础、微机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VB程序设计、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体育等。

“专业能力”阶段的课程设置。利用第三到第六学期,除一些必学的公共课以外,开设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专业实习。网站设计能力主要的课程安排是:网页设计、动态网站建设、电子商务及网站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和Java程序设计;软、硬件维护与应用能力主要的课程安排是:微机组装与维护、微软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安全技术、Photoshop平面设计和实用软件;信息系统开发能力主要的课程安排是:数据库应用、网络数据库开发、SQL Server、软件工程。

三、“专业素质+专业能力”教学模式改革的必备条件

1.必要的师资准备。高职高专院校为了实现上述教学模式,师资力量的配备是必要条件。首先,应按照专业能力方向对师资力量进行重新优化和调配。其次,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包括对现在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改造,鼓励教师进修、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到企业挂职锻炼、实习,同时鼓励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科研要求,激励教师主动搞科研,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引进有实践能力的企业业务骨干和有发展前途的硕士以上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以聘任有经验的企业负责人或技术骨干为专业方向客座教授的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经过2~3年的努力,使教师队伍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指导的需要。

2.必备的实验条件。为突出高职院校特色、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必须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环节的设计,加快实验室的建设速度和力度。每个阶段课程的实验都应在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室进行,因些,应按照专业方向建立相应的网络技术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软、硬件维护与应用实验室、多媒体制作实验室、信息系统开发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立可以为计算机应用专业,也可以为其他专业提供实训场所。5个实验室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网络技术实验室主要完成局域网络技术实验、互联网技术实验;电子商务实验室主要完成网页设计、动态网站建设、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实验;软、硬件维护与应用实验室主要完成微机的组装与维护实验、软件维护实验、办公自动化实验、多媒体实验;多媒体制作实验室主要完成图片、文字、声音等相关资料的采集、剪辑、合成等制作过程;信息系统开发实验室主要完成开发工具及开发理论的实验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实验、信息处理过程实验。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实验室的建设过程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应逐渐满足三个层次,即实验教学层次、提高层次(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和研究创新层次的需要,不仅为学生的实践活动,也为教师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基地。

3.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专业教学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教学改革的实施和管理部门要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包括教学计划的制订、计算机软、硬配备、师资培训费、学生管理权限的下放等方面的权利。(1)教学计划的制订。在上述教学模式中,教学计划应确定第一阶段的课程,根据实际需要、市场需要和项目开发的要求灵活安排、调整开设第二阶段的课程。(2)计算机软、硬件的配备。大宗的实验设备可以由学校集中购置,但由于实验内容总是处于一种不断更新的过程,因此为应保证各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自行购买部分实验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以保证项目的实施。(3)师资培训费与课时酬金的发放。为了顺利地推进教学改革,需要进行系统的师资培训,消耗一定的师资培训费用,另外,教师带学生做项目的课时费,包括外聘专家、教授的课时酬金等,系里须有一定的资金支配权,以保证这些费用的开销。

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述教学模式的第三阶段为校外实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应该让学生走出去,由社会评价学生的能力,检验前两个阶段的教学成果。为此,应积极开发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校外演习的场所,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对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我们有如下想法:(1)子技术公司、网络公司以及其他企业和事业单位作为学院的实习基地,利用其先进的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习。(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自己联系相关专业的实习单位和部门,达到检验自己的专业能力,寻找就业岗位的目的。

作者简介:伍春艳(1977- ),女,供职于湖南环境生物技术学院,初级职称。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