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讨论了高校教育领域中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几个问题,这些因素与人本身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对目标的执行力有相当大的影响。高等教育领域中学术诚信和科学发展的观念影响到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学术诚信与职业道德的教育是计算机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实践“科学发展观”;职业道德;学术不端行为;权力不端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讨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们欣喜地看到,各个高校都给出了学习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报告,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整改和实施规划。纵观这些规划可以看到,目标是明确的,问题和差距也已找到,下一步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要达到目标需要一个过程,没有这个过程,目标没有意义。在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也遵循“科学发展观”,抛弃和杜绝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任何思潮和行为。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后,人就是目标的实施者,是执行主体,体现了一个系统工程的执行力,人的素质和价值观会影响到目标实施的整个过程。在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领域,有几个最基本的、与人有关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诚信、科学和责任。强调这几个基本因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就有了保证,高等教育和科研学术领域的发展也才有了基本的保障。
教育界、科技界、学术界的腐败历来是人们深恶痛绝的,因为一个国家的教育、科技、学术代表了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柱,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素质,以及民族文化的道德水平。
本文仅就高校教育领域中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人本因素进行思考,并简略讨论,抛砖引玉,探讨学术诚信、科学发展和社会责任。
2诚信学术研究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学术诚信是一个不言而明的问题,做人的本质就是诚信,“人无信不立”。然而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却受到“诚信”的质疑,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术不端行为”、“权力不端行为”以及形式主义。
2.1学术不端行为对科学发展观的冲击
国家教育部在2009年3月19日发出了《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列举了必须严肃处理的七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它们是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和其他学术不端行为。这些问题既涉及到教师,也涉及到学生。其中,论文抄袭(含自我抄袭)、内容剽窃、课题作假、项目包装、数据虚假、形式炒作,甚至学术交易等近年来陆续被揭露出来,这些学术不端行为出现在高等学府中,出现在为人们尊敬的知识分子和高科技人员之中,出现在被人们尊称为天之骄子的莘莘学子之中,而且不少还是“三高”人士(高学历、高职称、高职位)。虽然是个别现象和少数人,却对高等学府、高等教育、高等人才培养带来了不可挽救的损失,使教育界、科技界、学术界因此而蒙羞。
这些行为被曝光之后,社会上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质问:为什么高等学府会出现如此恶浊之事?我们的教育(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哪里出了问题?社会的诚信教育收效如何?高等学校的评估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而学习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术不端行为是与人有关的,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之一就是诚信,如果这个基本点被亵渎、被抛弃,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就受到了动摇,何况是负有科技发展重任的知识界“精英”。
学术不端行为是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格格不入的,要达到高校进一步的整改目标,就必须对学术不端行为给予极大的重视,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不能掉以轻心,不得任意迁就、容忍、姑息,甚至纵容,它是自毁学术、自毁名誉的定时炸弹。而且,学术风气一旦败坏,一旦形成一种所谓的“潜规则”,那将遗害无穷。
2.2权力不端行为对科学发展观的影响
在高等学校的发展和学术研究过程中,另一种不端现象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是权力不端行为。权力不端行为(姑且暂用这个词)是指权力的不当使用、错用甚至滥用。滥权是人治政治,因为人的意志往往通过权力表现,当权力不能制约时,制度就成了摆设。权力不端行为对实施贯彻科学发展观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么,误区出现在哪里?我们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其一,权力与过度行政化。
高校的行政管理和学术发展本是相辅相成的,行政管理是促使高校学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中更体现了一种服务和推动力,它对管理来说是一门艺术,对学术来说是一方责任,对教育来说是一种意识。然而,过度的行政化,权力的不当使用(不端行为)会阻碍学术研究和发展。
高校过度的行政化体现在强调行政级别:官本位强于学术、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之上,在管理意识上,只求“对上负责”,而疏于“对下负责”等等。行政具有一种权力,但不能用行政干扰学术,更不能用权力干扰学术。曾几何时,有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以及职位)为自己谋取私利、摄取资源、排除异己,甚至干扰、阻碍了相关的学术研究和科研发展。而“有权就有利”、“先摄权而后获利”、权学交易等都是产生学术腐败的思潮。
自然,我们应当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到领导岗位上,并把他放到最适合的位置上,而对权力也应当有一定的制约。其实,我们已经有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道德约束,也有相关的惩治措施,但是这些制度往往形同虚设,当然,还有一些制度则本身就有残缺,所以,减少高校的行政化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之一。
其二,学术交易。
学术交易是学术界存在的另一种腐败现象,这里,学术交易被冠以贬义。(注意,合理的学术交易是学术界正常的服务,例如:专利的买卖,项目的委托开发等)。这种不端学术交易把与学术相关的东西都与金钱、权力、利益和关系等挂钩,一类体现在“有偿学术”,另一类是“有权学术”。前者包括:有偿排名、有偿挂名、有偿评奖、有偿论文等,而后者则多以以权谋私、以权压人、钱权交易和权学交易等,甚至把这种交易做到了国外。这种风气的蔓延和恶果,使人看重权力而非学术,因为用权可以获得学术,甚至学术以外的东西。从而在有的地方,产生了“学术经纪人”,甚至“学术捐客”。显然,当权学成为交易,学术当作买卖时,知识界的诚信就彻底崩溃了。
要杜绝各种非法“学术交易”,需要建立更加严格的学术评价制度及监督机制,知识界也应当建立诚信和自律机制,反对“潜规则”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和权力不端行为,并以法律为依据来处置学术违法行为,而不仅仅是行政处罚,这才真正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2.3引发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
引发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是显然的,经济社会中的趋利性、功利性,急功近利引发的浮躁情绪影响着高校,导致了某些学术不端行为和权力不端行为。其中,政策导向、道德教育和价值取向等几个方面都存在着重要的因素。
(1) 政策导向
政策导向是一个管理层面的问题,政策具有一种意识导向,也具有潜在的意识默认。如果解读不当再加之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歪曲,就会产生不适当的政策导向。不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教育规律的政策导向会产生误导,如多年前的“教育产业化”就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误导,甚至延续至今。
实际上,社会(包括高校本身)对“教育产业化”产生了误解和误读。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公益事业,它具有一定的产业属性,也就是说,具有市场经济属性。例如教育有市场需求,教育发展必须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它具有独立的经济运行机制,也有“产品”。高校的知识、科技和人力资本是在不断地产生着,从而推动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也推动着教育自身的发展,高校“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也在不断地创新。但是,教育不能只强调产业化,不能单纯用经济指标来衡量教育,用数量指标来评价科研和教学成果。此外,不合理的量化管理也给高校带来某种误导。如果政策导向不合理、不具有科学性,也会阻碍学术发展和教育发展,甚至影响学术风气。
因此,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首先要从教育的自然规律、教育的科学性入手,来考虑如何促进教育的发展,如何促进高校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同时,认真考虑如何合理的、真实地评价教育成果和学术成就。
(2) 道德教育
学术不端行为出现的原因也与教育缺失有一定关系,在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环境下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质、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职业道德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了。
教育缺失影响了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有人误解了素质的含义,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文化艺术方面的素质,缺失了人本身的心理教育、道德教育与职业责任教育。这里教育的“缺失”指的是对人的社会价值观、人的道德本质、人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缺失。在宣传和强调实现目标的同时,忽视了对采取什么手段和途径达到目的、获取成功的教育。这样,“只看目标,不管过程”的误区就导致了不择手段和弄虚作假,“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的误区也导致了发展中的资源浪费。
信息社会中的高科技技术教育、学术研究中的人本教育,不能缺失对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教育。我们知道,国际上高等教育领域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强调技术与职业道德的教育,IEEE/ACM制定的计算机专业的参考教学计划中,也早在“IEEE课程83”中涉及到了“社会责任”的内容,“IEEE/ACM课程91”中则安排了“社会、职业与道德”的教学内容,设置了“计算机职业道德”的课程。课程的内容包括了技术的“双刃剑”效能、技术人员的社会责任、学术研究的行为准则、个人的道德规范、技术失误与法律问题等。各个专业团体也纷纷出台了学术道德准则和从业规范,把学术研究和技术工作与职业道德、社会法律紧密联系起来。
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工作中,如果缺失了对人的素质的要求,缺失了诚信教育的基础,缺失了高科技时代技术与道德的融合,就不能真正地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甚至会产生新的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
(3) 价值取向
目前,纵观整个知识界,在不少地方(包括高校)其价值取向过于功利化,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为急功近利、沽名钓誉和追名逐利,利益驱动成为某些人谋权、谋利的动力。必须指出,做学术、做科学太功利化是有问题的,它会导致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导致学术腐败。
这里,利益驱动既包含了经济利益(金钱的获得),也包含了权利利益(资源的掌控),还包含了潜在利益(前述利益的持续获得)等。近年,从商业社会借来的词汇在学术界也每每出现,例如什么“包装”、“炒作”、“玩概念”等等。我们需要包装(优化),但其内容应当是真实的,不是“挂羊头买狗肉”;我们容忍炒作(宣传),但不是瞎吹和无限夸大;我们提倡创意,但绝不是“炒概念”。如果学术界没有一个底线,炒作就可以肆无忌惮,概念就可以借题发挥。
综上所述,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和权力不端行为,我们应当有一个基本共识,即: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必须坚决反对,彻底杜绝,严厉惩罚。目前,不少国家的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对学术不端行为都制定了相关的规范和惩罚条例,在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发布后,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也制定了和正在制定相关的条例,这也是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后的一项重要措施。
我们熟知林肯的一句名言:“你可以欺骗所有人于一时,也可以欺骗部分人于一世,但不能欺骗所有人于一世。”任何假的东西最终都会显形,任何腐败的东西都会彻底烂掉。在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要警惕不端的行为和虚假的成果。
3科学性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措施的保证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语重心长地强调:“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科学工作者要有为追求真理而埋头苦干、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克服心浮气躁,反对弄虚作假,树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
一个科技工作者只有具有老实的态度、求实的精神,才能真正作出成绩,而弄虚作假则是科研工作、学术研究的大敌。违背科学性、走过场和形式主义的思潮在学术界仍然存在,虽然是个别案例,但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些思潮会腐蚀学术队伍、败坏学术风气,在无意或有意的过程中影响目标的实现。
3.1科学性与形式主义
我们早已知道形式主义的定义:“片面地注重形式而不管实际的作风,或只看重事物的现象而不屑于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而走形式不过是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方式。然而,当今形式主义已经不仅仅体现在表面上以某种形式敷衍了事,而多与弄虚作假相伴,否则,它很难在众目睽睽下站得住脚。
在教育领域,形式主义体现在违反教育规律、弄虚作假、做形象工程、玩数字游戏等。虚假的数字、拼凑的成果、包装的功绩、剽窃的内容、应付检查的形式等对高校教风、学风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人的思想的潜意识进行腐蚀,很多不正常现象成了正常的、甚至于习惯的现象。
其一,不合理的量化管理。
量化管理最开始来自企业,在建立系统科学决策的过程中,从粗放管理进步到精细管理和量化管理。量化管理法有三个要素,即时量、数量和质量。这里,“时量”主要指完成工作的时间量,“数量”指完成工作的数量,而“质量”则指完成工作的标准。也就是说,量化管理的目标是使工作得以保时、保质、保量完成。管理学将此三者称为“三坐标”,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否则在执行中必然会有偏差,达不到管理目标,甚至南辕北辙。
我们不反对量化管理,但误区在于单纯以数量来评价学术成果。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把论文数量作为业绩考评、学位获取、职称晋升等的依据,甚至给出“在××上发表一篇论文,给予多少奖金”的承诺——这显然把学术论文庸俗化、功利化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论文数量节节上升,论文排名竞争激烈。然而,垃圾论文越来越多,抄袭、剽窃、复制、截拼、组合的“论文”也越来越多。一稿多投、一稿多人、一稿多语种、自我抄袭等现象也常见于杂志期刊。难怪国外同行曾问我:你们国家大学的学术研究究竟在做什么?
这种管理不是“科学发展观”,只是一种为获取某种利益(资源、排名、政绩、短时效应等)而采取的一种激励手段。但是,它的恶因已经种下,会在知识界、学术界形成另一种“潜规则”,成为一种“恶习”,会诱使新进入者感觉:原来教授可以这样获取,原来职称可以这样拿到,原来金钱可以通过发表论文来赚取……这样下去,学术将不再为学术,而成为获利的资本,失去了学术的积累、凝练和创新。
其二,虚假的作风。
虚假现象多出现在项目评审、材料汇报、数字统计等方面,学术论文中的虚假数据、拼凑报表、编织材料、自造数据等。例如××就业率、××签约率等。其中,应付交差是一种思想,而为获取利益作假则是深层的学术腐败。
记得国际上一位著名的信息安全专家曾经发出这样的警告:“一些未经过核准的,不真实的(统计)数据已经进入了我们政府的信息系统、进入了一些权威数据库,如果这样的事情继续发展下去,决策分析将会被误导,我们将得出错误的结果和方向,也不得不将自食其果……”。
虚假是形式化的恶果之一,不杜绝虚假,将遗患无穷。
3.2教育与学术评价的科学性
要杜绝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这也是一个政策导向问题。前期的高校评估已经受到了不少指责,原本评估目的很明确,初衷想法很好,但是在评估的过程中,某些操作违反了科学性,某些指标也不尽合理。而被评者为通过评估,不是暴露问题,而是掩盖问题,从而导致某些材料做假、资源务虚、数字编造等,最后,评估结果皆大欢喜,这不能不让教育界深思。
评估是一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系统工程,只有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评估程序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否则,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甚至完全流于形式。评估的目的不是资源展示、资源争夺和占有,而是资源的利用和资源的创造。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资源分布上是不平衡的,地域差异、资源差异、生源差异在各个院校之间是实际存在的,而且是比较大的。那么,评价一个学校或者一个专业,不仅仅是看它占有了多少资源,拥有多少稀缺资源,而重要的是看它对所掌握资源的利用、培养学生的效果、对学术界的贡献、对行业领域的支持和对社会(地区)的贡献(影响)等。
令人欣喜的是,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已经重视了这个问题,正在进行的专业认证工作就是一项很好的尝试。其中,认证的内容,不仅是看这个专业拥有多少资源,而是看这些资源的利用情况如何,做了什么工作。不仅看怎么教,也要看教的效果,即学生培养的结果,这也是高校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4计算机教育与科学发展观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计算机教育的水平印证着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将计算机教育广义化,则拓展为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撑点,也是信息社会中人类生存的主要支撑点。
计算机教育体系现在已构建成为立体的网络,涵盖计算机普及、技能培训、专业教育、科学研究,也构建了各个层次的专业教育和行业教育,原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已经深入到其他专业,成为不可或缺的课程。在各行各业都学计算机、各个学校都有计算机专业的状况下,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和未来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引起我们极大的思考。近年来,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工程界同样在思考这个问题,“计算(Computing)”这个词在不断分化、凝聚和外延。与计算密切相关的“信息”、“软件”和“芯片”成为既相辅相成、又彼此独立发展的学科领域。“科学”、“工程”、“系统”、“服务”在计算机教育中明确地强调和实施。
计算机教育中如何对待学术不端行为,如何引导学生建立从事IT技术所应有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法律意识,这是高等院校教学内容中必须引入的。电子科技大学示范性软件学院早在2001年建院开始,就开设了“软件法律”课程,继而开设“计算机职业道德”课程,近年又扩展为“信息技术与职业道德”课程,同时并入计算机学院教学规划。这种个人意识的培养是长期的、持续的和潜移默化的,要让学生清楚:投身于信息技术领域的人应当具有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清楚承担责任的代价。
计算机教育担负了培养高科技人才的一个重要任务,要明确我们重大的责任,了解与国际上计算机科学技术相关领域的差距,明确学术研究的方向和自主创新的目标。同时,也要进行教育学的研究、教学法的研究,我们需要更多的教育家,才能不辱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这也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5结语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是一个宏伟的、持续发展的规划,在实施贯彻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人是关键因素,人本身的素质决定了过程实施的成败。而学术不端行为、权力不端行为、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等恶习都是与人有关的。知识界、科技界、学术界的从业者,是社会的精英,他们的诚信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高校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有必要强调人的因素和人的基本素质,从而在知识界、学术界、教育界建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制定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高校学术和科研的发展,实现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规划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Z]. 2009-3-19.
[2] 刘乃琦. 信息技术与职业道德[M].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Thought of Issues on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LIU Nai-qi
(CSE of UESTC, Chengdu 610054, China)
Abstract: Paper discusses the 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 of practicing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Some factors are related to the human characters and affect to the target execu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academic honesty and credibility are the foundation of development. The professional ethic is a morality and responsibility of the scientists, technicians and educators.
Key words: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ethic; academic miscon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