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震漫谈

2009-06-19 04:25张恒会
地理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防震防灾日本

张恒会

日本堪称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 000多次,全球20%的6级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然而震后日本国民总能镇静救灾,成功将震后伤亡、损失降到最低,日本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完善的地震监测系统

日本是多地震的国家,一有震感,人们习惯于马上打开电视。几分钟内,电视一定会播报地震消息:震中在哪里,几级地震,震区情况如何,让观众一清二楚。日本为何能如此快速地传递地震信息呢?这完全得益于两套覆盖日本的地震监测网。为观测地震,日本在各地设置了大约3 000多个地震计。与此同时,地震研究的主要单位防灾科学研究所还设置了数千个高敏感度地震计(捕捉人们感觉不到的微震)、宽带地震计与强地震计(专门收集有感地震的数据)。对于地震的发生,尽管日本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报,但监测地震是多方投入、不惜成本的。日本还在部分海域水下2 000米安装了监测系统,通过海上监测船将有关信息发射到人造卫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密切监视大陆架板块的移动。此外,日本政府还开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储存了大量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30分钟内自动计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有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

措施。

二、抗震教育普及化

日本各地设有不少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在这些地震博物馆内,市民们能够亲身体验地震时的感觉。借助博物馆内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和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参观者可以体验到6级地震发生时的状态。此外日本还将9月1日设定为“防灾日”。每年这一天,日本社会各界都要举行防灾知识讲座、防灾演习、防灾新产品推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各行各业为抗震救灾献计献策。因此,日本国民具有很强的防震意识。地震发生后,应该做什么?在校学生说,钻到桌底下;家庭妇女说,先关掉火源;公司白领说,别盲目向外跑。灾区以外的大学生说,去灾区当志愿者。应对地震发生,企业能做些什么?建筑公司说,临街窗户不能安装易碎玻璃;家具公司说,提醒消费者把高大家具固定好;通信公司说,设置专项服务应对震后出现拨打电话高峰。地震发生前,个人能做什么?日本商店大都销售“常备灾害应急物品袋”,袋中有饮用水、压缩食品、收音机、常用药品、常用器械、简易帐篷、便携马桶等。购买并常备这种应急物品袋,一旦地震发生,短时间内可以不依赖救援。此外,各个地震多发区的居民经常进行一些综合性防震训练和地域防灾训练。地震防灾演练,一方面让市民懂得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市民时时不忘防灾。日本家庭也会随时配备急救箱和急救包,以防万一。在日本的各个大公司,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这种“防灾应急箱”体积不大,内部配置略有差别,主要包括食品、水、药品等,大体可以满足地震发生时幸存人员的自救需要,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幸存人员等待求援的时间。常年宣传普及之下,防震救灾意识在日本深入人心。从熟悉所住楼房的紧急通道到室内布置、起居生活,日本人格外注意消除安全隐患、保持逃生通道畅通。

三、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

地震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建筑物的倒塌。因此,日本建筑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防震,防震指标不合格,大楼可能推倒重建,建筑工程师也可能会判罪入狱。日本人早就不使用砖头了,五彩缤纷的“瓦片”是塑料制成的。日本民用建筑的“墙体”多是“整体结构”,就是一大块儿、一面整体的“墙”。这些墙体结构的内部是类似石棉一类的填充物。各个城市也在“防震建筑”上大做文章,有的城市建筑物的地基部分加上硬质橡胶和钢板,使建筑物本身结构具有了弹性,能抗住7级左右地震。日本政府从1996年开始,连续3次修改《建筑基准法》,把各类建筑的抗震基准提高到最高水准,除木结构住宅外,尤其是商务楼要求能够8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够超过100年。在城市建设规划之时,日本也十分重视防灾避难的设计。抗震性和安全性是日本建设公路、铁路和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重点。在日本城市有许多政府指定的避难“缓冲地带”,不少城中绿地和街心公园的入口处都插着“地震避难所”的牌子。

四、规范有序的救灾组织体系

日本政府在1978年制定的《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规定,如果测得大地震即将发生,首相将在预测地震日期前两到三天发表《警戒宣言》,政府随即启动全面避难救援措施。日本改组并强化了中央防灾会议机构职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防灾、减灾资讯系统和应急反应系统。一旦国家发生重大灾难事件,日本政府首相将担任总指挥,每个部门会各司其职:总务省消防厅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去营救受灾人民,内阁会赶到现场去了解灾民的需要,日本自卫队赶去营救受灾群众,地方政府直接帮助人们恢复他们的生活,其它部门也在第一时间进行联动,所有的电力、煤气、供水、电信公司也都帮助恢复人们的正常生活。

五、加强地震预测研究,不定期发布地震预报

如何预报地震是日本地震学界一直以来精心研究的课题。为了准确预报随时可能发生的东京直下型地震和东海大地震,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在东京湾和静冈县的伊势湾投放了高精度的地震感知预警仪。同时,中央防灾会议还和日本最大的电信公司NTT合作,启动了全国地震预报系统。该系统在地震初动时,能够迅速启动预报系统,并迅速向手机用户和各大电视台发出地震警报,可让人们在1分钟之后到来的大地震之前采取必要的避难措施。1995年阪神大地震之后,政府不定期地发布地震预测报告。这些报告都是由最权威的“中央防灾会议”根据地震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予以迅速地公布。最近几年,日本政府不断提醒日本国民,在以东京为中心的首都圈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里氏7级左右的地震。该会议更是通过三维图形描绘出7级地震发生后,整个首都圈的具体受灾情况,包括死亡20万人,600万公司职员无家可归。同时详细标明了可能发生的海啸最先淹没的地区和火灾最容易发生的地区。由于这些地震预报信息十分公开,因此各个企业和机构都相应制定了地震发生时职员疏散与救助方案。有关首都圈避难场所和徒步回家路线图之类的防灾用书十分畅销,内有食品、药品、饮用水、毛巾和具有手摇式充电的收音机的防灾包,更成为日本家庭的必备之物。

六、注重避难场所建设

地震发生后,受灾民众去哪里避难?如果是短时间的露天场所,就去附近的公园。日本城市公园的特点是整体数量多、单个面积小,人们可以就近紧急避难。日本城市在建设公园立项时,就考虑到地震时作为避难场所。如果是数日或长期的室内场所,受灾民众就去附近学校、市民会馆或体育馆等。避难人群必须考虑分散安置,过分集中将导致局部环境卫生条件下降,容易引发疾病。在日本,学校被看作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灾害发生时的疏散地。▲

猜你喜欢
防震防灾日本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探寻日本
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防灾素养调查
“安全”开会
湖南认定24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地震让日本防灾食品热卖
日本神社
一种具有防震垫的内藏式汽车牌照架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