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朋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20167-01
做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培养合格的人材,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一名从事多年物理教学的我来说,怎么改变自己的教学来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需要呢?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突出实验对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通过物理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的改革,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这也是许多同行都探讨过的问题,并且许多看法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的。因此,我想结合自己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不成熟的看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理解“创新”,明确观念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为教师我们就要应该明白什么是“创新”。创新,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创造新东西的一种手段。它重点强调的是要创造出一种新东西,《博弈圣经》中讲到:创新是一种观念,观念没有理性。创新是二特性对局,对局中间有一个创新的第三空地。创新是博弈中的常数,常数是人的创新潜能的价值体现。文化创新是大自然中的无性繁殖,文化创新又类似嫁接,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个独特形式进行文明的创造,当最终看到创新的结果时,那已经不是原来的文明了,这就是创新。因此,我们应该理解创新,明确观念,才能在教学中更好的去培养学生创新。创新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有创新的存在,才能让我们创造出许多新东西,新事物。我说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做为老师我们应该重视每一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虽然学生成绩有好有坏,能力各不相同,但创新是没有界限之分的,引用《博弈圣经》中的一句话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个独特形式进行文明的创造。每一个人都有创新的欲望和能力。
二、发现“创新”的萌芽——好奇
初中学生正是身体快速发展变化的时期,从各方面讲都经历非常大的变化,他们往往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旺盛的求知欲,因此做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的生理特点,重视学生的好奇心。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打击学生的好奇心,打击学生的热情,任何的成功都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成功的,不是事先预料出的。物理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有许多的物理实验,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方法,因此,我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的作用。对于实验我根据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安排他们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现象,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去创新。在实验时,学生可以不根据老师的安排去实验,可以有自己的实验方法,可以去研究自己好奇的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有很高的热情去学习。
例如,在教《电磁铁》一课时,学生就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普通的磁铁,也就是永久磁体,学生已经非常熟悉,而对于电磁铁学生知道的却非常少,于是就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电磁铁是什么样的呢?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准备好了实验要用到的器材,学生一走进实验室,便全都围在实验桌前,好奇的观察着实验桌上的器材,甚至有一位同学拿起电磁铁大声说:“这是什么?这就是电磁铁吗?”其他同学也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起来,课堂非常地乱,我并没有对学生大声训斥,而是因势利导地告诉他们你手中拿的仪器就是电磁铁,它有什么性质呢?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用到电磁铁呢?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很高兴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收到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反之,对学生的各种好奇的做法,予以严厉的训斥,就会打消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新的事物没有了好奇,他还能去创新吗?就会使他只能被动地按你设计的方法去学习知识,效果可想而知,我们也就会走回以前教学的老路,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
三、重视“创新”的动力——质疑
在我国古代就已经非常重视质疑对学生的作用,很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等等观点,可见“质疑”对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初二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时候,我就饶有兴趣地和同学们讲起了牛顿。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学习物理我们首先应该学习牛顿,学习他对任何现象都会去质疑,当然包括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比如:苹果从树上落下为什么会落到地上,而不飞到空中呢?为什么地球总是绕着太阳转而不脱离?正是因为牛顿喜欢质疑,喜欢对任何现象都问为什么,才使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思,有思就会激励人们去进行创造。这时我们千万不能打消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不要讨厌学生总喜欢问为什么,更不能错误的认为学生对教师的质疑是对教师尊严的严重侵犯。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应该认识到学生经常性地爱提问题,是正常的,这是和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密切相关的。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质疑对培养学生创新的作用。
例如,在讲《平面镜》时,我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方法,上课之初我就提问学生:关于平面镜你想知道哪些知识呢?学生们就立刻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平面镜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在平面镜中包含有哪些物理知识呢?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呢?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让学生充分地议论,学生有了质疑才会去创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一名同学又产生了疑问:对于一个人来说,他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子最小是多大呢?然后我根据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索。学生有了疑问才会有创新,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质疑。
四、“创新”的方法——探究
物理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基本理念时就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探究去培养学生创新,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让学生乐于在探究中去创新。探究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探究,要利用好探究,教会学生学习物理。比如:在讲《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我是按这样的顺序教学的: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就把这种科学的探究方法教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这种探究方法去学习物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电源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小灯泡是不是只选一组?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怎样实验效果会更好等等。然后我引导学生根据探究的方法,逐一去解决各种问题,去进行创新,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老的话题,我从以上四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待于在教学中实践、总结。二十一世纪是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需要创新型的人才,有了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