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五”的文化意蕴

2009-06-19 04:26李爱云吴海涛
新闻爱好者 2009年8期
关键词:先民中庸万物

李爱云 吴海涛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古老文字,在长期的流传和形体演变过程中,依然保留了象形文字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和语义密码,不仅忠实地记录下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发展史,而且为汉民族文化心理的阐释提供了系统的依据。因此,现代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了解汉民族的古今文化模式、习惯行为模式、思维模式”。本文以汉字“五”为例。探讨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五”是一个表示数目的汉字,它是汉族先民在原始计数活动中发明的。据现有文字学研究和考古资料表明:汉字中的数目字大体在6000年前已具雏形,在甲骨文时代走向成熟,现在沿用的汉字数字正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随着先民认识的深入和思维的发展,人们的数概念也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又赋予了表示数目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汉语词汇中,“五”不单单具有表示数目的功能,而且构词能力非常强。在众多的数字中,中国人对数字“五”特别偏爱,从古至今,人们都爱用它。例如,古代天子宫门建有“五门”,计时用“五更”,祭祀有“五牲”。自然界中的山有“五岳”,水有“五湖”,动物有(倮、毛、羽、鳞、甲)“五虫”,就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同样离不开“五”:面有“五官”,内有“五脏”,眼可见“五色”,舌可辨“五味”,口可食“五谷”,心有“五情”。在中国,称赞有学问的人是“学富五车”,有骨气的人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敬佩他人是“五体投地”……在众多的数字中,中国人为什么爱用“五”呢?人们的语言习惯和传统文化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我们不妨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作一下研究。

“五”与阴阳五行说

五,《说文解字》云:“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按照许慎的解释,“五”就是五行的意思,它是阴阳二气在天地间交会而形成的。何谓“五行”?古人认为整个宇宙是由阴阳二气对立统一形成的和谐整体,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因而生成万物。“五行”表现在天就是阴、阳、风、雨、晦、明六气,表现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宇宙内部存在着必然的结构规律,只要阴阳二气符合规律地运动变化,双方处于和谐统一之中,整个宇宙(自然界和社会)就会呈现一种和谐美好的状态。这就是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

把世界上的事物划分为“五”,同传统的阴阳五行宇宙观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是自然界的产物,它们的产生离不开明、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故由“六气”产生“五行”。“五行”与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生也:土者,万物之所孽生,是为人用。”正因为这五种物质要素同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分不开,而人们对方位、味道、颜色、声乐的感觉也同样不可能脱离这五种物质,同“五行”相对应,产生了“五方”“五味”“五色”“五声”的观念,其对应关系如下表:

在中国古代先民的心目中,整个世界是以土地为中心的,东西南北四方等长。这种天圆地方的观念决定了中国人对土地的崇拜,尊土地神为“福德正神”,祭祀最多。故“土”居五方之中,以土地的颜色“黄”为至尊。在古代只有帝王的龙袍是黄色的,“青衣小帽”则成为平民百姓的代名词。土地上可以种植庄稼,故其味“甘”。在古代先民的记忆中,海水是成的,颜色黑暗不透,充满神秘和不可预知性,带给人一种恐惧感,故“水”与五色中的黑、五味中的咸相对应。金与白、木与青、火与赤的对应也是出于古代先民对事物的认识之后而得出的结论,至于“五声”,同乐器的制作和演奏分不开,而乐器的制作材料叉可以分为金木土丝竹等几大类,所以,“五声”也同“五行”相对应。古代先民认为土地是万物之源,水是地之血气,所以“五味”不仅同“五行”相应,也同人的五脏相关。中国传统医学中医认为,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以五味主五脏,可见,在古代已开中医学运用五行学说解释人的内脏性能之先河。

由此可见,五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中国古代人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物质生产和生活所不能离开的五种物质,同时又被看作是构成世间万物的五种基本要素。所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论自然还是社会的事物,在当时的许多思想家看来,都与五行分不开,人们仿造五行所在的方位把世间万物划分为五,自然界的如“五岳”“五湖”“五谷”,天子的“五门”,人的“五官”“五脏”,祭祀用的“五牲”等。以五分物,正源于这种阴阳五行宇宙观。

“五”与中庸精神

汉字“五”之所以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与中华民族传统的“贵和尚中”的审美心理分不开,符合中国传统儒学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精神。《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的意思是折中、适当,不走极端。中国人做事所遵循的中庸之道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反对过头和不及。孔子曾说:“过犹不及。”“过”和“不及”都不符合中庸之道;第二是主张持中,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就是说,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过度的享乐和悲伤都会伤害人的身体,所以做事要“允持其中”;第三是力戒片面。孔子说:“我扣其两端而竭焉。”是说做事情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调和持中的文化精神深深根植于民族灵魂深处,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观照,中国人以中庸为德,以中和为美,凡处于中间位置的事物,在中周人看来就是美的。在众多的数字中,只有“五”符合这种以中庸为德、以中和为美的原则。我们数数时,从一数到九,然后就开始重复了。故一最小,九最大,一与九之间正是五。也就是说,五是一和九的中间数,不大不小,位居正中。所以中国人特别喜爱“五”这个数字,喜欢用它。这种审美观在2000多年前的《周易》中也体现出来了。《易》卦六爻的位次是这样的:第二爻居下卦中位,第五爻居上卦中位,两者象征守持中道,阳爻居中,象征“刚中”之道,阴爻居中,象征“柔中”之德。若阴爻处二位,阳爻处五位,既中且正,成为“中正”。《同人》卦《彖传》云:“文明以健,中正以应,君子正也,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根据易理,“中正”是吉亨爻位,是至善至美的象征。再有,在古代先民的意识中,奇数代表阳,偶数代表阴,“五”既代表阳又位居中正,“九”为至阳,因此人们常常用“九五之尊”称谓权势最大、地位最显赫的人世间的统治者——皇帝。由此可见,中华民族传统的调和持中的中庸文化精神赋予了汉字“五”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

综上所述,汉字数字作为人类的伟大发明,不仅忠实地记录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计数活动,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烙上了人类思维的痕迹。人们对一个数字的好恶,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倾向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对客观万物的审视方法和态度,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在人们思维的支配下感悟世界的一种无意识折射。

编校:郑艳

猜你喜欢
先民中庸万物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中庸自明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