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09-06-19 02:09樊俊梅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祖国中华民族

樊俊梅

摘要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思想感情。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利用历史事件、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培养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的决心,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历史;祖国;

中国历史是独树一帜的东方文明史。承载中华文明的中国历史,在她形成发展的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中,从未断过。她虽历尽坎坷,饱尝艰辛,却始终以昂首挺立的不屈姿态,耸立在亚洲的东方,即使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对中华文明一个多世纪的强烈冲击和重重劫难,也没有使曾创造过辉煌的中华文明沉沦,反而更勃发了新的生机。

一、中国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大量的历史人物形象,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材料

以中国历史而言,我国是人才辈出的国家,不同历史时代的杰出人物以不同的风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风貌和优良传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脊梁。他们在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成为炎黄子孙继续努力的巨大动力。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进的大量优秀历史人物,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材料。优秀历史人物的行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它渗透在历史材料中,老师应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从文景之治到光武中兴,从贞观之治到康乾盛世,从丝绸之路的开通到郑和下西洋,从屈原的《离骚》到司马迁的《史记》,无一不显示出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因此老师应定期向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辉灿烂文化的传统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辅之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讲述屈原、岳飞等杰出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把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强烈的报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如: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吉鸿昌就义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我头”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尽艰辛走向强盛的巨大动力。

三、加强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意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坚持奉行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以博大的胸怀欢迎台湾当局迈出和平的一步,但台独分子逆历史潮流而动,中国人民是决不答应的。我们相信,中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使同学们坚定了维护祖国统一大业的信念,同危害祖国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利用历史事件、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培养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的决心,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祖国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