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巴拉克集市
海拉
落日余晖下,悠扬的宣礼声回荡在穆巴拉克市场(Souq Mubarkeya)的上空。捻着念珠的白袍男人和拖着孩子的黑袍女人陆陆续续聚集到清真寺,准备进行一天中的第4次礼拜——昏礼。清真寺外的大排档里,架上的烤肉滋滋地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忙碌的伙计拎着水烟跑来跑去。市场里,摊主们铺开花红柳绿的货物,便四平八稳地坐在门口聊天,生意反倒不那么重要了。此时此刻,在这个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老市场里,科威特最传统的平民生活正在发生。
穆巴拉克市场起初只是一条贯穿科威特东西的街道,根据各区所售商品的不同,命名为鱼市场、椰枣市场等等,后来逐渐形成了富裕商人聚集的商人市场,成为该集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7代埃米尔谢赫•穆巴拉克•萨巴赫在1915年去世后,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君主,市場更名为穆巴拉克市场。
时过境迁,科威特国内早已不乏高档现代的购物中心,但这里依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风格,高高的木质屋顶隔绝了沙漠的骄阳和冬季的细雨,乳白色的砖石墙面、对开门的店铺简洁而古朴。
这是个包罗万象的Bazzar,有卖蔬菜瓜果、日用杂货、服装鞋帽、传统甜食的小档口,也有经营香水香料、金饰品的专卖店。店铺的主人大多来自其他阿拉伯国家,有着高福利和优渥生活的本国人是不屑于这些小生意的。
市场有很多的外国货,印度的木制品、埃及的香水瓶、尼泊尔的披肩,而中国的服装玩具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我买了一件科威特常见的白色长袍给朋友作纪念,上面赫然写着上海某某牌。
科威特是个外来人口众多的国家,小贩都会几句外语,看到亚洲面孔就会热情地喊“你好”,你若不吭声,他马上就改“阿尼哈塞欧”。这里还有一家叫沙姆大门的土耳其比萨店,墙壁上挂着伊斯坦布尔的老照片,年轻的伙计戴着红白格子的头巾,几分帅气几分害羞。各种喷香的比萨又薄又香,点上一个菠菜肉末奶酪比萨再来一听可乐,折合成人民币也不过30元。
夜幕降临,市场里弥漫着水烟缠绵而倦怠的气息,男人们坐在老式的迪瓦尼亚 (The Diwaniyah,原意“客厅”)里讨论时事,女人们则穿梭在大大小小的店铺间,黑色的面纱遮不住那一双顾盼生情的明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