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
Anna最近很困惑,儿子每到春天总要生那么几场病,不是感冒就是发烧、拉肚子。放假时在奶奶家怎么就没事,回到自己家就事儿多呢?更奇怪的是,上回孩子发烧去医院,医生说,“哦,38.2℃,没事的,回去注意护理,多喝水,多休息就好!”要知道这孩子是三代单传,妈妈身上的责任重大,可不敢小看感冒发烧,孩子若是“烧”坏了,那是不得了的事啊!
在孩子发热的问题上,Anna的担心情有可原,医生的说法也有他的道理。那么,发热到底是不是一种疾病呢?
发热不是病,但却很难受
发热,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烧,用不同的体温计测量,当口腔温度高于37.2℃,肛门温度高于37.8℃,就可以界定为发热。从本质上看,发热不是疾病,而是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积极的反应,表现在我们的身体上,即身体发热、体温升高,刺激体内的白细胞,激活其防御功能,激励白细胞们勇敢地与外来的致病微生物“作战”。
●发热是机体免疫功能在起作用的一种表现,一些呼吸道疾病(如肺炎、重感冒等)和消化、泌尿道感染以及许多病毒性感染,都会有发热的症状表现。
●虽说发热是症不是病,但由于心率和呼吸加快,我们会感觉口渴、头晕,身体很不舒服,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少这方面的应对经验,身体的不适感尤为强烈。
何种发热状况需要爸妈引起足够重视?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孩子如果仅有发热症状,活跃如常,并没有感到特别的不舒服,也没有发生惊厥,那么38.3℃以下的发热一般不需要治疗,只需要一般的家庭护理就可以了。此时,爸爸妈妈按常规照料孩子吃饭睡觉,陪他一起玩安静的游戏,多喝水或稀释的果汁,晚上早点睡。
那么,孩子发热超过38.3℃,精神状况不佳,甚至发生其他意想不到的状况(说胡话、抽搐等),该怎么办呢?
1.寻求医生的帮助
●当孩子(6个月以上的)的肛温超过39.4℃,提示有感染或脱水的可能,需要马上带他去看医生。
●孩子高热(体温38.3℃以上)持续24小时不退,最好立即看医生。
●孩子发热虽不高,但同时表现出其他的症状,如:咽喉肿痛、耳朵疼痛、咳嗽、惊厥、谵妄(说奇怪的话,看见不存在的东西)等,也要马上看医生。
2.药物治疗
根据医嘱,按时给孩子服用儿童专用的退热剂。药物退热的原理是通过阻断引起发热的机制来降低体温,其特点是见效比较快,退热后,仍然需要爸爸妈妈在生活起居方面多加留意和照顾。
●无论用何种退热剂,爸爸妈妈事先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严格遵照使用指导或医嘱来做。
●孩子若是单纯性发热的话,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3.民间退热法
●刮痧
孩子高热惊厥时,发生昏迷、四肢抽搐,退热药物又未能立即见效,民间有采用刮痧疗法,刮拭背后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以及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胃经上的穴位,效果也不错,只是刮痧的方法需要爸爸妈妈向中医医生事先请教一下。
一般高热时,以泻法刮拭主穴:大椎、膏肓俞、神堂等,退热后以补法刮拭辅助穴位:曲泽、颊车、风池、风府、列缺、人中等。
4.常用的护理法
●温水擦洗
让孩子坐在温水(30℃左右)浴盆中自己玩耍,家长用干净、柔软的毛巾或纱布擦洗孩子的躯干和四肢,皮肤表面的水蒸发后,体温会随之下降。注意:请关窗,保持室温在24℃左右,防止再度着凉感冒。
●冰袋降温
孩子发生高热惊厥时,除了采用退热剂之外,医生通常会建议家长用冰袋或其他物理降温法给孩子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