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甘
孔子周游列国,在一个叫陈的地方断了口粮。这天,孔子正在午睡,颜回屁颠屁颠地走进来报告说弄到一点小米。孔子有气无力地说:“还不快点把它熬出来?”颜回应了一声“是”,便生火煮粥了。一会儿,锅盖“嘭嘭”直跳,孔子起身一看,见颜回正在用手从粥锅里抓起一把送到了自己嘴里。老夫子暗想:这颜回也太馋了,太无礼了,我怎么先前没有看破他呢?需要教育!于是他想了个主意,说道:“我方才做了个梦,梦见亡父,这粥我想先给亡父喝一点,祭拜一下。”颜回听后,连忙说:“不不,祭拜非要清洁之物不可。方才煮粥时,有点碳灰掉进去了,怕影响老师进食,我伸手捞了一下,又舍不得丢弃,于是放进嘴里。这粥可成了不洁之物呢。”孔子听后窘得无话可说。“谁说眼见为实?这可成了眼见为虚哦。怪不得人家都说,颜回这小子即便在陋巷,人皆不堪其忧,而他还是一天到晚乐呵呵的。贤才呀!”孔子发自内心地赏识回,为回骄傲。
老祖宗们教我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记住了,也深信不疑,结果呢?
我们眼中看到的孩子就是客观真实的吗?我们看到孩子外在的表象是不思进取,他内心就真的自甘堕落吗?我们可不可以自说自话地像拿到神笔一样宣判孩子,为他们贴上标签,作下结论呢?
一个孩子考试没考好,回到家。妈妈问是什么原因,孩子回答复习的内容都没考。妈妈很生气:“没考好不说自己不努力,还找理由狡辩!”孩子说:“真的努力复习了,考试前一天夜里还努力复习了呢。”妈妈越听越气:“我的眼睛没瞎,明明看见你很早就睡了,还敢在我面前睁眼说瞎话,这还了得?”妈妈拖过孩子一顿暴打,边打边骂:“成绩不好不要紧,品质变坏了怎么行!”孩子无力承受,只得断断续续地告诉妈妈:“为了考个好成绩让妈妈惊喜,我是在半夜里趁妈妈睡着的时候起来复习的!”妈妈听后呆若木鸡。
又一个眼见为实?!
心理学告诉我们急躁是与愚蠢划等号的。当我们情绪化的时候,就会失去理智,愚蠢就将占据我们的身心。此时,不是教育、说理或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大概只是喝咖啡或运动的恰当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