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信息技术人才的跨国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09-06-18 04:42徐晓飞
计算机教育 2009年16期
关键词:哈工大跨国国际化

徐晓飞

1国际化信息技术与软件人才的需求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生产和开发利用信息产品的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软件产业则是最重要的信息技术产业之一。我们国家在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中,把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视为优先发展的高技术带头产业。事实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其国际竞争力是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世纪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1-2007年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4.9%。2003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子信息产业国,进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行列。但中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2006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中前10家企业的营业收入仅占2006年全球500强中前10家电子企业合计营业收入的9.6%,利润仅占0.9%。同时,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高端产品很少;国内知名企业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也很有限;高层次、复合型、具有团队精神的IT专业技术人才稀缺。这些使中国IT产业及企业难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高要求。

人才是构成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综合因素。IT与软件产业发展更需要高素质人才。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IT与软件产业早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产业。全球化的软件产业需要既要工业化又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软件人才。如何面向软件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国际化IT与软件产业人才成为了我国计算机教育界近年来共同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我国的一些高水平大学计算机学院和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一直在积极探索培养国际化IT与软件人才的办学模式,并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取得不少成效。

2国际化IT与软件人才的特点

一般而言,IT与软件人才应当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例如,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有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数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基础、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软件工程及软件设计、软件开发及过程管理、软件开发工具及平台、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软件产业相关经济与法律、相关应用领域等;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有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理论分析与问题求解能力、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实践动手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英语交互能力、IT企业实践经验等。

通过分析借鉴美国、爱尔兰、印度的软件工业人才需求观和调查分析我国软件工业人才需求,可以看到软件产业人才需要: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知识;具有软件公司需要的技术实践经验、工程问题求解能力和商务能力;具有快速学习与掌握新的先进技术的能力;能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和成为公司的生产力;具有旺盛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团队工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能够为公司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而一个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IT与软件人才,除了具备以上专业素质之外,还应当具备以下国际化综合素质。

国际视野:对“平坦世界”有全球化的概念和国际化视野;

国际意识:以国际化的态度对待和处理事物;

国际活动:善于国际交往,能够与国际同行打交道,并与各国伙伴交朋友;

国际知识:了解国际竞争规则和各国文化与专业情况;

国际资源:能够迅速获取和拥有国际合作伙伴、网络及各种国际资源;

参与国际竞争:迅速适应国际环境,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适应国际竞争压力。

只有培养出兼有上述专业知识、能力和国际化综合素质的IT与软件人才,我们才能满足全球化IT与软件产业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要,提升我国IT与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如何培养国际化IT与软件人才实非易事,需要有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高水平的办学条件及国际化办学环境。

3国际化IT与软件人才跨国联合培养模式探索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IT与软件人才,必须建立国际化办学模式和办学环境,其中包括:办学环境国际化、国际合作办学伙伴、教师国际化、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国际化、教材及课件国际化、教学活动国际化、学生国际化、学生学习与实习活动国际化、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与国际合作项目等等。在国际化IT人才跨国联合培养模式方面,有多种形式:教材或课件引进、外教师引进、海外远程教学、学生国际交流与交换生、学生海外实习或实训、引进国外办学体系进行学生联合培养、通过国际联合办学送学生海外留学、跨国联合培养模式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途径。

作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哈工大软件学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明确提出了“国际化、工业化、高质量、高速度”的办学理念。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精神、软件产业人才需求和自身的办学优势及特色,哈工大软件学院确定了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软件产业发展与需求办学,加强国际化联合办学,全面与软件企业合作,高起点,高层次,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流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立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化人才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软件产业创新型与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总裁、总经理、总工程师的后备人才),创哈工大品牌。建院以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和探索面向软件产业需求的国际化、工业化、高质量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系及发展生态环境,并进行了大量实践。

从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需求出发,借鉴IEEE CCSE课程体系、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DIT的工业人才培养经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学体系、印度理工学院办学经验等,我们对软件学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规律、教学设计等开展了系统深入研究,提出和实现了具有国际化与工业化特色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软件工程专业与学位设置、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偏重工程实践和复合综合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课程考核累加计分制、结合IT企业的大学/企业双基地工业实践方式、跨国联合办学模式、双语/英语教学方式、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应用型学位论文规范、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等。本文重点介绍我们在国际化软件人才的跨国联合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考虑到软件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全球化发展的特点,哈工大软件学院刻意强调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工程人才的教育理念及教育体系。通过分析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特点及成长规律,我们提出了培养高层次、复合型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的跨国联合办学模式及教育体系,并就联合办学的学科专业、教学体系、合作形态、组织方式、国际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旨在建立一个跨国家、跨文化、跨学科的软件工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综合多个国家、多个大学在软件工程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等方面的教育优势,探索在多个国家建立国际化教学模式和工业实践模式,共同培养多国的高素质学生,使他们具有多文化背景、多学科知识、复合型工业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软件工程高级人才。

近年来,我们主要提出并建立了两种特色鲜明的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的跨国联合培养模式,即“X+Y”式软件工程双学士跨国联合培养模式、“MSE+X”式软件工程双硕士跨国联合培养模式。

(1)“X+Y”式的软件工程双学士跨国联合培养模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与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DIT计算机学院于2002年开始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并于2003年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建立了HIT-DIT学士联合培养班。该HIT-DIT联合培养班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

灵活的学制及双边双学士培养方式:学习期限为四年,采用“X+Y”(即“2+2”、“3+1”、“4+0”)的灵活双边培养模式;学生可选择在双边某一方接受联合培养,在两国IT企业进行实习,毕业时成绩合格者可获两校的学士学位。

联合培养,互认学分:联合建立学生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以DIT教学计划为主体,补充哈工大要求课程;联合培养计划,互认学分。

兼容并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教学上,双方共同研究制定了面向软件工业需求的软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计划与教学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联合培养体系。在哈工大,采用DIT教师来校讲课和本校教师讲课相结合的联合教学方式。学生实习可以在中国或爱尔兰的IT企业进行。

联合考试委员会制:每年都组织由DIT、哈工大以及工业界多方专家参加的考试委员会会议,对每年培养计划的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考试试题及方式、每个学生的试卷及考试成绩评定进行审核,最后给出综合评价,决定学生升级或毕业,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进给出指导性意见。

与国际接轨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参考欧洲国家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设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制定相应的文件,定期举行考试委员会会议。

联合毕业典礼:成绩合格的学生在毕业时可获得两校的学士学位证。两校举行联合毕业典礼,共同颁授学士学位。对合作双方来说,接受外校组织联合毕业典礼和在境外颁授学位成为了对毕业生授学位的一件盛事。

(2)“MSE+X”式软件工程双硕士跨国联合培养模式

为进一步深化国际化办学,充分利用一些发达国家在软件工程及相关技术领域的优势培养国际化软件人才,哈工大软件学院联合多个国家的知名大学,提出并实施了“MSE+X”式软件工程双硕士跨国联合培养模式,采用独特的“跨学科融合,双边对等招生,跨国联合培养,融合多元文化”的“MSE+X”和“P2P”联合培养方式,培养我国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软件人才和他国家的国际留学生。我们目前的国际合作伙伴有:法国波尔多一大、法国克莱蒙费朗二大、德国柏林工大、爱尔兰都柏林工大、日本会津大学等。该软件工程双硕士跨国联合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

“MSE+X”模式:以软件工程硕士计划MSE为基础,并跨专业X进行学科交叉培养学生。“MSE+X”培养模式依托哈工大软件学院在软件工程教育上的优势,融合国外合作大学的特点,成立多国联合跨专业的双硕士学位班。例如:与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的生产系统与自动化学科合作,与德国柏林工大的制造工程学科合作,与爱尔兰都柏林工大的信息技术学科合作,与日本会津大学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方向合作,进行双边跨专业硕士联合培养。

“1+1”/“Peer to Peer”双硕士/双边培养方式:采用“1+1”或“P2P”方式与国外大学成立联合培养班;毕业生将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和合作大学对应学科的硕士学位。“1+1”/“P2P”的内涵包括:哈工大与国外合作大学分别一对一成立双硕士联合班;合作双方都为联合硕士班对等招生;学生拥有国内、国外各一个学校,在国内、国外各学一年,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和应用专业领域两个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可以了解另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具有在异国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经历;拥有来自另一个国家大学的同学群体等。

双边联合招生,构造国际化学习生活环境:联合双硕士培养班进行双边对等招生、双边联合培养方式;针对每个国际联合硕士班,招收5~10名中国学生和若干名外国学生。招生对象从各自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当年的新生中选拔。中外学生统一编班,分别在中国和外国一起生活、学习,在学习中相互了解,相互帮助,交流文化,增进友谊,共造国际学习生活环境。这是一种跨国联合培养模式带来的文化融合方面的创新。

灵活的学制及双边联合培养方式:联合双硕士培养计划标准学制为两年,并根据国外大学的学制不同,可灵活调整为2~2.5年。学生在两国大学学习,在两国IT企业实习。学生的基本学习模式为:第一学期为课程与实习学期,分别在本校完成;第二学期为软件工程课程学期,在哈工大完成;第三学期为相关专业课程学期,在国外大学完成;第四(或五)学期为工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学期,学生可选在某一国IT企业或研究单位完成。

跨学科联合培养方案,互认学分:培养方案由合作双方联合制定,既要满足各自学科硕士学位所要求的主干课程、实践和论文的基本要求,又要根据对方差异化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使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满足双方对硕士学位的要求;双方互认学分。例如:在哈工大软件学院和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联合双硕士班中,联合培养方案包含两部分,第一年计划主要包含哈工大软件学院的主干课程,侧重软件工程方面;第二年计划包含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的主干课程,侧重工业生产系统方面。所有课程采用英语教学,由双方安排教师为学生授课。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也全部采用英语。

跨国实习与三导师制:为了丰富学生国际化软件工业实践经历,要实现学生的跨国实习或在国内跨国公司实习。有些学生在欧洲各国实习,还有些学生被送到国内跨国公司实习,使学生们受到国际化公司的高水平训练。对国际联合硕士班的学生实习和论文工作,采用了独特的“三导师”制(即哈工大的导师、国外合作大学的导师和实习单位的导师),加强对学生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指导。

联合答辩,联合毕业典礼:对每个国际化联合双硕士培养班,由哈工大专家和合作大学专家共同组成联合答辩委员会,进行硕士论文答辩,保证硕士论文水平达到合作双方的要求。同时,双方举行联合毕业典礼,共同颁授双硕士学位,为跨国联合培养计划画上精彩的句号。

跨国联合培养模式对吸纳国际上的优秀教育资源、丰富我国IT与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我国国际化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IT与软件人才、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知名度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哈工大软件学院的软件人才跨国联合培养模式的实践

自2002年提出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的跨国联合培养模式以来,哈工大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在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与国际化教育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并取得喜人的成绩。

哈工大与爱尔兰都柏林工大的HIT-DIT联合双学士培养班自2003年首次招生以来,已连续招收了6届100多名学生,培养出三届40多名毕业生。双方教师互访100多人次,DIT向哈工大派教师讲课近100人次。双方均在对方学校进行了联合毕业典礼,并首次在国外大学颁发本校的学士学位证书。HIT-DIT联合双学士培养班不仅有助于哈工大建立国际化与工业化的教育体系和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还促进了两校的全面合作以及两国的教育合作。2003年10月,哈工大授予爱尔兰总统Mary McAleese女士荣誉博士学位。

哈工大软件学院在软件工程硕士的跨国联合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方面迈出的步伐更大。2006年,哈工大与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合作建立了HIT-UB1联合双硕士培养班。跨国联合培养班的学生实现了在中国和法国的双边学习,并有机会到法国、德国、爱尔兰、挪威、卢森堡等国IT企业和研究所进行国际化实习;也有法国学生在中国IT企业实习。HIT-UB1班先后已招生3届42人,其中包括中国学生32人,国外学生10人。2008年9月, HIT-UB1班首届13名学生(中国12人,法国1人)通过了两校共同组织的联合硕士学位答辩顺利毕业,并获得两校的双硕士学位(哈工大软件工程硕士学位、波尔多一大生产系统与自动化硕士学位)。哈工大派代表团赴法国与波尔多一大共同进行了联合毕业典礼,首开在国外授予本校硕士学位之先河。该联合硕士班的实施促使中法双方首次实现了全英语的硕士生教学体系,并促进了双方的教学与科研的全面合作,也大大提升了哈工大软件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在此“MSE+X”式跨国联合办学模式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哈工大软件学院又相继与爱尔兰都柏林工大DIT、德国柏林工大TUB、日本会津大学AIZU等联合创办了软件工程跨国双硕士联合培养班;2009年,与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二大学合作创办了软件工程跨国双硕士联合培养班。此外,还在筹备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Q、瑞典林雪平大学UL、意大利帕维亚大学PU、美国安柏瑞德宇航大学ERAU、日本东北大学等分别建立“MSE+X”式软件工程双硕士跨国联合培养班。

随着软件工程跨国联合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发展,哈工大软件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我们建立了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引进了国外先进教材及课件;建立了国际化师资和国外专家队伍,实施了一批英语/双语教学课程,实现了国内外导师对学生的联合指导;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办学机制和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连续招收国外留学生;建立国外学生实习基地,实现学生跨国工业实习等等。

我们的软件工程国际化培养模式及教育体系为国内外IT和软件企业培养了一批优秀毕业生。跨国联合培养班的100余名毕业生多就业于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国外企业和国内跨国公司,也有一些人在欧洲知名大学和研究所深造。近年来,哈工大软件学院按照国际化、工业化办学模式培养出了高质量的本科毕业生1000余人,软件工程硕士800余人,大多在国内IT与软件行业的骨干企业或跨国公司就业,他们都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他们代表着我国新一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IT与软件产业人才。

哈工大软件学院的国际化办学还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

欧盟EMERSION项目:在与爱尔兰都柏林工大合作办学期间,我们与都柏林工大、英国沃尔夫-汉普顿大学联合承担了欧盟“Asia-Link Programme”项目EMERSION(建立和评价满足软件工业需求的教育模式),在欧盟、国际合作伙伴及相关单位举行了一系列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在欧洲和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例如,在都柏林举行EMERSION项目总结会时,有中、爱、英等3个国家大使和3个大学的校长出席,高度评价EMERSION项目成绩,影响很大。

CIESIE国际研讨会:哈工大与都柏林工大联合于2005年发起了“中欧软件工业教育国际研讨会CEISIE”,已在中国和欧洲先后举办过五届,来自中国、爱尔兰、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瑞士、芬兰、瑞典、波兰、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坦桑尼亚等国教育界和企业界近500人先后参加了会议,发表论文170余篇,在国内外软件产业人才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提升了哈工大乃至我国软件工业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和知名度。

此外,我们还先后十多次在国际性学术会议(如第20届IFIP世界计算机大会(WCC 2008)、2008ACM教育国际研讨会、2005中欧教育政策国际研讨会、2005欧盟Asia-Link计划项目交流会、2005-2009中欧软件工业教育国际研讨会CEISIE等)上作主题报告或特邀报告,介绍我们的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跨国培养模式的经验和实践,受到国内外与会者的好评。

5小结

由于IT与软件产业发展的全球性,需要培养一批国际化信息技术与软件产业人才,才能加强我国信息产业与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IT与软件人才,需要我们具有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建立国际化办学模式和办学环境,并有效解决IT与软件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教学问题。

本文结合哈工大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跨国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给出了一个培养IT与软件国际化人才的发展思路和实现途径。该案例和经验表明,若要按照国际化与工业化的办学理念培养出高层次的IT与软件国际化人才,我们需要通过与国际知名大学与跨国IT公司深度合作,建立国际化的办学模式、教育体系和办学环境;实现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教学活动的国际化;还要逐步实现学生群体的国际化。同时,要长期坚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我国IT与软件人才教育发展前途光明,但征途尚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修远兮,吾当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组委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R/OL]. [2008-9-22]. http://www.cciddata.com/ portal/hyzx/hydt/hyyj/jsjyws/webinfo/2008/09/12217368987958034.htm.

[2]XU Xiaofei. How to Cultivate the IT Talent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bility in the Flat World[R]. The 4th China-Europ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ftware Industry oriented Education,Jan. 10-11, 2008, Guangzhou, China.

[3]XU Xiaofei, LI Haifeng , GUO Weihua. A Joint Multi-Country, Multi-Culture and Multi-Disciplinary Master Programm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Plus X[R]: The First ACM Summit on Computing Education in China,Oct. 24-25,2008,Beijing, China.

[4]XU Xiaofei. ICT Industry-Oriented Education in China[R/OL],The 20th World Computer Congress, Sept. 8-10,2008, Milan, Italy. [2008-12-9]. http://aicanet.net/wcc2008/ICT_Professionalism-Competences.pdf.

猜你喜欢
哈工大跨国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百年哈工大的不解中俄缘
瑞士跨国打工族人数破新高
被领养出的人生赢家?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秉承规格彰显功夫
东西方的碰撞 惊艳乐坛的跨国音乐合作
什么是跨国有组织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