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会计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09-06-18 04:42付鲜艳
管理观察 2009年36期
关键词:中职情境过程

摘要:针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 “苦教”和“厌学”的困惑,笔者一直在思考:对于带着一定“挫败感”的中职生,如何带领他们迅速进入会计这个全新的知识王国?如何让他们在新的人生起点快乐起航、奋力拼搏,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会计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试图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几方面探索提升中职会计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教学教学有效性

教学实践中,做为一名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师,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一方面,学生感觉学习起来很费劲,出现“厌学”现象;另一方面,很多一线教师也形容职高教学工作是“自编自导、自娱自乐”,出现“苦教”现象,那么该如何提升会计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秘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 一定要上好第一堂课,因为中职生刚开始接触者门全新的课程,对会计学科既陌生有好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一般内容和一些简明易懂的基本概念,例如什么是会计等,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课堂讨论。相比单纯的讲授而言,生动活泼的课堂讨论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保持思维的积极主动状态,并能借助群体的智慧,多向传递信息和研讨问题,使学生开阔思路,增长见识,而教师则要在讨论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加以引导,使讨论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开展。教师可例举活生生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会计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使学生能够对会计产生感性认识,从而从内心产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让会计课堂鲜活起来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 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 你就在享用佳肴时, 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盐之于汤。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 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及其相关背景, 显然,教学情境所提供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 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 虽然这种论述并不全面, 但的确也反映了学生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特别是中职学生,他们刚从初中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对企业是一无所知。会计实践教学情境是对会计核算的仿真模拟,它是在考虑会计核算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会计岗位的分工和职责。按照会计业务的合理流程,设置出纳、会计等适当的岗位,并根据每个岗位的特点设计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业务,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会计人才。

三、预设与生成并重,让课堂更加精彩

预设, 顾名思义, 是预测与设计的意思。是教师课前根据教材情况、学生情况以及实际对一节课教学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 含有生长与建构的意思, 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师生、生互动, 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它往往是不可预测的, 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课堂教学中 “生成”是永恒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 在学习、交流过程中, 不可能按老师设计好的方案一成不变的进行。教学过程不应该成为无视学生存在、教师单纯执行教案的过程, 而应该是在设与生成中交互发展的过程。正如教育家布卢姆所说的: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 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生成”对应于 “预设” , 尽管在课前的设计中, 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作了设想, 然而我们面对的毕竟是一个活生生的学生, 有些情况并非我们可以主观臆测的。当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始料未及的尴尬时, 教师若装聋作哑,则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若严词斥责, 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 若敷衍搪塞, 将使学生疑窦倍增, 如坠云雾。于是就需要教师能直面尴尬, 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其中的 “亮点”资源, 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 才会使课堂在不断 “生成”中绽放美丽。

四、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每位学生从其个体来说都是独特的,他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形式也是独有的,在现代教育中,每个学习者都应当有权要求充分地被理解和表达自己,从而走适合自身特点的能力发展之路。判断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重要的是看学生有没有自主活动、自主实践和自主提高的机会,而不再只看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何和讲课如何。在总结美国教育史时,美国一位优秀物理教师说过一句精辟的话:三十年前,我是教物理;二十年前,我是和学生们一起学物理;最近十年,我是在组织引导学生们研究物理。这些说明,现代教育的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

职业教育要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教学策略的设计必须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职业学习是学习者和他人、物质世界和工作世界的有效互动,是认知和职业行动的一体化过程。任何知识、技能、态度和经验的学习,最终都是学习者自主探索、开发、领悟和反思的结果。有效的学习是让学生通过研究和开发式的认识、思维和工作,在自我控制和合作式的学习环境中,去设计和自我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知识、习得技能、获取工作经验并最终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过程,它不应当被权威所束缚,也不应当完全被老师所控制。教师应当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主持人,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和标准答案的掌控者。这意味着,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如在讲“未达账项”时,首先强调的是时间因素,而不是发生的错误;其次,让两位学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其余同学观察结果。由于未达账项引起的话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后的余额相等,而由于错账引起的话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余额则不相等。一种方法两种结果,为什么?学生在激烈地讨论过程中辨析正误,得出:“未达账项”是由于银企双方入账时间不一致造成的,双方记账并无错误。经过这样自主探索、辩论过程,同学们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由此,教师也可以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而专注于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 首都师大出版社, 2006.

[2]杨久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3]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付鲜艳(1976.4-)女,湖南人,经济学硕士,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金融学 。

猜你喜欢
中职情境过程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