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泽
《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在保证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数学知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贴近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学中教师只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地搬给学生,这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烦闷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数学教学远离了生活,远离了实际,远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已成为教师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向。
一、让数学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一)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数学计算本身就是数学应用的一个方面
例如:① 你要去米市买米,现在每千克大米2.8元,你身上有50元钱,问能买多少大米? ②又如家里要装修,有120平方米要铺设地板,问如果买40*40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在生活中,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与数学息息相关。
2.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应用的关键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它不仅包括数、式的运算,还包括推理、分析、判断、选择、估算、统计、数据分析、空间与图形等诸多方面。如设计活动方案过程中考虑的乘车路线的选择、时间安排、人员分配、资金运用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
3.实践、创新是数学应用的价值体现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我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实践过程中,数学得以创新、发展;而数学的应用,又 “ 优化 ” 了我们的实践,使实践理性化,最优化。由此可见,数学应用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即在 “ 实践——创新——再实践 ” 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体现数学应用的价值。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如何实施数学教学“ 生活化 ”
1.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教学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所学习的知识。选取生活例题进行加工后教学,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 “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3.课后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 “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选取学生在生活中有趣、实际的问题进行练习,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数学知识。
二、让生活数学化
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标准》的要点之一。培养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让生活走进数学,让生活数学化。
(一)日常生活数学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觉得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学习长度单位,教师带学生实地丈量计算学校操场楼房;学习面积计算,就让学生算出装修教室所需瓷砖面积、数量及钱款。让他们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电都进行计算,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走进数学,使生活数学化。
2.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日常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积极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数学为生活所服务,并在生活中不断巩固、发展。如“学校为了鼓励节约用水,对自来水费按以下方式收取,用水不超过10吨,每吨按0.8元收费,若超过10吨,超出部分每吨按1.5元收费。(1)王老师六月份用了8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2)李老师六月份用了12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3)陈老师六月份平均水费为每吨1.0元,则陈老师六月份用了多少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这涉及到日常生活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是非常重要的,再引导学生利用已学习过的知识解决此题,这可使学生既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又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跟现实生活互相结合,解开了学生客观现实生活接触的诸多难题,从而通过课改让数学走进生活、使生活数学化。
(二)如何实现日常生活数学化。
1.生活问题数学化,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
如在学习了 “ 普通计时法 ” 和 “24 时计时法”的互换后,我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记录自己双休日中一天的活动情况,再尝试为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学会珍惜时间。作为教师,应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更加热爱生活。
2.观察视角数学化,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 “ 找 ”数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如在购物是计算一下要多少钱;在玩乐时比较一下多少远近;在家里统计一下家庭开支情况等,都是让数学生活化的体现。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令数学教学生活化,令数学学习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